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4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2014—2016肇庆市端州区居民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 收集2014—2016年肇庆市端州区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数据,计算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粗率、标化率、35~64岁截缩率、累积率与前10位恶性肿瘤顺位等。结果 2014—2016年肇庆市端州区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312.50/10万(男性为334.97/10万,女性为289.41/10万),中标率为219.16/10万,世标率为214.30/10万,35~64岁截缩率为379.76/10万,0~74岁累积率为24.31%。粗死亡率为165.27/10万(男性为208.55/10万,女性为120.79/10万),中标率为100.33/10万,世标率为99.52/10万,35~64岁截缩率为153.81/10万,0~74岁累积率为11.50%。端州区发病率居前10位的恶性肿瘤分别为肺癌、结直肠癌、肝癌、女性乳腺癌、鼻咽癌、脑瘤、胃癌、甲状腺癌、白血病和前列腺癌,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74.31%。端州区死亡率居前10位的恶性肿瘤分别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鼻咽癌、胃癌、女性乳腺癌、白血病、食管癌、胰腺癌和淋巴瘤,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83.06%。结论 肺癌、消化系统癌症、女性乳腺癌和鼻咽癌是严重影响肇庆市端州区居民健康的重点恶性肿瘤,应加强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05—2015年广东省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全国死因监测系统的广东省数据,计算2005—2015年广东省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的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DALY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5—2015年广东省60岁以上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粗死亡率为123.44/10万,标化死亡率为112.33/10万,粗死亡率(APC=2.84%)、标化死亡率(APC=2.63%)均呈上升趋势(均P<0.01)。老年人总体、男性与女性DALY分别为1β590β250、687β170、903β081人年,DALY率分别为1β493.74/10万、1β320.60/10万、1β659.28/10万,标化DALY率分别为1β406.48/10万、1β371.02/10万、1β438.09/10万。女性DALYDALY率分别为男性1.31、1.05倍。老年人总体、男性的DALY率、标化DALY率及女性的标化DALY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或P<0.01),女性DALY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65~69岁组、70~74岁组、75~79岁组、80岁及以上组DALY率均呈上升趋势(均P<0.01),APC值分别为2.12%、3.46%、3.05%、0.90%;60~64岁组DALY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化DALY率较高的地市有广州、深圳、肇庆、珠海、茂名,较低的地市有潮州、湛江、汕头、汕尾、梅州。结论 2005—2015年广东省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疾病负担呈上升趋势,其中以女性、高龄老年人最为严重,不同地区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05—2015年广东省老年人帕金森病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全国死因监测系统,计算2005—2015年广东省不同性别、年龄别帕金森病的粗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DALY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5—2015年广东省≥60岁老年人帕金森粗死亡率为40.26/10万,标化死亡率为36.75/10万。老年人帕金森粗死亡率(APC=3.25%)、标化死亡率(APC=2.94%)均呈上升趋势(均P<0.01)。老年人总体、男性、女性DALY分别为702β274人年、313β224人年和389β050人年,DALY率分别为659.66/10万、601.95/10万、714.82/10万,标化DALY率分别为626.41/10万、620.28/10万、630.71/10万,女性DALYDALY率分别为男性1.24、1.19倍。老年人总体DALY率(APC=1.61%)、女性DALY率(APC=4.60%)均呈上升趋势(均P<0.01),男性DALY率呈下降趋势(APC=-1.88%,P<0.01);老年人总体标化DALY率(APC=1.71%)、女性标化DALY率(APC =5.13%)均呈上升趋势(均P<0.01),男性标化DALY率呈下降趋势(APC=-1.88%,P<0.01)。60~64岁组老年人DALY率呈下降趋势(APC=-1.39%,P<0.01),65~69岁组DALY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70~74岁组(APC=2.02%)、75~79岁组(APC=2.63%)、80岁及以上组(APC=2.53%)老年人DALY率均呈上升趋势(均P<0.01)。广东省帕金森病标化DALY率较高的地市有深圳、广州、佛山、珠海、肇庆市;较低的地市有潮州、湛江、汕头、汕尾、梅州市。结论 广东省老年人帕金森病疾病负担越来越严重,尤其是高龄老年人,且女性疾病负担高于男性,不同地区的疾病负担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2—2018年肇庆市端州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18年肇庆市端州区死亡登记资料,分析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预计2022年及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结果 2012—2018年肇庆市端州区心脑血管疾病户籍人口平均粗死亡率为180.45/10万(男性203.79/10万、女性156.72/10万、心脏病99.27/10万、脑血管病81.18/10万),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为0.40%,趋势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3);平均标化死亡率为81.94/10万(男性102.91/10万、女性60.81/10万、心脏病45.03/10万、脑血管病36.90/10万),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为-2.66%,趋势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除80~84岁组外,35岁以上各年龄组男性粗死亡率均高于女性(P<0.05)。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趋势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按照2012—2018年变化速度预测,2022年肇庆市端州区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为191.13/10万,2030年为201.64/10万。结论 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措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以达到健康中国行动的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5.
掌握广东省中小学生伤害的流行特征,为指导中小学校开展学生伤害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在广东省7个市县抽取19家医院作为哨点医院,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因伤害首次到哨点监测医院就诊的6~18岁中小学生.结果 2012年广东省中小学生发生伤害患者共计17 923例,男女性别比为2.36∶1.伤害发生的原因前5位依次为跌倒/坠落(8 951例)、动物伤(3 144例)、道路交通伤害(2 294例)、钝器伤(1 546例)、刀/锐器伤(1 287例),分别占总伤害的49.94%,17.54%,12.80%,8.63%,7.18%.伤害发生地点前3位依次为家中(5 398例)、学校与公共场所(5 083例)、公路/街道(3 556例),分别占总伤害构成的30.12%,28.36%,19.84%.前3位伤害发生时活动依次为休闲活动(68.17%)、体育活动(11.50%)、驾乘交通工具(10.23%).伤害以非故意(96.12%)为主.伤害部位以上肢为主,占34.50%;87.21%的伤害患者为轻度损伤;90%以上的伤害病例就诊后回家.5月、7-10月伤害发生较多,占全年的37.88%.每天发生伤害患者数以16:00-20:00较多,占43.30%.结论 广东省学生伤害不容忽视,重点应放在跌倒/坠落和动物伤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2-2018年肇庆市死因监测点4类慢性病死亡情况及早死概率趋势,为政府制定慢性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18年肇庆市死因监测点的死因资料,分析4类慢性病死亡率、早死概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相关指标。结果 2012-2018年肇庆市死因监测点户籍人口4类慢性病合计标化死亡率由2012年260.54/10万下降到2018年227.98/10万(APC=-1.19%,P>0.05)。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糖尿病粗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APC分别为3.67%、3.25%和6.82%(均P<0.05);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均呈现下降趋势,APC分别为-5.92%和-9.52%(均P<0.05)。2012-2018年肇庆市死因监测点4类慢性病合计早死概率为13.05%~14.87%(APC=-0.4%,P>0.05)。按疾病类别分类,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1.09%、-8.15%(均P>0.05);恶性肿瘤和糖尿病早死概率呈上升趋势,APC分别为0.70%、4.92%(均P>0.05)。女性、农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20.47%、 -11.57%(均P<0.05)。结论 2012-2018年肇庆市死因监测点居民4类慢性病合计的死亡率与早死概率均呈波动变化。建议进一步加强慢性病防治,最终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