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癔病性瘫痪(癫证) 王某,女性,25岁,于1977年8月11日入院。其爱人代诉:失语,右侧肢体瘫痪半个月。患者因于半月前和家人生气后入睡,醒来即失语,右半身瘫痪,大小便失禁,哭笑不休,意识恍惚,烦躁不宁。病人平素健康,患病后曾经门诊针灸、服中药治疗而病情无好转,经门诊介绍以癔病性瘫痪收治。入院后查体:体  相似文献   
2.
3.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早期在常规使用强心、利尿、扩管、氧疗、茶碱等相关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联合10%乙醇湿化吸入20min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按随机号码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h后以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心率、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恢复程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经过治疗2h后,治疗组患者呼吸、心率、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恢复程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联合10%乙醇湿化吸入治疗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草木樨提取物对急性脑缺血组织的保护作用及保护机制。方法 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草木樨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 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通过改良Longa法建立急性脑缺血模型; 对草木樨低、中、高剂量组脑缺血大鼠分别给予100、250、500 mg/kg草木樨治疗,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 采用2,3,5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 采用Longa评分法评估神经功能损伤评分;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浆6-酮-前列素F1a(6-keto-prostaglandin F1a,6-keto-PGF1a)及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水平;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剂盒检测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a)、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 采用分光光度计评估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e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 采用原位末端凋亡法(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 TUNEL)检测脑组织神经元凋亡情况; 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及Bcl-2-相关X(Bcl-2-Associated X,Bax)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草木樨低、中、高剂量组的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随着草木樨给药剂量的增加,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逐渐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草木樨低、中、高剂量组血浆6-keto-PGF1a水平显著增高(P<0.05),血浆TXB2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随着草木樨给药剂量的增加,各组大鼠血浆6-keto-PGF1a水平逐渐增高(P<0.05)、血浆TXB2水平逐渐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草木樨低、中、高剂量组TNF-a水平显著降低(P<0.05),IL-10,SOD,GSH-PX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随着草木樨给药剂量的增加,各组大鼠TNF-a水平逐渐降低(P<0.05)、IL-10,SOD,GSH-PX水平逐渐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草木樨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且随着草木樨给药剂量的增加,各组大鼠细胞凋亡率逐渐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草木樨低、中、高剂量组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Bax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随着草木樨给药剂量的增加,各组大鼠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逐渐升高、Bax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结论 草木樨可通过减少脑血栓形成、氧化应激和炎症介质来抑制大鼠脑缺血组织细胞凋亡,对脑缺血组织具有保护作用,且研究发现随着草木樨给药剂量的增加,对脑缺血组织的保护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背景 为减少中风病致残程度,其急性期综合康复越来越受重视。中药泡洗改善中风病后遗症状已受到临床肯定,但关于其在中风病急性期应用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 探讨加减桂枝汤泡洗对缺血性中风病(中经络)急性期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在海南省中医院住院的缺血性中风病(中经络)急性期偏瘫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急性脑梗死规范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加减桂枝汤泡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90 d内肢体肿胀发生率,治疗前及治疗14、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90 d后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90 d内肢体肿胀发生率为14.5%,高于观察组患者的1.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90 d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4、IL-6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0 d后两组患者IL-4、IL-6及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IL-4、IL-6及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加减桂枝汤泡洗可有效促进缺血性中风病(中经络)急性期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炎性因子如IL-4、IL-6、及hs-CRP水平,减少肢体肿胀的发生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6.
1案例报告1.1简要案情2003年1月30日,在汝阳县某乡某村偏僻的苹果园小屋内发现一具无名女尸。1.2尸体检验无名女尸身长153 cm,发长40 cm(双耳有金耳钉),头北脚南仰卧在苹果园小屋内的钢丝床上。上身由外至内着蓝色羽绒服、红棉袄、红  相似文献   
7.
男人喜欢并热衷于展现在女人面前的,总是他最让人动心的部分,而男人最本质的东西,即那些瑕疵,它们一般藏匿得很深,加上男人都精通一些伪装术,所以女人不能轻易识破。以下是“好”男人10种最经典的表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利用多种超声技术综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计分,初步探讨量化评分方式在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完全随机对照分组原则将70例DVT患者共计70条血管分对照组(A组)36条和研究组(B组)34条,A组采用传统方式即多种超声综合诊断、评价DVT,不进行量化评分,B组依据各不同检测方式的结果情况分为0、1、2分值,总计各分值作为评价结果 ,两组均行常规溶栓治疗,28d后,B组中治疗效果未达3级但评分值降低者,延长溶栓周期。结果 3个月后,统计阻塞血管3级开通共计23例,A组8例(22.2%),B组15例(4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3级+2级总数作为总有效率统计,A组17例(47.2%),B组19例(55.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多种超声成像计分方式可定量评价DVT,治疗过程中通过观察评分变化,可动态、客观、前瞻性提供DVT病情,对于评分减低病例适当延长溶栓治疗周期,可提高DVT病例的3级再通率,但对总体有效率无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