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70例乙肝后肝硬化并腹水患者,在护肝、利尿等治疗基础上,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5例,普萘洛尔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观察治疗前后2组尿量变化、腹水消退情况及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D)水平.结果 治疗组血浆PRA、AⅡ、ALD水平明显下降,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4 h尿量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P<0.05),腹水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腹水,能有效促进腹水消退,缩短腹水治疗时间.同时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避免因利尿诱发R从s过度激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70例乙肝后肝硬化并腹水患者,在护肝、利尿等治疗基础上,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5例,普萘洛尔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观察治疗前后2组尿量变化、腹水消退情况及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D)水平.结果 治疗组血浆PRA、AⅡ、ALD水平明显下降,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4 h尿量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P<0.05),腹水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腹水,能有效促进腹水消退,缩短腹水治疗时间.同时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避免因利尿诱发R从s过度激活.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与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生与复发、慢性胃炎、胃癌等的发病密切相关 ,我国属HP高感染率国家 ,普通人群中HP感染率高达 40 %~ 60 %[1 ] ,检测HP感染对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快速尿素酶试验 (Rapidureasetest ,RUT )、1 4 C尿素呼气试验 ( 1 4 C -UBT)及血清学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进行分析评价 ,从而为临床上如何选择应用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选择符合要求 60例消化系疾病而就诊的患者 ,其中男 43例 ,女 17例 ,年龄 17~ 75岁 ,平均 46岁。对受检者两周…  相似文献   
4.
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诊断消化系肿瘤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利用标记免疫分析CA19-9、CA72 -4、CEA、AFP水平进行对食道癌、胃癌、肝癌、小肠癌、大肠癌、胰腺癌和胆囊癌的诊断研究。方法 :标记免疫分析了确诊食管癌 6例、胃癌 13例、肝癌 2 1例、空肠癌 2例、大肠癌 13例、胰腺癌 5例和胆囊癌 1例 ,并比较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意义。结果 :4种肿瘤标记物中以CA19-9敏感性最高达 92 %,特异性以AFP最高达 86%,联合检测可提高其敏感性达 81%。结论 :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消化系恶性肿瘤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患者 ,男性 ,54岁 ,因便血、大便变细本院确诊为结肠癌 ,行结肠癌根治术 ,术后病理示乙状结肠腺癌Ⅱ~Ⅲ级 ,溃疡浸润型侵及全层至浆膜外 ,广泛转移。术后化疗六个疗程 ,一月前复查B超示肝内多发性占位性病变 ,盆腔CT示术后吻合口部考虑肿瘤复发 ,粘连 ,盆腔淋巴结多枚。近一周来腹胀、腹痛、腹略膨隆 ,检 :手术疤痕、肠型、肠鸣音亢进 ,结肠逆行钡剂造影示直肠狭窄 ,肿瘤复发 ,腹部平片示肠梗阻。遂决定在DSA下行结肠支架放置术。常规用6Fr扩张管送入0.38导丝 ,沿直肠送入乙状结肠至降结肠 ,退扩张管 ,送入4FrCobra导管推注造影剂 ,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黄酸和吡格列酮各自对高脂诱建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52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体重140~160g,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n=14)、模型组(n=14)、大黄酸组(n=12)、吡格列酮组(n=12)。模型组由高脂高胆固醇饲料(普通饲料+10%猪油+2%胆固醇配制)喂养,药物组均在12周高脂饮食后即造模成功后给予干预。大黄酸用生理盐水配成5g/L混悬液,每天固定时间100mg·kg^-1·d^-1灌胃,吡格列酮组8mg·kg^-1·d^-1灌胃。于第20周处死。测定所有动物体重、肝湿重、计算肝指数;测定空腹血糖(FBG)、转氨酶及血脂水平;放射免疫法测空腹胰岛素(FINS)及TNF—α,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酶法测定肝组织匀浆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水平;HE染色肝病理组织切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AⅡ、AST、血糖、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TNF-α MDA有明显下降;大黄酸组肝脂肪变较吡格列酮组明显(P〈0.05),但其肝内炎症较吡格列酮组轻。结论:大黄酸和吡格列酮对大鼠NASH均有治疗作用,但在改善肝脂肪变及炎症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70例乙肝后肝硬化并腹水患者,在护肝、利尿等治疗基础上,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5例,普萘洛尔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观察治疗前后2组尿量变化、腹水消退情况及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D)水平。结果治疗组血浆PRA、AⅡ、ALD水平明显下降,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4h尿量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P〈0.05),腹水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腹水,能有效促进腹水消退,缩短腹水治疗时间。同时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避免因利尿诱发RAAS过度激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70例乙肝后肝硬化并腹水患者,在护肝、利尿等治疗基础上,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5例,普萘洛尔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观察治疗前后2组尿量变化、腹水消退情况及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D)水平.结果 治疗组血浆PRA、AⅡ、ALD水平明显下降,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4 h尿量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P<0.05),腹水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腹水,能有效促进腹水消退,缩短腹水治疗时间.同时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避免因利尿诱发R从s过度激活.  相似文献   
9.
胰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确诊时往往已有远处转移,而失去手术机会.我们从1998年1月~2002年10月对8例晚期胰腺癌患者进行了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介入治疗),达到了减轻症状和延长生存的目的,现就其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锌指蛋白217( zinc finger protein 217,ZNF217)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4年5月间解放军117医院及瑞安市人民医院外科手术切除的43例胰腺癌及对应癌旁组织,实时定量PCR( qRT-PCR)检测ZNF217 mRNA在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ZNF217蛋白表达,统计分析ZNF217蛋白与肿瘤临床病理资料间的相关性。结果 ZNF217 mR-NA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为6.911±0.139,对应癌旁组织为1.372±0.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11,P=0.013);胰腺癌组织中ZNF217阳性表达率为72.09%(31/43),癌旁组织中ZNF217阳性表达率仅为16.28%(7/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胰腺癌组织中ZNF217蛋白高表达与神经浸润、肿瘤体积增大、淋巴结转移及高TN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 P<0.05)。结论 ZNF217 mRNA及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与肿瘤恶性临床病理特征有关。 ZNF217可能成为胰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标志物及分子靶向治疗的有效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