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官兵环境意识现状和特点,为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某战区14个营区的619名官兵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官兵环境意识得分为(64.0±6.8)分,及格率为78.4%。其中,环境知识知晓率为57.1%,环境态度正确率为94.1%,环境保护行为正确率为74.2%。干部环境意识得分及格率明显高于战士,大专以上文化者环境意识得分及格率明显高于高中以下文化者(P<0.05,P<0.01)。官兵环境信息获取的渠道主要是广播、电视和报刊杂志。结论官兵环境意识的总体水平较高,但与生态营区对官兵的环境意识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职务和文化程度是影响官兵意识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采用基因组步移技术克隆了大口黑妒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POUlFl启动子序列,该序列全长1629by,预测存在4个八聚体转录因子1(Oct-1)结合位点和TATA框等基本转录元件,1个Homeobox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和2个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结合位点.采用直接测序法研究发现,大口黑鲈POUlFl启动子序列的-18和-183两个位点存在SNPs,该两个突变位点只检测到A、B两种单倍型.对养殖群体进行不同单倍型的基因频率和生长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单倍型A的等位基因频率为0.246,单倍型B的等位基因频率为0.754;群体关联分析表明,基因型为AA型和AB型的个体在体质量、体长、全长、体高和体宽等方面明显高于BB型个体,但基因型为AB型和AA型的个体之间在体质量方面没有明显差异.该研究结果为下一步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纳米碳混悬液注射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示踪的效果。 方法:对36例乳腺癌患者,术前30 min于乳晕周围分4点皮下均匀注射纳米碳混悬液,找到腋窝黑染淋巴结确定为前哨淋巴结,然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或保乳手术。 结果:全组成功检查前哨淋巴结34例,检出率为94.4%(34/36);准确率为91.6%(33/36),灵敏度为93.3 %(14/15);假阴性率6.6%(1/15),假阳性率为0。 结论:纳米碳混悬液作为示踪剂能准确反映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对指导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术范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B超监视下与无B超监视下行外倒转纠正胎位效果并进行比较。方法 孕妇取平卧位,观察组使用百胜-AU3型超声诊断仪常规行外倒转术。结果 B超监视下行外倒转术100例成功94例,术后出现2例脐带绕颈,但未引起胎儿宫内窘迫。无B超监视的68例成功55例,术后出现胎膜早破1例,早产2例,脐带绕颈2例,其中1例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结论 B超监视施行外倒转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B超监视下与无B超监视下行外倒转纠正胎位效果并进行比较评价。方法 孕妇取平卧位 ,观察组使用百胜 -AU3型超声诊断仪常规行外倒转术。结果 B超监视下行外倒转术 10 0例成功 94例 ,术后出现 2例脐带绕颈 ,但未引起胎儿宫内窘迫。无B超监视的 6 8例成功 5 5例 ,术后出现胎膜早破 1例 ,早产 2例 ,脐带绕颈 2例 ,其中 1例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结论 B超监视施行外倒转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7.
查阅《中国针灸穴位通鉴》及检索中国知网(CNKI),对其中记载合穴主治"逆气而泄"(呕吐、泄泻)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古代文献记载中除小海、阴谷、曲池外,其他合穴均可主治"逆气而泄";现代文献仅有尺泽、曲泽、曲池、阴陵泉、足三里、委中这6个穴位有治疗"逆气而泄"的报道,且手经的尺泽、曲泽多用放血疗法,足经的阴陵泉、足三里多用穴位注射疗法。古今文献中记载主"逆气而泄"的合穴中,足三里的应用最为广泛,这说明"合主逆气而泄"有一定的普遍性,但足三里主"逆气而泄"有相对的特异性,这可能与其既为胃经"合穴"又为胃腑"下合穴"的双重身份有关。  相似文献   
8.
9.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0例子宫穿孔患者均为住院病人,多由乡镇医院转来,9例行剖腹探查(1例尸解),1例拒绝手术自动出院。年龄;20~28岁,平均24岁。6例已婚,4例未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上巨虚穴、尺泽穴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不同器官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含量及结肠黏膜病理改变的影响,探讨大肠下合穴上巨虚及肺经合穴尺泽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2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上巨虚组及尺泽组,每组7只。采用乙酸灌肠法制备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于造模后第3天起,上巨虚组电针双侧上巨虚穴,尺泽组电针双侧尺泽穴,每次15分,每天一次,频率2/100 Hz,连续治疗7天;其余两组只抓取、束缚,不做治疗,每次15分,每天一次,7天后取材。放射免疫法测定肺、结肠TNF-α的含量;结肠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1) TNF-α的含量:结肠组织中,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上巨虚组、尺泽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值均〈0.05),两治疗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肺脏中,尺泽组TNF-α含量显著低于上巨虚组(P〈0.05),其他组间则未见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2)结肠与肺的比值,上巨虚组显著低于模型组和尺泽组(P值均〈0.05),其他各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3)模型组大鼠结肠光镜观察可见溃疡形成和炎症,上巨虚组和尺泽组大鼠结肠黏膜病理损伤减轻,其中上巨虚组减轻更为明显。结论(1)上巨虚和尺泽分别作为肺经的合穴和大肠的下合穴,均可降低TNF-α在结肠中的含量,有效阻抑UC所致的结肠炎症反应及改善结肠粘膜的病理改变,为“合主逆气而泄”、“合治内府”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2)上巨虚与尺泽作用的特异性靶器官可能不同,上巨虚对肠源性腹泻更有效,而尺泽对于肠炎引起的肺部损伤较上巨虚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