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低温对心脏手术患者大脑状态指教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低温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40例,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采用靶控输注芬太尼及异丙酚,体外循环开始2药靶浓度维持不变.记录不同时间点大脑状态指数、鼻咽温度、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体外循环后至主动脉夹闭前,鼻咽温度每降低0.5℃记录1次大脑状态指数值;开放主动脉后至停体外循环前,鼻咽温度每升高1℃记录1次大脑状态指数值.结果:体外循环期间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大脑状态指数与体外循环前、停体外循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降温与复温期间大脑状态指数与鼻咽温度均呈直线相关关系(r=0.602,r=0,626,P<0.05).结论:低温体外循环期间,大脑状态指数随体温下降而降低,大脑状态指数是麻醉深度检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后肝素血体外中和并枸椽酸化(ACD化)后再回输对病人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及胸液量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肝素血体外中和并ACD化后回输:B组肝素血依传统方法回输后在体内中和。两组的麻醉、体外循环及停机后体内肝素中和方法相同。观测CPB后ACT值及术后4小时胸液量。结果:A组较B组ACT更接近生理值(P<0.05)。且胸液量有轻度减少(P<0.05)。结论:心脏手术CPB后肝素血体外拮抗并ACD化后再回输较传统方法存在临床操作方便、实用、可控性强的优点,在临床效果上切实改善肝素中和并能适当减少术后渗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回输下布加氏综合征直视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及优点。方法:16例布加氏综合征手术麻醉,均采用芬太尼—安氟醚静吸复合全麻。病人全身肝素化后,用无菌的吸引管道通过血泵把术野的血液回收入血液回流室,再回输给病人。麻醉全程持续严密监测ECG、MAP、CVP(上、下腔静脉)、尿量及动脉血气,纠正低血钾和代谢性酸中毒,使病人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结果:16例患者的下腔静脉压力由术前的2.98±0.66kPa(22±5mmHg)降为术后的1.05±0.48kPa(8±3.6mmHg),术中回收血液6000~8600ml(平均6852ml),15例患者未输异体血液(除1例患者因二次开胸止血输异体血液600ml),术后当日Hb为100~130g/L。全组患者麻醉平稳,无麻醉及穿刺并发症。结论: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和血液回输技术,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便于推广。术中选用上、下腔静脉同时持续监测,既可以作为快速输血、输液通道及给药途径,指导术中输血、输液速度,又可以准确、快速反映手术的效果,一举多得,大大提高了麻醉、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行无痛人工流产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无痛人流手术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132例,术前确诊为宫内妊娠,均行无痛人工流产。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先静脉给予阿托品0.3mg,接着枸橼酸芬太尼0.05mg,1min后,缓慢推注丙泊酚2.0~2.5mg/kg,静注时间90~120s;对照组给予先给予静脉给予阿托品0.3mg,接着缓慢推注丙泊酚2.0~2.5mg/kg,静注时间90~120s。观察两组镇痛效果和麻醉效果。[结果]两组麻醉效果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痛效果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无痛人工流产时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麻醉效果良好,可以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同时减少了呼吸和循环抑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剥脱术患者的围术期管理方法,提高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剥脱术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方法 总结35例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剥脱术患者的围术期管理经验和教训.结果 经过围术期处理,全部手术均顺利完成,1例患者死亡,34例患者痊愈.结论 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剥脱术患者的围术期管理至关重要,积极做好术前病情评估、麻醉诱导、术中液体及心率控制、血气及电解质的平衡维持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6.
毛晓茹 《山东医药》2009,49(33):39-39
1998年2月-2007年3月,我们对10k以下婴幼儿心脏手术围术期进行了系统管理。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体质量在10kg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32例,其中男210例、女122例,年龄2—12个月、平均6.8个月,体质量3—9.7kg、平均7.1kg,其中室间隔缺损250例,合并肺动脉高压11例;房间隔缺损25例;法乐四联征1例;动脉导管未闭36例,合并肺动脉高压2例。  相似文献   
7.
抑肽酶是从牛肺中提取的碱性多肽,体外循环手术中抑肽酶可增加术后血小板功能、抑制纤溶、提高术后凝血因子含量等,从而减少了术后出血,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并对患者手术后的免疫系统及补体的恢复有促进作用。但是,作为牛肺中提取的碱性多肽,抑肽酶可导致过敏反应,我科1998年元月~2003年元月在心脏直观手术中应用抑肽酶1000人次,其中有5例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经及时抢救均治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时的麻醉处理措施和特点.[方法]选择某院39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相关术前准备的情况下,本组所有病例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静脉给予咪达唑仑、芬太尼、维库溴胺、异丙酚快速诱导插管.术中瑞芬太尼、异丙酚徼泵持继输注,异氟醚吸入及间断追加维库溴胺来维持末中麻醉.给予机械通气.[结果]39例患者麻醉平稳,手术期间无死亡病例,术后因颅脑损伤过重或者合并有其他部位严重损伤,死亡4例,死亡率为10.2%.其余患者轻残疾17侧,重残16例,植物人生存2例.[结论]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来说,在快速术前准备的情况下,选择恰当麻醉方面、药物,同时加强麻醉的检测和管理是降低麻醉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重症心脏瓣膜病心脏不停跳下瓣膜置换术4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手术风险大 ,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 1 999年 1 1月以来 ,我们采用心脏跳动下瓣膜置换手术治疗 4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 ,效果较好。临床资料  40例中男 1 7例 ,女 2 3例 ;年龄 5~ 64岁。行二尖瓣置换术 (MVR) 2 4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AVR ) 6例 ,MVR +AVR 1 0例。另选择 1 998年 1月至 1 999年 1 0月所做的31例重症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者作为对照组 ,男 1 3例 ,女1 8例 ;年龄 1 3~ 59岁 ;MVR 1 9例 ,AVR 8例 ,MVR +AVR 4例。术前两组的心胸比率、射血分数 (EF)、心功能等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的围术期管理经验,为提高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高压患儿的手术成功率提供基础.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104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围术期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其中室间隔缺损(VSD)82例,房间隔缺损(ASD)3例,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5例,VSD合并ASD 10例,PDA 4例.结果 104例患儿手术后痊愈101例,成功率97.12%.手术后死亡3例,均为发生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患儿;术后发生其他并发症4例:3例为肺不张,1例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经雾化吸入、吸痰、拍背、抗炎等治疗后痊愈.结论 采用科学的围术期管理方法,能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顺利度过围术期,获得满意的疗效.积极改善患儿的心功能、肺功能、保持内环境平衡是此类患儿围术期管理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