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胸(HC)导联右胸心电图在右心病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17~20岁体育院校健康学生的HC导联与常规导联右胸心电图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HC导联的P、QRS、T波振幅均明显大于常规导联,且HC导联的QRS形态在右胸多呈正向,有R波逐渐递增,S波逐渐递减的规律,T波多数正向高尖,而常规导联的QRS的形态多数为负向,且振幅小,ST段等电位人数多,且抬高的比下移的多.结论 HC导联在反映在右室的电位变化方向优于常规导联.T波高尖的占40%,反映了体育院校的学生的生理性心肌肥厚,是心室复极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长时间大强度耐力运动对青春期雌性大鼠的动情周期、卵巢和子宫的显微结构及其相关激素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3/10在山东体育学院实验中心完成。选择有正常动情周期的健康2月龄雌性SD大鼠40只,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大强度运动组(n=20)。大强度运动组采用递增负荷强度的跑台运动,在中国杭州段氏PT200跑台上进行,运动1h/d,每周运动6d,持续训练10周;对照组不施加干预,饲养笼内自由活动。训练过程中每天观察两组大鼠动情周期的变化,持续10周后,当大强度运动组大鼠的动情周期长时间停留在动情间期时,即发生动情周期抑制时,和对照组一起处死,采血并分离卵巢、子宫组织,光镜观察卵巢和子宫的显微结构变化,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雌激素、孕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结果:35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大强度运动组大鼠的动情周期均长时间停留在动情间期,表现为动情周期抑制现象。②与对照组相比,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雌性大鼠的卵泡变小且数量变少、子宫腺数量变少且腺腔小。③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雌性大鼠的血清雌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孕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7.54±9.72),(24.32±10.38)ng/L,P<0.05;(1016.08±269.38),(1285.65±297.77)μg/L,P<0.05;(26.84±14.09),(49.64±23.88)nmol/L,P<0.01]。结论:①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引起雌性大鼠发生了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现象,导致卵巢、子宫结构的改变。②血清雌激素、孕激素分泌的降低是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的重要原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与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4.
高丽  隋波  沈东颖  李晔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0):109-111
目的:观察长时间大强度耐力运动对青春期雌性大鼠的动情周期、卵巢和子宫的显微结构及其相关激素水平表达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4—03/10在山东体育学院实验中心完成。选择有正常动情周期的健康2月龄雌性SD大鼠40只,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大强度运动组(n=20)。大强度运动组采用递增负荷强度的跑台运动,在中国杭州段氏PT200跑台上进行,运动1h/d,每周运动6d,持续训练10周;对照组不施加干预,饲养笼内自由活动。训练过程中每天观察两组大鼠动情周期的变化,持续10周后,当大强度运动组大鼠的动情周期长时间停留在动情间期时,即发生动情周期抑制时,和对照组一起处死,采血并分离卵巢、子宫组织,光镜观察卵巢和子宫的显微结构变化,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雌激素、孕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 结果:35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大强度运动组大鼠的动情周期均长时间停留在动情间期,表现为动情周期抑制现象。②与对照组相比,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雌性大鼠的卵泡变小且数量变少、子宫腺数量变少且腺腔小。③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雌性大鼠的血清雌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孕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7.54&;#177;9.72),(24.32&;#177;10.38)ng/L,P〈0.05;(1016.08&;#177;269.38),(1285.65&;#177;297.77)μg/L,P〈0.05;(26.84&;#177;14.09),(49.64&;#177;23.88)nmoL/L,P〈0.01]。 结论:①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引起雌性大鼠发生了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现象,导致卵巢、子宫结构的改变。②血清雌激素、孕激素分泌的降低是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的重要原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与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偏瘫患者骨密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BMD 40 0型骨密度仪对急性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进行骨密度检测。结果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 ,偏瘫侧肢体的骨密度明显下降 ,而且与瘫痪程度有明显关系 ,瘫痪越重 ,骨密度下降越明显。结论 :如何早期采用药物、体疗等综合措施防止骨质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进一步改善近期及远期预后 ,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6.
观察中长跑运动员蹬车运动前及运动过程中的心电图特征。采用Schiller AT-10运动心电图机记录蹬车运动前和运动过程中的心电图变化,并进行分析。中长跑运动员运动前心电图表现有多种形式的电活动,运动心电图显示。随运动负荷的增加,心率逐渐上升,J点下降,J80上升,STS坡度增加。结果表明,多年的运动训练能改善心血管活动,但是在运动试验中所发生的心电图变化应与病理性改变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7.
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将SD大鼠分成4个组:中等强度运动组、过度训练组、一次力竭运动组和对照组,建立游泳训练动物模型,训练周期为8周;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凋亡阳性心肌细胞核数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两个指标,在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F=68.967,52.438,P均&;lt;0.001)。过度训练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数(27.81&;#177;6.40)明显增加,与对照组(0.42&;#177;0.91)和中等运动强度组(0.65&;#177;1.21)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lt;0.001),且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力竭运动组(10.66&;#177;6.83)与对照组和中等运动强度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lt;0.05),心肌损害明显;中等运动强度组心肌细胞凋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999)。结论:不适宜的运动负荷会造成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增加,并且可能参与心肌的损害过程。  相似文献   
8.
观察中长跑运动员蹬车运动前及运动过程中的心电图特征。采用SchillerAT-10运动心电图机记录蹬车运动前和运动过程中的心电图变化,并进行分析。中长跑运动员运动前心电图表现有多种形式的电活动,运动心电图显示,随运动负荷的增加,心率逐渐上升,J点下降,J80上升,STS坡度增加。结果表明,多年的运动训练能改善心血管活动,但是在运动试验中所发生的心电图变化应与病理性改变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检测,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B型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粥样硬化斑块指数.检测130例,脑梗死组65例,对照组65例.结果在脑梗死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管腔直径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在两组中均以球部为最高,其次为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脑梗死组颈总动脉硬化发生率、颈动脉硬化斑块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脑梗死发生率呈正比.  相似文献   
10.
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将SD大鼠分成4个组:中等强度运动组、过度训练组、一次力竭运动组和对照组,建立游泳训练动物模型,训练周期为8周;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凋亡阳性心肌细胞核数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两个指标,在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F=68.967,52.438,P均<0.001)。过度训练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数(27.81±6.40)明显增加,与对照组(0.42±0.91)和中等运动强度组(0.65±1.21)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01),且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力竭运动组(10.66±6.83)与对照组和中等运动强度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心肌损害明显;中等运动强度组心肌细胞凋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999)。 结论:不适宜的运动负荷会造成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增加,并且可能参与心肌的损害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