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评价动态三维超声造影(3D-CEUS)定量分析技术对于裸鼠皮下种植瘤的不全微波热消融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评估能力。方法建立BALB/c裸鼠HepG2细胞皮下种植瘤模型。模型动物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在肿瘤生长至最大径约0.8-1.0cm时,采用微波对肿瘤进行不全热消融。并在治疗前1d及治疗后第3d、第7d、第14d进行常规超声及动态3D-CEUS检查。通过拟合,得出肿瘤组织的时间-强度曲线及定量参数,包括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TT)、上升支斜率(s)、曲线下面积(AUC)、上升段曲线下面积(AwI)和下降段曲线下面积(AWO)。结果在治疗后第3d和第14d时,两组之间PI、S、AUC、Awo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9),而其余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1d和治疗后第7d时,各个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动态3D-CEUS定量分析方法可反映裸鼠皮下种植瘤的治疗后状态,有助于评估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在肝移植拔除T管后胆漏中的价值,并与其他处理方法作比较。方法2001年8月至2005年3月肝移植行胆管端端吻合或胆肠吻合放置T管患者76例,拔除T管后发生胆漏9例,其中8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22-59岁,平均46.7岁。穿刺置管引流术方法为确定穿刺点,在超声引导下采用Seldinger法徒手操作,18G穿刺针穿入积液内,观察到针尖进入积液区后拔出针芯,见液体流出或抽出液体后放入导丝,退出穿刺针放置带内套针的7F直通管,导管进入积液内退出内套针和导丝,局部固定包敷引流管。结果8例患者拔除T管后分别出现剧烈腹痛、发烧、大汗淋漓等症状,超声检查发现均有盆腔积液,积液最大深度范围为3~7cm。8例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均一次成功,引流出淡黄色或金黄色胆汁,1d内症状均迅速改善或消失。5~10d后见管内无引流液后拔管,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对肝移植拔除T管后胆漏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脐尿管癌的超声表现。方法对本组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脐尿管癌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5例病灶均位于膀胱顶部或前壁,均累及膀胱壁全层,其中有2例浸润至侧壁,有3例侵犯膀胱周围组织。病理诊断均为腺癌。超声图像表现以低回声为主,回声不均质,肿块形态不规则。结论脐尿管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肿瘤的部位对于诊断较有帮助,超声检查可了解肿瘤的部位、大小及其侵犯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外周神经鞘类肿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神经鞘类肿瘤超声特点。方法 回顾85例病理证实的神经鞘类肿瘤资料。结果 良性神经鞘瘤61例,均单发.以低回声实质光团为主,亦可呈囊实性,边界清,多见包膜,血流较丰富。良性神经纤维瘤7例,4例多发,均实性,界清,多发者串珠状,血流不丰富。恶性神经纤维鞘膜瘤17例,单发,实性或囊实性,多回声不均。结论 神经鞘瘤类肿瘤声像图有一定特征,超声是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分析最大径<3 cm的肝细胞腺瘤(HCA)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超声造影(CEUS)特征,探讨CEUS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后穿刺病理证实的25个最大径<3 cm的HCA和48个最大径<3 cm的FNH病灶,经外周静脉团注造影剂SonoVue后,观察两者动脉期增强方式、门脉期及延迟期增强强度、滋养动脉、中央瘢痕、包膜下增强血管影等表现。结果 最大径<3 cm的HCA和FNH病灶在动脉期均表现为快速增强,其中,HCA以整体增强(21个,84.0%)为主,FNH以泉涌状增强(41个,85.4%)为主(P<0.001)。门脉期,HCA减退呈低回声增强(10个,40%),FNH表现为高回声增强(10个,20.8%)或等回声增强(38个,79.2%;P<0.001);延迟期,分别有13个(52.0%)HCA和2个(4.2%)FNH减退呈低回声增强(P=0.003)。HCA滋养动脉检出率低于FNH(12.0%vs 52.1%,P=0.001);HCA包膜下增强血管影检出率显著高于FNH(56.0%vs 10.4%,P<0....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多发性大动脉炎(TA)颈动脉病变的超声特征。方法:TA患者30例。彩超检查颈总、内、外动脉,观察颈动脉病变分布,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彩色血流显像(CFI)及脉冲多普勒(PD)分析颈动脉血流变化。结果:30例患者中53支颈总动脉受累,平均内膜中层厚度2.4mm。TA颈动脉病变多累及颈总动脉近端,较少直接累及颈内外动脉,但35支颈内和31支颈外动脉内仍表现为血流异常,出现低搏动性血流。