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脑102例疗效观察汀州医院游向前,张水金笔者自1985年至1994年对住院的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204例患者,采用同期随机分组的方法对中西医结合及西医治疗(各102例)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两组204例选自19...  相似文献   
3.
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FN)与网状内皮系统(RES)功能关系密切。RES在感染和创伤后功能受抑制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之一与血中缺少具有调理活性的FN有关。为了进一步探讨FN水平变化与感染和创伤的关系,本文对腹腔感染和不同手术创伤病例血清FN水平进行了动态观察,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和测定方法一.临床资料:本文于1984年1月—1985年6月,对12例腹腔感染和45例不同手术创伤的病人进行术前和术后1周内血清FN水平的检测。12例腹腔感染病例的主要临床资料见表1;45例手术病人包括;大手术24例,中等手术10例,小手术11例。二.测定方法:基本上按Robbins等凝集法加以改进,即将患者的待查血清用含肝素的缓冲液作一系列倍比稀释,然后分别加入用明胶包被的羊红细胞,在37℃培育1小时。离心后再轻轻旋起,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细胞凝集反应。以此法曾测试45例正常人。结果1/16滴度者5例,1/32滴度者37例,1/64滴  相似文献   
4.
基于目前尚无理想的临床常用穴位解剖多媒体教材的现状,应用实体标本来展示层次及断面结构,将穴位解剖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使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合在一起。应用本系统能清楚地观察到针刺时所经过的各种组织结构,对于临床针灸医生学习和研究,提高临床治疗及科研都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水金 《现代养生》2007,(7):17-17
1.常用抗感冒药中联强效片:内含银花、连翘、荆芥、牛蒡子等。主治伤风感冒、发热头痛、口干咳嗽、咽喉肿痛等。其特点是抗感冒力强,退热迅速,无嗜睡副作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电针、中药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神经再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寻找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方法。方法:采用手术造成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用电针、中药治疗,进行电生理指标和HRP追踪观察。结果:电针组、中药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和诱发动作电位振幅恢复率以及脊髓前角和脊神经节标记细胞数,与西药组、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中电针组优于中药组。结论:电针、中药均能较好地促进神经损伤早期的功能恢复,是一种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危险穴位针刺深度与角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严振国  白娟  邵水金  张建华 《中国针灸》2004,24(11):769-772
目的:为临床医生提供安全的进针深度和角度的参考数值.方法:(1)经穴的断层解剖法为先在尸体上标经定穴,经-20~-30 ℃冰冻,再通过穴位作多种断面,以反映在各种角度、深度、范围进针时所涉及的断面解剖结构.(2)经穴的层次解剖法为先在尸体上选穴定位,在穴位处用钢针刺入或刺染,再逐层解剖,以反映穴位区的解剖结构.结果:得到头颈部、胸腹部和腰背部常用危险穴位针刺的安全深度和危险深度的范围,以及部分危险穴位进针的方向和角度.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对32例胆经型干性坐骨神经痛患者,取胆经压痛穴针灸强得气治疗,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数据32例患者中男23例、女9例,年龄介于24~65岁之间。病程1月至1年16例,1~2年10例,2年以上6例。病例选自2000年4月至2009年5月,多经针灸、推拿、贴药、中药治疗,疗效不显著而就诊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针灸治病通过刺激腧穴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以及平衡阴阳,从而发挥其防治疾病的作用.尽管针灸疗法本身是安全的,如果医生掌握不当,针刺某些腧穴就可能发生意外事故,轻者可能造成患者一时痛苦,重者则可能导致患者脏器严重损伤,甚至死亡[1].针对中医针灸临床发展的需要,上海中医药大学解剖学教研室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总结研究成果,编写系列教材,于1978年在国内率先开设了《腧穴解剖学》课程的教学.该课程是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的成功范例,是《腧穴学》与《局部解剖学》相结合的跨学科课程,是中西医结合领域中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融合的创新性课程[2].于2012年获得上海市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现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组6例中男3例,女3例。年龄18~38岁。均为初治肺结核(1例伴胸膜炎)患者。其中1例给予异烟肼(INH)300mg/日,链霉素(SM)750mg/日,利福平(RFP)450mg/日三药治疗;2例经INH、SM 治疗后加服RFP。分别在用药后9~15天时出现发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