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脊髓型颈椎病(CSM)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与JOA评分的相关性研究,探讨了体液免疫在CS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散射比浊法检测30例CSM患者血清的IgGI、gAI、gM和补体C3含量;并对30例CSM患者进行JOA评分,同时检测正常对照组20例血清的IgGI、gA、IgM和补体C3含量。结果CSM组患者血清IgG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SM患者在以JOA评分为基准分组中:重、中度组(0~12分)和轻度组(13~17分),两组间血清IgG含量在两组中有差异(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体液免疫可能参与CSM发病及影响到CSM患者JOA评分高低及临床症状的轻重。  相似文献   
2.
腰骶椎破裂型椎间盘突出临床与CT表现李勇,杨祖华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45例,女性5例;年龄在26~55岁之间,平均41岁;病史最长15年,最短4个月,50例均经手术证实。1.2CT表现分析50例均发生在L4,5、L5S1椎间盘,根据Spang...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源CT三维重建前交叉韧带(ACL)股骨止点自然印迹与骨道中心点相对位置关系.方法 分别对55例志愿者110个膝关节和30例双束重建患者30个患膝关节进行双源CT扫描.使用CT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行三维重建膝关节股骨外髁内侧壁三维模型,再现股骨外髁内侧壁ACL自然印迹及术后双束骨道,标记、测量自然印迹及骨道中心点相对位置,比较两者的位置关系,显著性差异设定P值0.05.结果 ACL自然印迹中心点相对位置与术后双束骨道中心点相对位置比较:前内束,h对=(26.2±2.2)%,h实=(23.6±8.5)%,中心点相对位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4.906,P〈0.01);t对=(25.0±2.1)%,t实=(25.2±3.9)%,中心点相对位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480,P〉0.05).后外束,h对=(46.5±3.2)%,h实=(45.0±4.6)%,中心点相对位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608,P〉0.05);t对=(34.2±2.5)%,t实=(37.9±4.2)%,中心点相对位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530,P〉0.05).结论 (1) DSCT三维重建可清晰重建出ACL股骨止点自然印迹和双束重建术后骨道位置;(2) DSCT 三维重建可用于ACL解剖双束重建术后骨道位置评估,对改进关节镜下ACL解剖双束重建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立飞  孙永进  杨祖华 《安徽医药》2018,39(9):1122-1124
目的 探讨可视化椎间孔成形系统辅助下椎间孔镜技术(PELD)治疗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骨一科收治的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可视化椎间孔成形系统辅助下的PELD治疗,分别于术后即刻、1、3、6及12个月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功能指数评分(ODI),并记录手术并发症情况、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等,分析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3.40,P<0.05),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63.04,P<0.05)。术后即刻、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患者的VAS、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且术后1个月VAS评分较术后即刻明显降低、术后3个月VAS评分较术后1个月明显降低,术后1个月ODI评分较术后即刻明显降低、术后3个月ODI评分较术后1个月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患者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临床疗效的优良率为95.56%。结论 可视化椎间孔成形系统辅助下的进行PELD,术中椎间孔成形更加精准、安全且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问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使用 ND:YAG 激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4例,C臂透视下将激光光纤沿穿刺针插入椎间盘髓核中进行汽化,每节总量平均650焦耳能量进行汽化.从而减轻椎间盘内压力.结果:椎间盘内压力减低,神经根受压解除,24例患者其优良率为 83.3%.结论: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适宜激光照射量。方法使用ND:YAG激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L4~5椎间盘突出32例,L5~S1和L4~5同时突出8例),C臂X线机透视下将激光光纤沿穿刺针插入椎间盘髓核中进行汽化,每节激光总量CT分级Ⅰ级为500J,Ⅱ级为700J能量进行汽化,减轻椎间盘内压力。结果椎间盘内压力减低,神经根受压解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回缩,采用Machab标准评定疗效:优26例,良6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80%。结论PLDD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8.
江亚  段廷明  吴刚  杨祖华  王立飞  刘群  万波 《河北医学》2011,17(9):1206-1208
目的:评价骨科创伤病人术后选择氟比洛芬酯、帕瑞昔布及曲马多镇痛时其有效性及其副作用评价。方法:60例骨科创伤患者随机分成帕瑞昔布组(L组,n=20)、曲马多组(T组,n=20)和氟比洛芬组(F组,n=20)进行观察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或臂丛麻醉。三组患者均于手术结束前约30 min分别开始静脉滴注药物,L组:帕瑞昔布40 mg;F组:氟比洛芬醋50 mg;T组:曲马多100 mg。分别记录术后5,30 min和12,,6,12,24 h的VAS评分,患者疼痛总体评分以及各种副作用的记录。结果:三组均达到了较满意的镇痛效果,但T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明显较其他两组多。其他副作用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科创伤术使用氟比洛芬醋、帕瑞昔布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副作用少;曲马多镇痛效果良好,但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临床分度(Ⅰ、Ⅱ、Ⅲ度)与激光照射量的相关性.研究出相关激光照射量的大小.方法:收集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4~5椎间盘突出34例;腰5骶1和腰4~5同时突出8例;腰5骶1和腰4~5同时突出并汽化5例.C臂X线机透视下将激光光纤沿穿刺针插入椎间盘髓核中进行汽化.依据临床分度分成Ⅰ、Ⅱ、Ⅲ度,每一度为一组.并对46例患者进行激光照射量的统计,每两组间激光照射剂量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纳入研究的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临床分度分成Ⅰ、Ⅱ、Ⅲ度,每两组间激光照射刺量无明显差异(P>0.05).采用的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31例,良6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为80%.结论:PLDD腰椎间盘突出症激光照射剂量在500~710 J之间,不能因为患者临床症状重而选择较大剂量的激光,把握好激光照射量会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雷公藤内酯对睾丸切除雄性大鼠的骨丢失保护作用。方法 30只3月龄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Sham组)、睾丸切除组(CON组)和雷公藤内酯治疗组(LGT组),每组10大鼠。行双侧睾丸切除手术或假手术,LGT组术后给予雷公藤内酯治疗12周,并在实验结束时安乐死大鼠,获取血清和大鼠胫骨。这些治疗的效果通过生物力学测试、Micro-CT扫描和血清生化分析进行评估。结果与CON组大鼠相比,雷公藤内酯的全身给药显著降低骨代谢指标[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type 1 procollagen amino terminal propeptide,P1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type I collagen carboxy terminal peptide,CTX-1)],增加大鼠胫骨骨密度,改善骨小梁参数(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和骨小梁分离度),增强胫骨极限载荷、能量和刚度,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内酯能有效保护双侧切除睾丸大鼠诱导的骨丢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