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MRI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 I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手术前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例正常对照组,14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病例均行盆腔、骶尾部MR检查。观察肛门内、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形态,肛门直肠本身发育缺陷以及骶椎、泌尿生殖系统等畸形。结果本组MR显示耻骨直肠肌、括约肌群发育好13例,发育较好3例,发育差3例,T1W I不抑脂序列为显示肛周肌群较好的序列。7例合并骶尾椎畸形,5例合并泌尿系统畸形。结论MR I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可从形态上了解盆底肌的发育,并能明确骶骨、椎管、泌尿系统等畸形,在确定手术方式及评价手术疗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学影像中,磁共振成像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多方位及多序列成像获得多信息的优越性。在垂体的研究中,正常垂体后叶之研究甚少。本文应用MRI研究成人正常个体垂体后叶,观察其形态、信号特征,测量其径线,并作相关探讨。 材料及方法 研究组来自我院非鞍区疾病进行颅脑MRI检查成人共111例,男42例,女69例,年  相似文献   
3.
超顺磁性氧化铁诊断肝脏小病灶的临床应用价值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商品名为菲立磁,Feridex)对肝脏小病灶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滴注后的最佳扫描时间。方法:17例经B超或CT检查发现肝脏内小病灶患者,经常规MR平扫和增强扫描1-3d后,经静脉滴注菲立 (0.05ml/kg),并于0.5,3.6h后进行扫描。主观目测菲立磁增强后肝脏小病灶的显示情况,定量分析菲立磁增强后肝脏信号下降情况。结果;菲立磁增强后扫描可显著肝脏内直径小于1cm的病灶21个,明显多于常规MR检查(8个)。菲立磁应用后小肝癌和容易与肝癌混淆的局灶性结节增生和再生结节信号变化明显不同。菲立磁增强后扫描,肝脏T2WI,T1WI信号均较增强前下降(P<0.01),滴注菲立磁后0.5,3,6h扫描,T2WI各时间点的脏脏信号下降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菲立磁能显著提高肝脏小病灶的检出率,而且对肝脏小病灶的鉴别诊断可提供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三维动态增强血流成像技术在胸部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3D DCE-MRA的扫描,探讨此项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2例患者,肺癌22例;肺动脉栓塞7例,肺段隔离症2例;肺动静脉畸形1例。除常规MR检查外,均行3D DCE-MRA检查,注射Gd-DTPA0.2ml/kg静注后,冠状位三维超快速梯度回波匙孔采集,4次动态,最大强度投影法(MIP)重建,分析图像对肺部血管的显示。结果 3D DCE-MRA可以清楚地显示不同时相的肺部血管,能显示肺癌与血管的关系,中心型肺动脉血栓的栓子,肺动脉隔离症的异常供血血管,对肺段以下的小血管显示价值有限。结论 3D DCE-MRA可清晰显示肺部段以上的肺动脉和肺静脉,对肺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及术前对肺癌手术计划的指导均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31P MR波谱成像在肝脏的初步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31P MRS成像技术在肝脏的初步临床应用。方法对5例健康志愿者、5例乙型肝炎肝功能正常病例、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例行常规MR扫描、31P MRS成像。采用GE公司波谱分析软件(spectroscopy analysisGE)校正,并计算细胞内pH值,分析各峰峰值及各比值变化特征。结果正常组5例中4例肝脏31P波谱提供的6种代谢物峰从左至右为:磷酸单脂(PME)、无机磷(P i)、磷酸二脂(PDE)、三磷酸腺苷(γ-ATP、α-ATP、β-ATP)6种。其中1例出现7种峰,多出一种因受腹壁肌肉影响产生的磷酸肌酸(PCr)峰。轻度肝炎组,PME轻度升高,PDE轻度减低,PME/PDE值较正常组略高。慢活肝-肝硬化组6个共振峰中仅PME明显升高。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例中,PME均明显增高,细胞内pH值呈碱性。结论31PMRS对检测肝脏代谢变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CT动态增强和CT血管成像诊断活动期克罗恩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T灌肠是将灌肠和CT相结合的一种成像技术,虽然传统的钡剂灌肠对诊断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其显示肠壁及邻近的结构欠佳;传统CT口服对比剂不易使小肠充分扩张,塌陷或扩张不充分的病变肠段与正常肠襻不易区分;内镜具有侵袭性,且不能完整显示整段小肠。本研究采用小肠插管技术灌肠使肠管充分扩张后,行CT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得CT血管成像(CTA)及多平面三维图像,观察克罗恩病肠壁及肠外等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