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异位妊娠(俗称宫外孕)是指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着床发育,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长趋势。本文将我院收治的76例异位妊娠患者临床诊治效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并就其误诊及发病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血栓性静脉炎36例诊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有效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1996年4月—2006年3月收治的36例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只要积极预防、及时正确治疗,预后良好。结论广谱抗生素应用,祛聚、降黏、抗凝、溶栓,物理性预防及治疗,加服活血化瘀的中药,是预防治疗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血栓性静脉炎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预防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性早期产后出血的简易高效方法。方法:将2005年6月~2007年6月存在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高危因素的200例随机分为术毕及时应用米索前列醇10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100例,对其术后早期产后出血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米索前列醇组术后2 h产后出血率为5%,出血量平均(100.5±50.0)ml,无一例出现术后大出血需特殊手术干预的;对照组术后2 h产后出血率为28%,出血量平均(240.8±42.6)ml,6例术后出血量达800~1 000 ml,合并宫腔积血行宫腔搔爬术并持续加强宫缩治疗,3例输血400 ml,无一例行子宫切除术。结论:凡存在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高危因素者,术毕及时应用米索前列醇可简易高效地预防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性早期产后出血,用药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蛋白对于改善早产儿凝血功能和血清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早产儿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外周静脉营养和早期微量肠内喂养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白蛋白进行联合治疗,比较2组早产儿营养恢复状况,对2组治疗后凝血功能各指标进行比较,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是目前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此病一般仅见于生育年龄妇女,以25-45岁妇女居多,其中以侵犯卵巢者最常见,约80%患者病变累及一侧卵巢,50%患者同时波及双侧卵巢[1].临床上易误诊,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后易复发.本文收集3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并与同期卵巢良性肿瘤进行比较,以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诊治特点.  相似文献   
6.
宫颈机能不全4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俊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2):4651-4653
目的:明确宫颈机能不全的诊断,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价值。方法:回顾该院1997年5月~2006年5月诊治的宫颈机能不全的孕妇40例(分为手术组20例和非手术组20例),比较两组的胎儿存活率、平均延长孕周。结果:胎儿存活率手术组90%,明显高于非手术组45%(P<0.01);平均延长孕周:手术组13.8周,明显长于非手术组6.6周(P<0.01)。结论:宫颈机能不全是导致妊娠晚期流产和早产的常见原因,宫颈环扎术可以延长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孕周,提高胎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异位妊娠误诊为早孕导致流产失败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流产因其简单易行、痛苦小 ,自临床使用以来倍受广大育龄妇女的欢迎。但因异位妊娠误诊为早孕则药物流产失败。现将我院 1996— 2 0 0 3年收治的 31例异位妊娠误诊为早孕而致流产失败患者情况报道如下。1 病历介绍患者年龄 19~ 36岁 ,平均 2 8岁。临床表现 :31例服药时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已呈现出分娩这一过程过度依赖与医疗干预措施的趋势。剖宫产率的上升已引起产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剖宫产率的上升是否带来围产儿病死率的降低值得研究。现将近年来我院剖宫产2845例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在河北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和河北省生殖医院拟行FET治疗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对符合纳入、排除剔除标准的64例患者进行宫腔灌注G-CSF治疗。比较宫腔灌注后、宫腔灌注前以及同一患者前一个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周期(前一周期)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内膜血流、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及灌注周期和灌注前周期的取消率、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结果:宫腔灌注G-CSF后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与灌注前、前一周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宫腔灌注G-CSF后子宫PI值、RI值和S/D比值分别与灌注前、前一周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灌注后A型形态子宫内膜比例25.0%(16/64)较灌注前35.90%(23/64)和前一周期34.4%(22/64)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宫腔灌注后Ⅱ型血流子宫内膜比例[75.00%(48/64)]较灌注前[26.56%(17/64)]和前一周期[18.75%(12/64)]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灌注周期较前一周期的周期取消率降低(20.3% vs. 37.5%),临床妊娠率(60.8% vs. 40.0%)和种植率(38.5% vs. 24.4%)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宫腔灌注G-CSF能够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厚度,降低周期取消率,提高患者的妊娠率和种植率。  相似文献   
10.
梁俊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8):1121-1122
宫颈肌瘤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可作出诊断,辅助B超检查有参考价值。虽然随着妇产科手术新进展,腹腔镜〔1〕、宫腔镜〔2〕、介入治疗〔3〕等逐渐推广应用于临床治疗子宫肌瘤,但由于宫颈肌瘤位置的特殊性,还是以传统手术治疗为主。本文对36例宫颈肌瘤的诊疗分析表明,由于宫颈肌瘤的大小及生长部位的不同,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亦各有特点。较小的宫颈肌壁间肌瘤(直径≤2 cm),无明显临床症状,35%于妇科检查时见宫颈局部有突出小肌瘤结节、变形、变硬发现,可采用保守治疗;较大的宫颈肌壁间及浆膜下肌瘤多有压迫症状及腹部包块的表现,如宫颈外形无改变,易误诊为宫体肌瘤、阔韧带肿瘤或卵巢肿瘤而手术治疗,为避免损伤输尿管及更方便地处理子宫动静脉,宜先行肌瘤剜除术,而后切除子宫;宫颈粘膜下肌瘤常脱出阴道内,易发生感染、出血,故临床表现以不规则阴道流血及白带异常为多见,以手术切除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