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上海市宝山区白纹伊蚊幼虫对3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为合理选用灭蚊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幼虫浸渍法,测定3龄末4龄初的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残杀威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95%可信区间,毒力回归线和抗性倍数等.结果 上海市宝山区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残杀威的抗药性倍数分别为85.6倍、53.3倍及14.3倍.结论 上海市宝山区白纹伊蚊幼虫对常用3种杀虫剂均产生了较高的抗药性,其中对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具有高抗性.  相似文献   
2.
2001—2006年上海市宝山区鼠密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掌握上海市宝山区鼠类种群结构的动态变化和季节消长规律,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理2001--2006年宝山区鼠情监测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6年中共捕获鼠类5种233只,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小家鼠为常见种。城区以褐家鼠为主,农村地区则以小家鼠为主。宝山区鼠密度在3—4月和9—10月呈现2次高峰。结论在每年的春秋两季分别开展一次突击性灭鼠活动,农村地区应以小家鼠为主,城市地区则以褐家鼠为主,有针对性地分别选择杀灭及适口性好的毒饵和投饵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10年上海市宝山区的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残杀威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以便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方法药膜接触法。结果上海市宝山区现场品系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残杀威、高效氯氰菊酯的KT50分别为48.86、25.39、34.79 min,其抗性系数分别是敏感品系德国小蠊的9.18、1.83、6.09倍。结论上海市宝山区现场品系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已产生抗药性,对残杀威尚处敏感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上海市宝山区气象因素对媒介白纹伊蚊密度指数的影响,及其在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  方法  收集上海市宝山区2019年4月-2019年10月白纹伊蚊监测数据资料及同期的气象数据资料,采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的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白纹伊蚊密度指数夏秋季高于冬春季。GAM结果显示,日平均气温与停落指数对数(F=27.64, P < 0.001)、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 BI)对数(F=24.75, P < 0.001)、诱蚊诱卵器指数(mosq-ovitrap index, MOI)对数(F=101.56, P < 0.001)呈线性正相关;日累计雨量与幼蚊MOI对数呈线性正相关(F=14.73, P < 0.001),与成蚊帐诱指数对数呈非线性关系(P < 0.001)。  结论  气温及降雨量为影响上海市宝山区白纹伊蚊分布的主要气象因素,科学有效的媒介蚊虫监测,利用气象与蚊虫消长之间相关性进行预测,可为白纹伊蚊传播疾病的早期预警、风险评估及科学防控等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宝山区蝇类季节消长及密度情况,为蝇类防治做好技术保障。方法采用中国CDC推荐的笼诱法。结果2012-2015年共计捕捉成蝇774只,蝇密度为0.18只/笼,以麻蝇科为主(占30.10%),其次为家蝇、丝光绿蝇、大头金蝇、巨尾阿丽蝇、亮绿蝇、厩腐蝇和元厕蝇;宝山区的蝇类活动高峰期为6-9月;2012-2015年宝山区的蝇密度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2013年达到最低值;4种生境的蝇密度由高到低是农贸市场>绿化带>居民区>餐饮店外环境。结论宝山区卫生环境的大力改善对减少蝇类孳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农贸市场的蝇类侵害水平仍较高,应列为首要控制场所,同时6-9月是降低成蝇密度及预防蝇传疾病发生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0年上海市宝山区家蝇对敌敌畏、甲基嘧啶磷、溴氰菊酯的抗性情况。方法微量点滴法。结果上海市宝山区的家蝇对3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均不同:家蝇对敌敌畏的抗性属低抗水平,LD50为0.344 996μg/只;对甲基嘧啶磷的抗性属中抗水平,LD50为0.989 695μg/只;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属高抗水平,LD50为0.028 733μg/只。结论上海市宝山区家蝇对3种杀虫剂存在不同程度的抗性,对溴氰菊酯与甲基嘧啶磷产生了明显的抗性,而对敌敌畏相对敏感,应通过交替、轮换和复配使用杀虫剂,控制和延缓抗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剂量的0.5%吡丙醚颗粒剂在居民区防治白纹伊蚊的效果,为制定居民区适宜的灭蚊方法提供科学依据,于2019年5—10月在上海市宝山区选取3个居民小区进行实验。A小区为小剂量组,小区内的全部雨水井投放0.5%吡丙醚颗粒剂剂量为1 g/雨水井;B小区为大剂量组,小区内的全部雨水井投放0.5%吡丙醚颗粒剂剂量为2 g/雨水井,每月使用不同剂量的吡丙醚颗粒剂同时,开展伊蚊孳生地治理。C小区为对照组,每月对能清除的蚊虫孳生地开展清理整治,对雨水井不做处理。使用蚊虫停落指数法和幼虫羽化率评价控制效果。结果显示,0.5%吡丙醚颗粒剂大剂量和小剂量组的小区白纹伊蚊成蚊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大剂量与小剂量组间白纹伊蚊密度无显著差别,实验期间两组的成蚊相关密度指数均小于65。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的平均幼虫羽化率分别为0.6%和0.21%,实验期间两组的幼虫羽化率相关密度指数均小于50。实验结果表明,0.5%吡丙醚颗粒剂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在实验期间对白纹伊蚊的控制效果均有统计学意义,无显著差异,按每雨水井1 g的剂量使用0.5%吡丙醚颗粒剂可达到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宝山区的蜚蠊侵害日趋严重,特别是德国小蠊在餐饮业的侵害尤甚,且有向居民家庭蔓延的趋势。由于复配的拟除虫菊酯大量随意使用,德国小蠊的抗药性已明显出现。为了更好地控制蜚蠊密度,合理使用灭蜚蠊药物,我们选择2家蜚蠊密度相似的饭店,分别采用“飞彪”杀蟑螂饵剂和特菱牌杀虫饵剂对蜚蠊进行控制,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上海市宝山区三带喙库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在三带喙库蚊的季节高峰期,大量采集养猪场吸血三带喙库蚊成蚊,在实验室饲养子一代为试虫。采用WHO推荐的浸渍法,测定4种杀虫剂对宝山区三带喙库蚊的半数致死浓度,以判定抗性等级。结果宝山区三带喙库蚊幼虫对倍硫磷、双硫磷、氯菊酯和溴氰菊酯的LC_(50)分别为0.227 832、0.021 636、0.158 810和0.027 622 mg/L;对倍硫磷产生低抗,对双硫磷产生中抗,对氯菊酯和溴氰菊酯均产生高抗,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甚至超过了50倍。结论化学杀虫剂的长期滥用促使蚊虫产生抗性,在蚊虫防治工作中应注重综合防治并科学合理选用灭蚊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野外中华按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制定按蚊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WHO推荐的成蚊滤纸接触筒法测定上海市宝山区野外中华按蚊成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杀螟硫磷和仲丁威5种杀虫剂的抗性。结果 0.05%溴氰菊酯、0.25%高效氯氰菊酯、0.75%氯菊酯、1.00%杀螟硫磷和0.10%仲丁威对上海市宝山区野外中华按蚊的1 h击倒率分别为6.67%、54.24%、6.00%、3.33%和8.77%,24 h死亡率分别为18.33%、37.29%、30.00%、16.67%和40.35%。结论上海市宝山区的野外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杀螟硫磷以及仲丁威的抗药性均已达到高抗性级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