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卵巢类癌组织起源,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2例原发性卵巢类癌,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病例1中患者为40岁女性,病例2中患者为33岁女性,2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下腹疼痛,2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组织病理学类型为:岛状型.临床病理分期病例1为Ⅰ a期,手术后无其他治疗已无瘤生存9年;病例2为Ⅲ...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p16/mcm2免疫细胞化学双染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HPV感染的关联,并探讨其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5年5-12月参加宫颈癌筛查并行高危型HPV(HR-HPV)检测和液基细胞学检查的1 127名女性纳入研究,对留存细胞学标本进行p16/mcm2免疫细胞化学双染检测,并与宫颈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p16/mcm2在HPV16/18阳性组和其他HR-HPV阳性组的表达风险均高于HPV阴性组,OR值分别为15.95(95%CI:9.59~26.51)、10.53(95%CI:7.41~14.98);p16/mcm2阳性率随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级别的升高而升高,且在CIN2组、CIN3组中均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p16/mcm2阳性者中检出CIN2及以上(CIN2+)和CIN3及以上(CIN3+)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86.1%、92.0%,特异度分别为46.1%、44.4%;在细胞学诊断为非典型鳞状细胞和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人群中检出CIN2+和CIN3+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85.7%、87.5%,特异度分别为45.5%、44.1%。结论 p16/mcm2双染灵敏度高于细胞学检查,特异度优于HPV检测,可识别宫颈高度病变和指导CIN的分级,有望成为新的宫颈癌筛查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β栓治疗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门诊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β栓治疗宫颈、阴道残端HPV感染87例为治疗组,29例患者只随访观察而不使用任何药物治疗为对照组,比较3个月后两组的转阴结果.结果 治疗组转阴率为70.1%,对照组转阴率为3.4%.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2β栓治疗HPV感染,疗效肯定,价格低廉,患者无痛苦.  相似文献   
4.
李雨聪  王冬 《重庆医学》2012,41(9):845-846,851,937
目的探讨纳米活性炭示踪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SLN)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42例,术中选择子宫前壁、底部及后壁中点作为注射点,将示踪剂纳米活性炭注射于子宫浆膜下,追踪识别最先黑染的淋巴结。术后常规病理检测所有切除的淋巴结。结果 42例患者均首先在子宫浆膜面出现黑染,随后双侧骨盆漏斗韧带内的淋巴管着色,其中,31例(73.8%)患者盆腔内淋巴管同时着色,有30例患者识别出SLN,共计114枚。4例(9.5%)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3例SLN转移,1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的SLN无转移。结论采用纳米活性炭示踪子宫内膜癌SLN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对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黄裕  李雨聪  王冬  周琦 《肿瘤防治研究》2015,42(11):1139-1143
目的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比较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primary debulking surgery, PDS)辅以铂类药物的联合化疗和新辅助化疗后行间隔肿瘤细胞减灭术(neoadjuvant chemotherapy-intervaldebulking surgery, NACT-IDS)两种治疗方式对卵巢上皮癌患者铂类药物耐药性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符合研究要求的上皮性卵巢,输卵管和腹膜癌Ⅲ、Ⅳ期患者共87例,分为PDS(n=56)组和NACT-IDS(n=31)组,比较两组对铂类药物的敏感度,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项基线资料与铂类药物耐药性的关系。 结果 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初次治疗后,NACT-IDS组4例(7.1%)为铂耐药,PDS组也有4例(12.7%),耐药率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控制分析独立相关因素,NACT-IDS将增加产生铂类药物耐药的风险。手术残余病灶大小和临床分期仍是影响复发时间和铂耐药率的显著相关因素。 结论 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采取NACT-IDS治疗方式,与PDS治疗方式相比,有效化疗反应率相当,但更易出现铂类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6.
李雨聪  王冬 《重庆医学》2014,(26):3452-3454
目的:探讨卵巢癌COC1细胞中大量表达p53正向凋亡调控因子(PUMA)在抑制COC1细胞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调控的PUMA基因腺病毒载体(Ad-hTERT-PUMA)转染卵巢癌COC1细胞,通过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和凋亡试剂盒研究COC1细胞的生长情况,同时分析表达PUMA的水平。结果转染Ad-hTERT-PUMA后,PU-MA大量表达,抑制COC1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凋亡。结论Ad-hTERT-PUMA成功转染卵巢癌COC1细胞并大量表达,起到了抑制卵巢癌细胞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互联网+”微信随访模式对宫颈癌放化疗后患者随访率及营养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该院妇科肿瘤中心收治的宫颈癌患者57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至少接受1次科普教育,并理解肿瘤随访及营养治疗。放疗结束后,291例患者纳入试验组(“互联网+”微信随访),287例纳入对照组(定期门诊随访),记录患者治疗期间,治疗后1、3个月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患者主观整体评估量表(PG-SGA)及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问卷第3版得分,并计算随访1、3个月两组患者返院复查随访率。结果 两组宫颈癌患者在放化疗结束时的一般情况、NRS 2002得分、PG-SGA得分、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随访1、3个月的随访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试验组患者在随访1、3个月的NRS 2002得分、PG-SGA得分、生活质量得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宫颈癌患者治疗后的随访中,采用“互联网+”微信随访管理模式能提升随访率,改善患...  相似文献   
8.
吴科  李雷  唐郢  王冬  李雨聪 《现代肿瘤医学》2020,(13):2323-2327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翻译起始因子3a(eIF3a)的表达,分析其与细胞增殖、凋亡和K-ras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选择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共5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5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中eIF3a的表达以及观察组中Ki67、Bcl-2和BAX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观察组中PCNA的表达。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观察组中K-ras基因突变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中eIF3a 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eIF3a 表达的阳性率在不同肿瘤最大径、不同浸润深度、有无淋巴脉管浸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不同FIGO分期的分组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年龄、分化程度、是否宫颈间质浸润无明显相关性(P>0.05)。eIF3a表达的阳性率与生存时间有关(P<0.05)。相关分析显示eIF3a 与Ki67(r=0.52,P<0.05)、eIF3a与Bcl-2(r=0.47,P<0.05)、eIF3a与PCNA(r=0.59,P<0.05)均呈正相关性,eIF3a与BAX呈负相关性(r=-0.48,P<0.05)。eIF3a在不同K-ras基因突变的表达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中eIF3a 高表达是肿瘤形成的重要分子事件,参与病变的进展,eIF3a 可能对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有一定的调控作用。eIF3a 的表达与K-ras基因突变有关。检测eIF3a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分析本院近10年妇科恶性肿瘤的病种构成比、发病趋势、诊治情况及预后.方法 对1995~1999年间(前5年组)及2000~2004年间(后5年组)收治的共计1 614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由前5年的第二位上升为后5年的第一位,且35岁以下年轻女性宫颈癌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各年份年轻宫颈癌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早中期诊治的病例数后5年组较前5年组增多,故预后较好,而卵巢癌则无明显改变.结论 本院统计的资料显示,近10年来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呈上升趋势,以子宫颈癌、外阴癌发病率上升最为显著,子宫颈癌发病有年轻化趋势.随着病因学研究的进展以及多种筛查方法的出现,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得到了较早期的诊断和治疗,生存率提高.卵巢癌因缺乏灵敏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及操作方便的筛查方法,大部分患者诊治时仍为晚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