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预防医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健康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基础,是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家庭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文章基于相互作用的家庭环境系统框架,依据2018年在我国7省份进行的“困境家庭儿童健康状况”专项调查数据,使用基于有序多分类回归的夏普里值(Shapley)分解,详细考察了家庭环境因素导致困境家庭儿童健康机会不平等及其相对贡献。结果发现:家庭环境是导致困境家庭儿童心理健康机会不平等的主要因素。从各个家庭环境因素的相对贡献来看:家庭关系是影响困境家庭儿童自评健康和儿童认知机会不平等的主要原因,而影响困境家庭儿童心理健康机会不平等的主要因素则是家庭经济状况。对于普通家庭儿童来说,各家庭环境因素对儿童获得健康的影响相对均衡。最后,文章就改善困境家庭儿童各维度健康的机会差异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国流动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医疗服务利用现状,分析流动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流动老年人健康状况提供建议。方法:使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以Anderson模型为理论框架,使用两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医疗服务利用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5 164名流动老年人中,健康或基本健康、患有医生确诊的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流动老年人比例分别为88.57%、16.00%;年龄、家庭收入、本地朋友数量及是否患有慢性病对平时生小病是否就医有影响(P0.05);年龄、基本医疗保险、本地朋友数量、自评健康状况及是否患有慢性病对住院服务利用有显著影响(P0.05)。建议:"三保合一"有望改善流动老年人医疗保险保障作用;加强流动老年人家庭及社会支持建设;做好预防医疗服务具有较好成本效益;关注流动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公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困境家庭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作用并进行边际效应分析,为家庭、政府、社会有针对性实施促进困境家庭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干预措施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利用“困境家庭儿童健康调查”(2018年)数据,基于社会生态学理论,使用列联分析和卡方检验考察困境家庭儿童和普通家庭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差异;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环境变量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采用边际效应分析不同层面的环境因素对困境家庭儿童亲社会行为不同等级的影响。结果:困境家庭儿童更易产生较差的亲社会行为;其认知能力、监护人的养育行为与生活照料的缺失以及朋友质量等因素对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就影响因素作用看,监护人与儿童的沟通情况和朋友质量会加大困境家庭儿童和普通家庭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差异;就亲社会行为处于不同程度的边际效应看,学习成绩优秀、监护人为其提供较好生活照顾、监护人经常与其沟通的困境家庭儿童亲社会行为处于正常范围的概率显著提高,监护人在过去一年打过儿童、朋友质量差的困境家庭儿童亲社会行为处于临界值和异常范围的概率显著增加。结论:社会生态系统中儿童子系统、父母子系统、儿童环境子系统都在不同程度上作用于儿童特别是困境家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政策干预应当综合造成个体行为异质性的各种环境因素,重视困境家庭儿童的心理建设和社会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童年家庭功能障碍与老年人抑郁倾向的关系及相对贡献,累积效应、作用机制.方法:依据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4、2018年数据,使用Shapley值分解方法,分析老年人抑郁倾向在生命早期阶段的重要影响因素,利用中介和调节效应分析,研究成年期社会经济地位、童年期家庭功能障碍与老年期抑郁倾向之间的关系.结果:童年...  相似文献   
5.
青年流动人口远离家乡,没有了原先的人际资源和社会网络,健康的体魄可以说是青年流动人口重要的生存资本。另一方面青年流动人口尤其农民工其身处的行业通常是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工作环境差、福利不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又由于缺乏社会保障,使得农民工无法承担各种伤病,存在着极大的健康隐患,从长期来看,极有可能出现因病返贫等较为棘手的社会问题[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童年逆境以及累积逆境与中老年人抑郁倾向的关系.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3、2014年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利用计量模型分析童年逆境、累积逆境与中老年人抑郁倾向的关系.结果:早年父母离异、被虐待、因经济压力而中止学校教育均正向作用于中老年人抑郁倾向(β=2.555,1.374,1.2...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一带一路"国家卫生资源配置的空间分析,发现卫生资源的空间分布模式和特征,进而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卫生合作提供依据。方法:使用Arc GIS 10.0软件,采用空间描述性分析、空间全局自相关、空间局部自相关分析和热点分析方法对2013年"一带一路"国家卫生资源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结果:"一带一路"国家卫生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卫生资源分布具有空间正相关性,存在高一高、低一低和不显著三种形式的空间聚集性。结论: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国家卫生资源优势开展卫生合作;根据"一带一路"国家卫生资源聚集性特点需找支点国家和探索区域间合作;重视空间因素在未来卫生合作建议制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困境家庭儿童卫生服务利用现状、水平与特征,为开展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基于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模型,应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Firth最大似然估计等统计分析方法。结果:困境家庭儿童存在“低门诊率、高住院率”的特征,其中父母重病或重残的情况最突出;困境家庭儿童的促进资源不平衡,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且卫生服务需要转化为需求的能力较差;困境家庭儿童所处的环境卫生状况差,困境家庭对儿童健康和发展的投入,不仅无法通过陪伴行为体现,也无法通过经济支持行为体现。建议:引导困境家庭提升家庭卫生条件;提升卫生服务可及性;充分发挥医疗保险对困境家庭儿童疾病风险分担作用,降低困境家庭儿童对住院服务的需求;通过社区工作者增加对困境家庭儿童的健康检测,对监护人进行基本保健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相似文献   
9.
从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供给和利用三个方面出发,基于医疗服务利用行为模型,分析探讨了2015年北京流动人口健康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结果显示,流动人口慢性病患病率、患病频率相对较低;流动人口对公共卫生服务供给针对性、广泛性、有效性和总体评价较低;从服务的便捷性和多样性来看,公共卫生服务的供给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医疗卫生服务的主动利用方面,没有参加任何医疗保险的受访者依然占较大比例,定期体检比例较低,在被动利用方面,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服务利用都处于较低水平。家庭总收入、医疗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对医疗机构的选择。最终从供给侧与利用的角度提出相应健康促进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2015年流动人口健康及卫生服务利用调查”数据,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健康生存质量量表(简表),对流动人口健康生存状况进行测量,并从内在主观因素和外在客观因素进一步探究对流动人口生存质量的影响及路径。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的生存质量与世界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尤其生存环境和心理领域两维度较差;公共卫生服务、社会保障参与程度、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住房情况等对流动人口的生存质量存在显著影响;流动人口自尊感在居住条件影响生存质量的过程中起不完全中介作用,占其总效应的41%;自尊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在健康及生活方式影响流动人口生存质量的过程中,公共卫生服务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0.28%。建议通过改善流动人口居住条件或生存环境以及流动人口心理状态提升其主观生存质量;同时,应在社会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和宣传方面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