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三级综合性医院的医务人员对突发生物事件相关知识的认知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医院不同科室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医务人员对各类突发生物事件知识掌握程度不一;不同专业、职务、学历、年龄组的医务人员突发生物事件知识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务人员突发生物事件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不理想,应采取多途径、全员、多层次提高医务人员对突发生物事件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感染控制护士查房与绩效考评相结合模式的有效性,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方法及依据.方法 将感染控制护士查房前后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中各项指标合格率进行对比,同时将感染控制护士查房结果与绩效考评相结合,对整改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督察前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病区环境卫生管理、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及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合格率分别为84.0%、78.0%、82.0%、80.0%及72.0%,督察后分别为96.0%、94.0%、96.0%、94.0%及96.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改措施落实率由2009年的77.6%上升至2010年的93.8%.结论 感染控制护士的查房及绩效考评综合责任制对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一种科学、客观、高效的医院感染管理新模式,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方法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研发一套医院感染绩效考核一体化管理体系,医院感染管理对应用医院感染绩效考核一体化管理体系前后医院感染发病率、病原送检率、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参学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洗手液和手消毒剂消耗量进行比效。结果在应用绩效考核一体化管理体系前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参学率、病原送检率分别为91.30%、34.87%;应用后分别为97.80%、47.98%,洗手液和手消毒剂消耗量明显提高;医院感染发病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应用前分别为3.78%、58.93%,应用后分别为2.20%、43.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依托信息化手段构建医院感染绩效考核一体化管理体系,可有效提高全院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与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b>研究某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变化趋势,确立医院感染基线数据,为加强医院感染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b>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某军队医院2010-2014年连续5年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现患率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b>该医院2010-2014年期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依次为3.92%、3.84%、4.57%、5.20%和4.30%。医院感染率居前3位的科室分别是综合ICU、整形外科和肝胆外科,分别为16.33%、11.11%和10.56%。医院感染部位以手术切口为首位,占32.80%;其次分别为下呼吸道(30.11%)和皮肤软组织(24.19%)。该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0年调查当日的40.60%下降到2014年调查日的25.04%。结论 <\b>该医院住院患者感染现患率处于可控范围,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范,应加强病原学标本送检和药敏试验,加强重点目标性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外科病区院内感染及社区感染现患率情况,分析影响因素,为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病历调查和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统一填写调查表,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应调查住院患者402例,实查399例,实查率99.25%;发生医院感染17例,现患率为4.26%,社区感染10例,现患率为2.51%;医院感染现患率发生较高的科室为烧伤整形科占11.84%,普通心胸外科占8.82%,骨一区占3.20%;社区感染现患率较高的科室为肝胆泌尿外科占12.50%,骨一区占3.17%,普通心胸外科占2.94%;医院感染以烧伤创面感染为首位,占11.84%,社区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0.00%;医院感染病原体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占30.77%,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1.85%,其中治疗用药34例,占20.36%;治疗+预防用药18例,占10.79%;预防用药115例,占68.86%;一联144例,占86.23%;二联22例,占13.17%;三联1例,占0.60%.结论 通过外科病区现患率调查,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已建立的医院感染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内容设计调查问卷表,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地区2所三级甲等医院120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指标体系的重测信度及内容效度进行评价;对使用医院感染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前后,医务人员对绩效考核工作的满意度及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指标体系总体上具有较好的信度(总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914、重测信度为0.937);指标体系符合专家的共识和认同,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在使用医院感染绩效考核体系后,医院感染控制质量和医务人员对绩效考核工作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的医院感染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运用医院感染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可有效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和医务人员对绩效考核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分析院内感染及社区感染的现患率,为降低感染发生率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阅读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和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当日在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及社区感染病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当日实际调查921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34例、35例次,感染现患率为3.69%、例次感染率为3.80%;发生感染较高的科室依次是综合ICU、烧伤整形科、呼吸内科,分别占21.34%、18.40%12.00%;发生社区感染51例、51例次,现患率为5.54%;社区感染现患率较高的科室依次是呼吸内科、儿科、心血管内科,分别占36.00%、33.30%、30.43%.结论 现患率调查可以全面了解院内感染及社区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主要相关危险因素,以提出干预措施加强防控。方法回顾性调查2009年1月-2011年9月间25 228份外科手术患者出院病历,对其医院感染分布、影响因素及病原菌构成进行分析,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5 228例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539例,554例次,手术部位感染率为2.14%,例次感染率为2.20%。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10个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出8个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依OR值大小依次为:手术性质(OR 95% CI: 1.29~18.43)、切口类型(OR 95% CI:1.19~9.28)、是否患糖尿病(OR 95% CI: 1.25~7.23)、手术时间(OR 95% CI: 1.14~6.69)、年龄(OR 95% CI: 1.13~3.99)、术中出血量(OR 95% CI: 1.25~2.78)、住院时间(OR 95% CI:1.38~2.39)、术前有无感染灶 (OR 95% CI: 1.21~1.50)。手术部位感染率居前3位的科室为:肝胆外科(6.53%)、心胸外科(4.87%)和泌尿外科(3.91%);共检出病原菌506株,以铜绿假单胞菌较多(22.33%),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4.62%)和粪肠球菌(11.07%)。结论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强调加强切口感染的监测,重视各环节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引起会阴侧切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与控制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 根据2010年8月-2011年8月经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5914例足月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引起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从各个环节加以预防控制.结果 会阴切口感染60例,感染率1.01%,细菌培养结果主要以粪肠球菌为主,检出28株占46.67%,其次是大肠埃希菌13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分别占21.67%和13.33%;引起会阴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与合并基础疾病、胎膜早破、阴检肛查过频、缝合技术、产程过长、卫生宣教欠缺等有关.结论 会阴侧切术切口感染与多因素有关,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积极治疗各种合并疾病,阴检肛查根据实际需要慎重选择,及时处理胎膜早破、提高会阴侧切缝合技巧、缩短产程,可以有效降低侧切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工作过程中针刺伤的高危人群及危险因素,并进行有效防护措施,以降低临床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方法:对2008年我院635名临床医务人员中发生的44例针刺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于2009年开始对我院678名临床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垃圾处理规范操作、工作流程及职业防护培训,调查分析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情况及防护效果。结果:2009年针刺伤的发生率较2008年下降了2.80%,针刺伤发生的高危人群为护士和实习医护人员。针刺伤的主要原因有套回针头套、整理和清理物品、他人之以外扎伤等。结论:实习医护人员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较高,需要加强培训,提高防护措施及观念,减少不正确的诊疗操作,减少血性传播疾病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