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7篇
皮肤病学   2篇
预防医学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1949年到2020年,中国学校性教育逐渐确立了法律地位,得到了更多政策支持.在七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政府部门对学校性教育的态度、政策倡导方向、性教育覆盖学段和地方性教育的发展都发生了变化.本研究分析了中国学校性教育政策的发展特点,以期描绘出中国学校性教育政策发展至今的变迁路径,并为中国学校性教育得到更多政策支持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了解全面性教育课程对大学生性知识和性态度的干预效果.为促进大学生性知识的提高和性态度的改善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通过性知识与态度问卷,调查北京市某高校选修"人类性学"课程的大学生(实验组)86名和选修"普通通识课程"的大学生(对照组)106名.实验组接受1个学期全面性教育课程,在学期末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性知识与态度问卷的后测,并对两组干预前后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大学生性知识知晓率较低;多数大学生对"艾滋病患者"和"自慰行为"持中性态度,分别占58.85%,68.75%,对"性少数群体"持积极态度,占61.98%.相比对照组,实验组在接受全面性教育课程干预后(11.79±1.16,9.36±1.23,4,84±0.88,4.91±1.00,5.35±1.03)分,在性知识5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均有提高(t值分别为11.25,15.74,10.37,5.59,8.17,P值均<0.01),对"性少数群体""艾滋病患者"和"自慰行为"的态度也有改善(30.59±3.91,17.70±3.41,10.12±2.17)分(t值分别为5.16,5.83,2.97,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对性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大学生的性态度需要得到教育者关注,系统的全面性教育课程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性知识水平与改善大学生的性态度.  相似文献   
3.
刘文利  李雨朦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10):1441-1445
开展学校性教育对于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必要.目前中国有一系列支持学校开展性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但学校性教育的发展仍面临观念落后、课时缺乏、师资不足、教材匮乏、研究薄弱、话题敏感等挑战.从国际上一些有着多年学校性教育经验的国家来看,研发本土化的全面性教育指南对于推动本国学校性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2018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人口基金的支持下,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主持研制《全面性教育指南》,为推动中国学校性教育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分析全面性教育对小学生对同性恋态度的影响,为干预基于性倾向的校园欺凌提供教学实践证据.方法 在北京市选择1所开设性教育校本课程的小学为实验学校,另一所在学区条件、学校规模与性质、师资与教学环境等方面基本同质,且没有开设性教育课程的学校为对照学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6月使用同性恋态度量表对2所学校的六年级全体毕业生进行关于同性恋态度的调查.结果 实验学校和对照学校学生对同性恋态度的总分分别是(42.85±15.46)和(60.17±12.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7,P<0.01).性别与性教育经历对小学生对同性恋态度的影响存在交互效应(P<0.05),对照学校的男生和女生对同性恋的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P>0.05),实验学校的男生和女生对同性恋的态度分别是(47.64±14.31)和(38.13±15.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P<0.01).实验学校和对照学校学生对男同性恋和女同性恋者的态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0,1.53,P值均>0.05).结论 性教育课程有助于改善小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对小学女生的干预效果明显好于男生,小学生还未对男女同性恋产生明显的态度差异.  相似文献   
5.
了解幼儿性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为指导幼儿园和家庭性教育的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选取北京市昌平区2所幼儿园的354名3~6岁幼儿,其中女童164名,男童190名,采用一对一访谈形式进行调查.结果 在身体发育维度,没有幼儿知道生殖器官的科学名称;社会情感和情绪维度,44.07%的幼儿能够向好友表达爱,40.68%的幼儿知道自己不愿意时可以表达拒绝;在性健康、福祉和性权利维度,81.92%的幼儿知道不能触摸他人的生殖器官,54.80%的幼儿能够说出至少1种面对性侵害的自我保护方法;在性别平等维度,33.62%和28.53%的幼儿在玩具选择和职业选择上完全具有性别刻板印象,66.38%的幼儿认为男孩女孩一样聪明;在怀孕和生育维度,有78.53%幼儿知道宝宝来自哪里,26.27%的幼儿认为无论一个家庭是否有宝宝,家庭都可以幸福.幼儿的性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幼儿对怀孕和生育、预防性侵害相关内容掌握程度更好.幼儿早期家庭性教育和幼儿园性教育需要加强身体认知和性别平等教育.  相似文献   
6.
李雨朦  刘文利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10):1463-1467
从1949年到2020年,中国学校性教育研究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得到了发展,不断有社会资源的投入,学校性教育也逐渐被民众所接纳和认可.在七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学术机构、社会团体都在通过探索,寻找适合中国学校性教育发展的本土化方案.本研究梳理了中国学校性教育研究的发展和社会资源支持的特点,以期描绘出中国学校性教育研究的发展脉络,并对中国学校性教育研究未来发展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7.
学校作为儿童和青少年学习与个人发展的重要场所,在全面性教育开展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立足学校开展全面性教育具有以下优势:第一,学校能够提供全面性教育所需要的软硬件设施;第二,学校全面性教育易于大规模复制和持续开展;第三,学校能够安排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进度;第四,依据学生阶段性需求提供其需要的学习内容;第五,立足于学校推动家庭、学校、社区协同教育;第六,营造安全、受保护的全面性教育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8.
李雨朦  刘文利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2):1766-1770
目前,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尚无专职性教育教师岗位,承担性教育教学的教师学科背景庞杂,各有优劣,其中又以心理健康教师所具备的素养更适合承担性教育任务。与此同时,现有教师的性教育素养参差不齐,体现为其性教育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性教育能力运用亟待提升,开展性教育意愿虽有提升但对性教育认识不足等。此外,中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开展性教育仍面临极大困境,究其原因,中国基础教育阶段性教育教师缺乏完善的培养体系和考核系统,且自我提升意识不强,缺乏专业发展的动力。据此,可从基础教育阶段性教育教师的职前及在职培训、社会培训入手,提供丰富的专业发展途经,助力性教育教师成长。  相似文献   
9.
探索全面性教育课程对初中生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作用,为制定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普通中学初一学生参与研究,使用《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问卷》在学生接受全面性教育前、中、后施测,前、中、后测有效人数分别为553,563,542人.结果 初中生性心理健康处于中等水平,且女生得分(3.51±0.40)高于男生(3.44±0.37)(t=3.62,P<0.05).学生在接受全面性教育前、中、后的性心理健康总分(3.51±0.39,3.74±0.46,4.10±0.47)及性认知(3.31±0.81,3.68±0.80,4.37±0.61)、性价值观(3.43±0.51,3.55±0.54,3.85±0.58)、性适应(3.63±0.41,3.85±0.49,4.09±0.58)3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52.18,281.68,113.54,114.60,P值均<0.05).结论 全面性教育课程对于初中生性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性发展伴随人从出生到死亡。0岁~6岁婴幼儿的性发展涉及神经系统发育、动作技能发展、性行为与性兴趣发展、对性别的认知发展、对生育和诞生的认知发展、情绪发展、道德发展和社会交往等多个方面。了解婴幼儿性发展的特点,对婴幼儿早期性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