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动态演变过程,表现为一系列神经毒性和神经保护相互作用的反应,参与反应的蛋白质作为信号通路通常在外界刺激下激活。目前已明确针刺能通过抑制脑卒中后脑组织神经细胞铁死亡从而促进神经功能修复,近年来针刺通过调控铁死亡治疗脑卒中的相关信号通路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miR-23a-3p和核转录因子红系2样2(NFE2L2)信号通路;p62/Kelch样ECH关联蛋白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p62/Keap1/Nrf2)信号通路;α7nAChR介导的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环磷酸腺苷/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PKA/CREB)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线粒体转录因子A(PGC-1α/TFAM)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介导的Nrf2信号通路。其中有已被证实的信号通路,亦有待研究的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随机对照试验(RCTs)的结局指标应用现状,为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核心结局指标集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全面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BM和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中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RCTs,检索时间范围均从2018年1月—2023年1月。使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描述纳入研究的结局指标。结果:初步检索纳入相关文献1 027篇,最终纳入44篇文献(中文文献43篇,英文文献1篇),共报告了50个结局指标,使用频次为203次,其中症状体征使用频次最高,理化检测次之。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RCT结局指标现存在命名、参考标准及测量时点不统一、使用频次不均衡、主次结局指标不明确和偏倚风险模糊等问题,国内学者理应参考国际经验,结合针刺的临床研究特点构建规范、统一的核心指标结局指标集。  相似文献   
3.
4.
目的:通过充分查找古籍及现代文献中对极泉穴的临床应用记载,较为全面地探究极泉穴的古今应用规律,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古代文献主要以《中华医典》(第五版)收录的中医古代书籍为检索源,现代文献主要以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截至2021年12月24日)所收录的文献为主,采用计算机检索与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对古今文献中所记载的与极泉穴相关的条文进行查阅、收集,最后建立数据库,将与其相关的主治病证、治疗方法、针具规格、针刺深度、补泻方法、注意事项等录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摘录古籍条文185条,纳入条文31条,其中极泉单穴主治病证有9种,配伍主治病证有2种。查阅现代文献502篇,纳入文献309篇,极泉单穴主治病证有9种,配伍主治病证有21种。主治病证多为心系和肢体经络疾病;最常配伍的腧穴为肩髃穴和曲池穴;除针刺外,操作多采用灸法和推拿手法;补泻手法以提插泻法居多;针刺深度多为0.5~2寸。结论:本研究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古籍及现代文献中极泉穴的应用规律,可为临床使用极泉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同属肌-骨单元病变范畴的肌少症、骨质疏松症以及肌少-骨质疏松症严重损害着人体衰老过程中的肌骨系统稳态。近年来,学者们应用各种新兴技术对肌骨衰减疾病展开了多学科、多层面、多维度的研究,逐渐认识到该疾病涉及复杂的生化和机械串扰,肠道微生态也因其深刻影响肌骨健康而引起了人们对这种串扰的极大兴趣,并越来越受重视。鉴于此,本文以肠道微生态与肌骨衰减疾病之间的密切联系为切入点,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深刻探析这种联系背后的作用机制和调节信息,并以此为基础挖掘出针对肌骨衰减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为肌骨亚单位视阈下的疾病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基于辨证施治理论防治骨质疏松症取得了明确的临床疗效,但其治疗机制尚未得到明确阐述。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探索中医药防治该病相关机制的重要桥梁。文章通过对目前基于病证结合模式下的骨质疏松症实验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存在问题进行总结、评述,认为学者们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交叉助力模型构建,深入研究病与证之间的联系,充分结合宏观症状与微观指标,更好地阐释中医证型现代化理论,总结病证结合模型规范化、标准化构建思路与评价体系,使病证结合模型成为研究中医药防治该病机制理想载体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局部载药缓释系统作为当前脊柱结核治疗新方式,已在实验阶段被发现可抑制局部结核分枝杆菌生长,利于病灶恢复,为治疗脊柱结核骨缺损提供了有效手段。现笔者对目前研究中常用的负载方式和载体材料进行综述,深入分析局部载药缓释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给药策略在脊柱结核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并对现有研究存在的挑战进行总结,以为载药缓释技术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和今后的研究提供依据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侵袭人体器官引起。脊柱结核占肺外结核的50%,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骨科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使用的抗结核药物和治疗方案有限。动物模型作为研究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的有力工具备受关注。新西兰兔因其腰椎解剖结构与人类相似,骨结核病变表现可以复现人类结核病病理表现,以及构建脊柱结核模型操作方便等特点,广泛用于脊柱结核动物模型实验研究。笔者综述了脊柱结核兔模型构建方法及其在结核病发病机制、抗结核新药研发及局部载药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为脊柱结核相关基础研究中兔模型的建立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