23支(23/60,38%)颈外动脉血流反向,近端颈总动脉均有严重狭窄或闭塞。4支病变颈总动脉出现壁内动脉,提示TA处于活动期。结论:彩超可发现TA颈动脉病变较多特征,对诊断TA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超声引导下活检枪在肾活检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枪在肾活检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4例临床怀疑肾损害的病例分别用美国产BARD 活检枪和半自动活检枪行穿刺活检术。结果:穿刺成功59例.成功率为92.3%(59/64)。26例行BARD自动活检枪,成功率为92.3%(24/26),活检标本平均长度为13.2±4.63 mm,肾小球平均数目为14.8±6.5个,血尿发生率为7.7%(2/26),无包膜下血肿发生。38例行半自动活检枪活检,成功率为92.1%(35/38),活检标本平均长度为10.7±5.34 mm,肾小球平均数目为8.2 ±5.94个,血尿发生率为31.6%(12/38),包膜下血肿发生率为2.6%(1/38)。BARD活检枪与半自动活检枪相比,在标本长度、肾小球数目和术后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后者。结论:超声引导下肾活检成功率高,并发症少,BARD活检枪与半自动活检枪相比,更具优势,两者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诊断肝内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经周围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在肝内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选择 <3cm的肝内占位性病变 5 4个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良性病变 2 0个 (血管瘤 9个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3个 ,炎性假瘤 4个 ,术后疤痕 1个 ,肝硬化结节 3个 ) ;恶性病变 3 4个 (肝细胞肝癌 3 1个 ,肝腺瘤样增生癌变 1个 ,胃癌及结肠癌肝转移各 1个 )。造影剂采用Levovist ,剂量 2 .5g ,浓度 40 0mg/ml。结果 良性病变造影前后血流显示率分别为 3 0 % (6/2 0 )和 40 % (8/2 0 ) (P >0 .0 5 ) ;肝癌造影前后血流显示率分别为 5 3 % (18/3 4)和 94% (3 2 /3 4) (P <0 .0 1) ,造影后血流显示明显提高。结论 Levovist造影后 ,肝内病灶血流信号得到明显增强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充分显示了肿瘤内血流分布状况 ,有利于克服肿瘤大小及深度对血流显示率的影响 ,提高小肝癌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12 2例胆囊病变 ,其中原发性胆囊癌 5 9例 ,胆囊息肉 4 0例 ,腺瘤 7例 ,腺肌增生 2例 ,胆泥沉积 4例 ,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 10例。观察病灶内血供 ,测定 Vmax、RI,并与 4 8例健康者对照。结果 :胆囊癌内血流分布以分枝状或杂乱型为主 ,Vmax (43.3± 18.3) cm/ s明显高于其他各组 (P<0 .0 1) ;胆囊息肉和腺瘤内血流分布以点状或线状为主 ,RI为 0 .5± 0 .0 8,明显低于其他各组 (P<0 .0 1) ;胆囊腺肌增生和胆泥沉积区内无血供 ;慢性胆囊炎内 Vmax、 RI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如以病灶内血流速度大于 30 cm/ s作为诊断胆囊癌的指标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5 .2 %、 92 .9%。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不同胆囊疾病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增强MRI对高分化肝细胞癌和肝异型增生结节(DN)的诊断能力。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同期行超声造影和增强MRI检查并获病理学证实的39例患者的39个高分化肝细胞癌病灶和7例患者的8个DN病灶,分析其超声造影和增强MRI表现特征。采用χ2检验,计算Kappa值,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一致性;绘制不同检查方法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 结果2种诊断方法中,69.2%(27/39)的高分化肝细胞癌的动脉期表现一致(Kappa=0.482),53.8%(21/39)的高分化肝细胞癌的延迟期表现一致(Kappa=0.168)。DN病灶在超声造影的主要表现呈“等增强-等增强”模式(87.5%,7/8),增强MRI主要表现为“高信号-低信号”模式(62.5%,5/8),所有DN病灶在超声造影延迟期均未出现廓清。超声造影、增强MRI、超声造影联合增强MRI(同时满足或只满足一种)4种检查方法中,超声造影联合增强MRI(只满足一种)诊断高分化肝细胞癌的敏感度(66.7%)和准确性(61.7%)最高,而超声造影诊断高分化肝细胞癌的特异度(100%)和ROC曲线下面积(0.658,95%CI:0.482~0.834)最高。 结论超声造影联合增强MRI有助于高分化肝细胞癌和肝DN的鉴别诊断,而超声造影具有更高的诊断特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