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家属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痴呆患者家属60名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名,对照组不进行干预,研究组进行持续、有效的护理干预。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对老年痴呆患者家属进行测评分析,了解老年痴呆患者家属的社会支持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社会支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痴呆患者家属的社会支持较低,加强对老年痴呆患者家属的心理指导,并提供足够的社会支持,有利于提高老年痴呆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冻干粉针剂生产设备清洗规程(草案)制定、验证方案的确定、方案的实施、验证结果的评估及报告、监控与再验证等流程进行探讨,以及对设备清洁验证实例分析探索“有效、合理”的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改良电痉挛治疗的作用。方法将2006年6月~2008年5月适应进行改良电痉挛治疗的住院精神病人93例,随机分对照组45例、干预组48例。对照组采用改良电痉挛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认知干预和心理干预。利用治疗前焦虑等级表和治疗后视觉模拟量表测评。结果干预组病人的焦虑、恐惧情绪和痛苦不适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配合程度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变病人对改良电痉挛治疗的认知了解,提高其应对能力,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在临床护理的实践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人类期望寿命的延长,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性痴呆患病率明显升高,已成为导致成年人死亡的第四位主要原因,仅次于心脏病、癌症、中风。目前在美国约有400万名患者,每年导致间接死亡达10万人左右。在我国,据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对上海地区老年性痴呆的流行病学凋查显示,患病率60岁以上为2.21%,65岁以上为3.00%,70岁以4.69%。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技能训练对住院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60例住院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实施为期1年的有关技能训练。训练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技能训练1年后,患者ADL、SDSS评分较训练前好转,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会功能及自理能力等均较训练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技能训练帮助住院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促进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早、中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 mer’s disease,AD)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52例早、中期AD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出院后不进行任何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及照顾者进行AD疾病知识和护理技能宣教、心理护理、家居安全、康复训练等遵医行为的家庭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ADL为(15.86±3.81)分,SF-36综合评分为(578.3±142.4)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MMSE得分为(16.12±2.84)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躯体健康、社会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心理健康、情绪角色功能、精力和总体健康8个维度及综合评分上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有效的家庭护理干预可提高AD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其心理调适能力,延缓了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延续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个案管理模式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平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病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延续性个案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认知情况、疾病复发率。结果:1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良率为97.1%,对照组治疗依从性优良率为80.0%,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认识情况优于对照组,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延续性护理中,采用个案管理模式干预,有利于提高减少疾病的复发,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疾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院外延续护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院外延续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为开展院外延续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出院时均接受精神科常规治疗、护理及出院指导,随访1年。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分两个阶段实施院外延续护理干预,对照组不作干预。记录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疾病复发和再就业情况,在患者出院后半年及1年两个时段,采用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其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患者有39例能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对照组为26例;研究组患者有7例复发,对照组有17例;研究组患者有13例已就业,对照组有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分别为5.673,5.208,5.551;P〈0.05);院外延续护理开始前,研究组患者BPR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外延续护理实施后,研究组患者BPRS评分总分为(54.34±6.608)分,高于对照组(43.63±5.4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49,P〈0.01);研究组患者1年后EQOLI-74评分为,躯体功能(62.14±7.16)分、心理功能(61.54±7.14)分、社会功能(60.42±5.28)分,均高于对照组(62.14±7.16)、(61.54±7.14)、(60.42±5.2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304,3.259,3.959;P〈0.01)。结论院外延续护理能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减缓患者的功能衰退,减少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早、中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52例早、中期AD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出院后不进行任何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及照顾者进行AD疾病知识和护理技能宣教、心理护理、家居安全、康复训练等遵医行为的家庭护理干预。两组患者于预前后分别采用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ADL为(15.86±3.81)分,SF-36综合评分为(578.3±142.4)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MMSE得分为(16.12±2.84)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躯体健康、社会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心理继康、情绪角色功能、精力和总体健康8个维度及综合评分上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有效的家庭护理干预可提高AD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其心理调适能力,延缓了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提高晚期老年痴呆患者家居安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将47例晚期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出院后不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患者、家庭照顾者进行为期1年的老年痴呆相关知识和护理技能、家居安全等家庭护理干预,指导照顾者为患者进行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肢体功能锻炼,并对照顾者进行心理疏导等。比较两组干预1年期间全身并发症及家居安全意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发生率及家居安全意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充分有效的家庭护理干预可减少晚期老年痴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延缓病情进展,提高其家居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