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包囊虫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疾病 ,严重危害农牧民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 ,是藏区多发病之一。为探索肝包囊虫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本文对本院自1993年以来藏族肝包囊虫患者1500例的诊治回顾分析如下。1诊断1 1接触史本病患者绝大多数来自牧区或半农牧区 ,或曾在流行地区生活 ,与狗有频繁接触史而直接感染患病 ;或由于人口流动、畜产品运输而间接感染患病。1 2主要症状及体征1 2 1症状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包虫逐渐增大后 ,挤压肝组织 ,可出现肝区隐痛、行走时坠痛、上腹胀痛、食欲减退、营养不良、贫血、消瘦等 ,巨大肝包囊虫可压迫膈肌…  相似文献   
2.
甘孜藏族自治州869例肝包虫病藏西医结合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包虫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 ,为畜牧地区的多发病。其发生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活习惯等有密切的关系。是细粒棘绦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寄生虫病 ,多数在肝内生长成包虫囊肿。我州 90 %的地区都是牧区 ,是肝包虫病的多发地带 ,自 1993~ 2 0 0 3年间 ,诊治肝包虫病 86 9例 ,均取得良好效果 ,特别是藏药治疗对手术前、手术后及不能手术的病例有很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86 9例中 ,男 6 37例 ,占 73.30 % ,女 2 32例 ,占2 6 .70 % ;最小年龄 15岁 ,最大年龄 6 6岁 ,平均年龄39岁 ;病变发生在右半肝 6 19例 ,占 71.2 3% ,发生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异氟醚通过调节骨发生形态蛋白4(BMP4)及其下游Smad蛋白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SHR分为模型组、异氟醚组、阳性药物组、异氟醚+LDN193189组,健康大鼠作为健康对照组,每组12只。各组大鼠分别放入氧气箱中,健康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大鼠通入特殊气体(30%O2、70%N2)1 h,异氟醚组、异氟醚+LDN193189组通入混杂2%异氟醚的特殊气体1 h,通过麻醉气体检测仪检测异氟醚含量,确保异氟醚浓度始终保持在2%。通气结束后,异氟醚+LDN193189组大鼠腹腔内注射BMP4/Smad通路抑制剂溶液20μL(LDN193189,5 mg/kg),阳性药物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缬沙坦溶液20μL(10 mg/kg),健康对照组、模型组、异氟醚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氧气箱通气实验及注射每日1次,持续10 d。无创血压检测仪检测尾动脉收缩压变化;神经学行为评分评价行为功能;脑含水量检测脑水肿程度;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稀释性自身输血在肝包虫病患者肝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肝包虫病患者,术中实施稀释性自身输血,观察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机体内环境的改变以及各系统功能的变化。结果 1采血前后及自身输血前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采血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均明显下降(P0.05),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均明显低于采血前(P0.05),酸碱度、碱剩余均有降低(P0.05),自体血回输后各离子水平恢复至正常范围。2术后1 d时患者血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及肌酐、血肌钙蛋白I较术前均升高(P0.05),Hb、Hct、血小板均有降低(P0.05);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有延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7 d时,上述指标均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稀释性自身输血用于肝包虫病手术患者中安全、可行、节约用血。  相似文献   
5.
6.
杨康明 《四川医学》2014,(9):1200-120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复杂性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40例复杂性胆囊患者采取了腹腔镜手术。结果 40例复杂性胆囊患者顺利的完成了全部或大部分的胆囊切除。所有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均正常。其中有7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有1例患者经过第二次手术确诊为胆囊三角区渗血并有电钩烧伤钛夹下胆囊管致胆漏症,经过医治后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对治疗效果均较为满意。结论 临床上在腹腔镜下行复杂性胆囊切除术,使得手术的风险大大降低,减少患者病痛,并且恢复较快,随着手术器械在技术及功能上的不断更新改良,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闭合性脾脏损伤的诊疗体会。提高闭合性脾脏损伤的诊断水平,减少闭合性脾脏损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脾脏切除率。方法 153例闭合性脾脏损伤患者,男123例,女30例,平均年龄37岁。经外伤史、腹部体征、腹穿及B超、CT等检查分析诊断闭合性脾脏损伤,其中合并其他腹腔脏器损伤45例,合并肾脏损伤30例,合并肋骨、脊柱、四肢骨折25例,合并颅脑损伤5例,3例为腹腔多脏器、胸腔、颅脑、脊柱等复合伤伴严重休克。行保守治疗50例,行手术治疗103例,其中脾脏切除50例,脾脏部分切除5例,脾脏裂缝修补术20例,脾脏切除后脾片移植25例;延迟性脾破裂切除3例。结果 3例重度闭合性脾破裂并全身复合伤,顽固性休克人院不久死亡。149例痊愈出院。100例随访3个月~5年中,除了3例脾脏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爆发性感染(OPSI),其中死亡1例外,余均无并发症。结论 外伤史、腹部体征、腹穿、B超、CT等检查是闭合性脾脏损伤准确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Ⅰ、Ⅱ级闭合性脾脏损伤尽可能先保守治疗。Ⅲ级闭合性脾脏损伤可行脾脏修补或脾脏部分切除术。Ⅳ级以上闭合性脾脏损伤行脾切除术,小儿尽量行脾片移植术或有条件可行自体脾移植术。  相似文献   
8.
杨康明 《四川医学》2014,(2):235-236
目的 了解腹腔镜胆囊手术和开放胆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为急性胆囊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010年8月~2012年5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胆囊手术组(观察组)和开放胆囊手术组(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对照分析两组病例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均治愈出院,但观察组出血发生率和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胆囊炎患者早期施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效果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高危前列腺增生(BPH)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328例有手术适应证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开放手术(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120例,行TURP102例,行PKRP手术治疗105例。结果 328例患者手术后均恢复自主排尿,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生活质量评分(QOL)及残余尿量(PVR)四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KRP技术较开放手术、TURP技术有较多优势,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电切综合征(TURS)发生率低,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安全性高,对于合并有高原性疾病的高危患者是较为适宜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那雄胺(保列治)对前列腺增生症术前、术中、术后止血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4例服药组和26例未服药组前列腺组织中CD34的表达,分析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免疫组化指标。结果 服用组术中输血人数、输血量及术后继发出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前列腺组织中血管密度及血管内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非那雄胺(保列治)通过抑制前列腺组织中微血管形成和收缩腺体的血管2种途径确能达到防止和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