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1987~1990年进行了云南省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共查28个县103个点,53061人,寄生虫感染率为76.3%。查到肠道寄生虫25种,包括线虫9种,绦虫5种,吸虫1种和原虫10种。感染1、2、3、4、5种寄生虫者分别占总感染人数的47.0%、33.7%、14.4%、3.7%和0.8%。主要致病虫种的感染率为:钩虫19.3%、蛔虫59.6%、鞭虫27.6%、蛲虫12.9%(儿童)、旋毛虫13.5%(血清免疫学试验阳性458/3392)、带绦虫0.93%、猪囊虫3.26%(106/3252,血清学阳性)、溶组织内阿米巴2.54%、蓝氏贾第鞭毛虫2.49%、芽囊原虫(人体酵母菌)6.98%。总感染率和钩虫、蛔虫、鞭虫的感染率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和民族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我国人体蠕虫感染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点和规律,如吸虫感染呈现随水系流域分布的规律,绦虫感染随地势三级阶梯而异,土源性线虫感染随温度带、干湿区域不同而呈不同的分布。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丝虫病调查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概述自50-80年代云南省丝虫病调查情况。累计调查本省居民14878人,均未发现丝虫感染,血检外省入滇民工、铁道兵部队和归国华侨等共11794人,发现168人有丝虫感染,平均微丝蚴阳性率1.42%。对1970年以后各地上报的疑似丝虫病例进行现场调查核实,均未能得到病原学的证实。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人体肠道寄生原虫分布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87-1990年,我们应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云南省28个县103个点进行了人体肠道寄生虫调查,每县查3-5个点,每点500人,共检查53061人。全省寄生虫总感染率为76.3%,其中查见肠道原虫10种,包括溶组织内阿米巴(2.5%)、贾第虫(2.5%)、结肠内阿米巴(6.2%)、哈氏内阿米巴(2.1%)、微小内蜒阿米巴(5.2%)、布氏嗜碘阿米巴(1.7%)、人芽囊原虫(7.0%)、隐孢子虫(2.3%,2/87)、人毛滴虫和等孢球虫。并对溶组织内阿米巴、贾第虫和人芽囊原虫3种致病性原虫的人群的地理分布及其流行因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由于最近X线检查和弹性支气管纤维镜的改进,肺癌的诊断有了惊人的进展,但确定诊断仍然需要病理组织学的检查。确定诊断方法有: A、痰的细胞学检查; B、经支气管法;C、经胸腔针刺活组织检查法;D、开胸活活组织检查.四种方法中最重要的,而旦是一边作X线透视一边进行的方法是B、C二项,现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4例混合型急性白血病患者:1例表现为淋巴细胞与粒细胞同时增生;1例以淋巴细胞为主,同时伴存棒状小体的原粒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各种治疗方法的进步,特别是化学疗法及抗菌素治疗的进展,一般的微生物感染容易得到控制和治疗.但严重的混合感染即多种菌败血症(Polymicrobial bacteremia)的报告愈来愈多,已成为临床细菌学研究重要内容,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前言流行性出血热是壁虱(或螨)所传播的一种特殊的急性热性传染病,病原体为滤过性病毒,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突然发高热、颜面潮红伴有轻度浮肿、皮肤出血疹、粘膜出血、显著的蛋白尿及全身中毒症状。在发病一周前后,体温呈涣散状下降,到发病第三或四周后,全身症状即逐渐消失而治愈,其死亡率约为15%(苏联为2—8%)。本病的发生,多限于一定的地区,并有一定的季节性。故一般认为是罕见的一种疾病。目前在东北地区,除少数人对本病有所认识外,对于大多数医务工作者来说尚属陌生,并且在国内文献中,亦很少有所报告。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滤过性病毒所引起之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症状多以发热,全身中毒,出血与肾机能不全等为主。病起较急,发热,及出血症候群等为本病之共同特征。СЛ.Γгаэунор氏根据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经过,将本病分为三期:1、中毒期。2、出血及肾机能不全期。  相似文献   
10.
1992~1995年,我们以澄江县大河口乡5个自然村为试点开展了人体肠道线虫病防治研究工作。从1992年秋季起,试点区除第1、2次服药仅对线虫卵阳性者外,人群每年春、秋两次服用阿苯达唑。3年后与防治前相比,该人群的肠道线虫总感染率下降了47.27%,其中蛔虫感染率下降75.97%,鞭虫感染率下降70.34%;在最后1次人群的粪检中未检出钩虫卵及蛲虫卵,表明防治研究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