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是由雌激素缺乏引起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严重影响了中老年妇女的健康,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就近10年来国内外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与机制研究做一回顾和综述。现有研究表明针灸可通过对雌激素水平、氧化应激与炎症因子、肠道菌群、骨形态与骨生物力学、相关信号通路等的调控,来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改善临床症状,减少骨折的发生率。但是在临床循证研究设计和实验机制研究方面应该进一步深化,为针灸治疗此病提供可靠的高级别证据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PICCO技术(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2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8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9例,患者不同程度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病、营养不良等慢性疾病。对照组给予CVP监测补液,研究组应用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液体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GCS评分、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急性肺水肿发生率和死亡率及治疗1个月后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周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急性肺水肿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的恢复良好率6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液体管理能改善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PICCO技术(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2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8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9例,患者不同程度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病、营养不良等慢性疾病。对照组给予CVP监测补液,研究组应用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液体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GCS评分、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急性肺水肿发生率和死亡率及治疗1个月后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周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急性肺水肿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的恢复良好率6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液体管理能改善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对30例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在CBP治疗前、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分别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呼吸机参数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测定动脉血气、肾功能、电解质,记录多巴胺用量及呼吸机参数。结果:所有治疗均进行顺利,经过CBP治疗,患者血流动力学较治疗前改善;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氧分压(PaO2)均升高、吸入氧浓度(FiO2)下调,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MBP)升高,多巴胺的需要量明显减少(P〈0.05);APACHEII评分、肌酐、尿素氮、血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CBP能改善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及肺氧合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是一种可行、有益的辅助治疗重症脓毒血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颅脑损伤患者于手术第2天行TCD监测,根据颅内压分级标准分为颅内压正常组、轻度、中度及重度颅内高压组,并分析四组的TCD频谱图像表现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轻度颅内高压组的频谱图像与颅内压正常组的图像基本一致,中度颅内高压组TCD频谱图像中部分D峰前切迹加深,重度颅内高压组S2峰消失,呈现单尖峰状;收缩期峰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随颅内压的增高而下降,下降幅度VdVmVs,而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随颅内压的增高而上升。结论采用TCD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监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变化有着积极意义,当颅内压明显增高时会作出提示,且相比于血流动力学参数,频谱图像更加直观反映颅内压变化情况,但缺点是颅内压早期或轻度增高时,TCD无法作出明显的提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在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将48例由各种原因导致呼吸衰竭的患者分别采用仰卧位及俯卧位通气方法。比较不同体位患者PaCO2、PaO2、PaO2/FiO2及pH值的改善情况。结果实施俯卧位患者氧合指数及动脉血气明显改善(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能显著改善呼吸衰竭患者氧合状况,在实施过程中,要安全有效地转换病人的体位,妥善固定各种管道,严密监护,防范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才能确保俯卧位通气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48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火急非同型输血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3年7月我院急诊科应用火急非同型输血抢救的48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均为O型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的临床资料。记录48例患者抢救情况[输血等候时间、24 h抢救成功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量。记录输血前和输血后12 h时抢救成功患者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溶血指标[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的变化。结果:48例患者输血等候时间平均(15.22±2.39)min;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量为:42例输注3U,3例输注4.5U,3例输注1.5U;24 h抢救成功率为87.50%(42/48)。输血后12 h时,抢救成功患者PT、APTT水平显著低于输血前(P<0.05);TBIL、IBIL水平略高于输血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急非同型输血用于抢救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有利于缩短输血等候时间,提高抢救效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骨折在经过治疗后,能在一定时间内愈合,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延迟愈合或骨不连。骨不连是一种慢性疾病,表现为疼痛、功能障碍和社会心理障碍,骨不连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增加死亡风险。目前,临床对于骨不连的治疗仍然以自体松质骨移植为主要方法,但术后并发症约有10%~30%,且提供的骨量有限。因此,需要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提高骨不连的疗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近些年在软骨损伤的修复、骨折愈合、肌腱韧带损伤的治疗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对组织的自我修复及再生疗效显著。PRP源于患者自身,不会增加输血相关传染病和产生免疫反应的风险;同时,获取方便、制备简单。目前,PRP治疗骨不连的动物实验较多但临床研究较少,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PRP促进骨愈合的机制及骨折的愈合过程进行简要概括,以期为临床使用PRP治疗骨不连及后续深入研究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探讨PICCO(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对重型颅脑损伤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疗效影响。方法:3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神经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应用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1周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撤机时间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而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O能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