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重庆市某医院核医学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以判断放射防护设施是否达到竣工验收要求。方法根据有关标准开展放射卫生学调查、放射防护检测及职业病危害评价。结果工作场所主要检测点的X射线、β/γ辐射水平为0.10~2.02μSv/h,β表面污染水平为0.06~0.92 Bq/cm~2。在正常运行条件下,放射工作人员(公众)年有效剂量满足职业照射(公众照射)年剂量限值和年剂量约束值。结论本项目属于危害严重类放射诊疗建设项目,放射防护设施达到竣工验收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重庆市居室氡暴露水平,为重庆市居室氡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2020年7月—2021年6月,按照人口比例每10万人口,布置1个监测点,平行样数量为分配布点数的10%,监测点覆盖重庆市38个区县。采用氡累积探测器对重庆市38个区县共1 019个居室监测点进行氡浓度测量。 结果 重庆市各区县年度居室氡均值浓度较高的秀山县、黔江区、渝北区、酉阳县和沙坪坝区分别为78.8、78.0 、73.9、71.4 和69.8 Bq/m3;居室氡浓度均值较低的忠县长寿区、开州区、梁平区、和巫山县分别为37.6 、36.4、33.7、33.2和27.3 Bq/m3;重庆市4个季节居室氡浓度水平分别为46.0、53.4、45.1和59.5 Bq/m3,呈现夏季和冬季居室氡浓度较高,春季和秋季居室氡浓度较低的特点,且4个季度居室氡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17年以后新建的建筑居室氡浓度偏高,最高可达到61.8 Bq/m3,但不同建筑年代房屋居室氡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层以下的建筑居室氡浓度偏高,最高可达到63.2 Bq/m3,且不同楼层房屋居室氡浓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重庆市居室年均氡浓度约(51.6±19.5) Bq/m3,居室相关人员吸入氡及其子体产生的年均有效剂量为(1.38±0.52) mSv。结论 重庆市居室年均氡浓度水平在我国推荐的标准限值内,但居室氡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仍需重视,应尽可能的加强防氡控氡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重庆市渝东南片区放射诊疗现状,为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开展放射诊疗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制定调查表格,对放射诊疗机构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2020年放射诊疗机构224家,其中三级医院3家、二级医院16家。开展放射治疗的医院3家,开展核医学2家、介入放射学7家。放射诊疗设备376台,DR机和CT机数量多(分别占58.8%、14.9%)。放射工作人员786人(男性占66.9%),以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人员为主(占85.8%)。常规X射线诊断977043人次(应用频度357.7人次/千人口),主要在一级及以下医院(占45.3%)。CT诊断391067人次(应用频度143.8人次/千人口),主要在二级医院(占66.0%)。介入治疗4860人次(应用频度1.78人次/千人口),放射治疗781例(应用频度0.003例/千人口),主要在三级医院(分别占55.3%、69.8%)。结论 渝东南片区放射诊疗资源配置落后且发展不均衡,开展放射治疗、核医学及介入放射学的医院偏少,除黔江区外,其余5个区县(自治县)放射诊疗水平偏弱,需进一步提升放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重庆市某企业放射性药物分装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控制效果评价,提出可行的职业病防护建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卫生检测,用检查表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β/γ射线、β表面污染、噪声、高温、紫外线、臭氧、氮氧化物及金色葡萄球菌等。工作场所β/γ辐射水平为0.10~3.0μSv/h,β表面污染水平为0.08~0.45 Bq/cm~2,空压机房噪声为56.7 dB(A),洁净台光照度为1 060 lx,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满足标准要求。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为"较重",职业病防护设施达到竣工验收条件。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对重庆市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为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掌握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技术能力和服务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结果 本市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共30家,分布在疾控中心(25家)、职业病防治院所(1家)、医疗设备检测机构(1家)和民营单位(3家)。其中,区县级疾控中心24家,13家开展放射诊断设备和工作场所检测,11家只开展工作场所检测,均未开展放射治疗设备检测、核医学设备检测及个人剂量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共175名,均持证上岗,以中青年为主(占90%),本科及以上学历工作人员最多(占69%),初级职称工作人员比重较大(占54%),放射防护相关专业工作人员较少(占11%)。放射卫生质控检测设备共244台件,以放射诊断类质控检测设备和工作场所防护检测设备为主(占87%),区县级疾控中心的设备配备率较低(5台件/家)。结论 市级疾控中心和民营单位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能力强,但区县级疾控中心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能力弱,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加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2019年重庆市医疗卫生机构放射诊疗频度,为有关单位开展放射诊疗监督监测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调查表法,调查放射诊疗机构基本情况,X射线诊断、介入治疗、核医学诊疗、放射治疗等放射诊疗频度。结果 放射诊疗机构1845家,放射诊疗设备3769台,医学放射工作人员8647人。X射线诊断1843.0501万人次(应用频度594.2人次/千人口),其中常规X射线诊断1300.7987万人次(应用频度419.4人次/千人口)、CT诊断460.7244万人次(应用频度148.5人次/千人口)、其他X射线诊断81.527万人次(应用频度26.3人次/千人口)。介入治疗7.1436万人次(应用频度2.3人次/千人口),核医学诊断6.681万人次(应用频度2.15人次/千人口),核医学治疗4340人(应用频度0.14人/千人口),放射治疗1.6249万人(应用频度0.52人/千人口)。结论 重庆市放射诊疗资源配置与放射诊疗水平发展不平衡,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优化放射诊疗资源配置,提升放射诊疗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规范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预案编制,提高医院辐射事故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调查收集医院的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预案,根据预案的特点和放射诊疗工作中同位素及射线装置的实际应用情况对收集的预案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对策。结果 调查的87家医院制定了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预案37家,占总数的43%;较完善的15家,占总数的17%。结论 医院应重视辐射事故卫生应急准备工作,制定完善的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核危机的早期对策提供建议,保证早期对策计划合理,实施有序进行。方法 根据国内外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资料,结合近几年来对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早期对策的研究和分析。结果 阐明了核危机早期对策的特点,分析了早期对策的决策和实施过程。结论 早期对策在核危机的场外应急中应受到高度重视,撤离、隐蔽和碘预防的对策实施要保持理性和冷静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利用乳腺锥形束CT(CBCT)的三维影像资料,定量分析我国部分地区女性乳腺体积密度和相关乳房特征,比较并分析地区间及年龄间的差异和分布规律。方法 回顾性调查了位于我国华北、西南和华南的3家三级甲等医院的1 440位乳腺CBCT受检者的图像资料。利用科宁Imaging Viewer阅片系统中的测量工具和基于阈值分割的腺体分割显示工具,辅助测量各项乳房特征指标及乳腺体积密度(VBD)。乳房特征在不同地区之间,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来评估;Spearman相关系数用于分析各项乳房特征与年龄之间,乳房尺寸和乳房密度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被调查女性胸壁有效直径(Deff)和乳房厚度(CNL)、乳房体积(BV)和腺体体积(GV)及VBD的总体中位数分别为12.5和6.8 cm、374.5和48.6 cm3及14.6%。其中,不同地区女性的Deff、CNL和BV显著不同,VBD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NL、BV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GV和VBD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VBD与Deff、CNL和BV均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 本研究调查了我国多个地区女性的乳房尺寸及密度特征参数,可以为进一步开展非压迫乳房模型的建立、乳腺CBCT患者剂量评估、乳腺癌风险评估等相关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