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参与式健康教育的概念、起源、具体实施的形式以及在疾病预防和医院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现状,阐述参与式健康教育的实践意义,指出推广参与式健康教育存在的障碍,为参与式健康教育的推广使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HA117及DPF3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中的表达及意义,及其对NB分化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 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免疫组化法检测HA117、DPF3在35例NB、8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NB)和10例神经节细胞瘤(GN)中的表达水平.构建HA117过表达和空载慢病毒,分别转染SH-SY5Y细胞株,构建HA117过表达组和对照组.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A117和DPF3的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采用10 μmol/L维甲酸诱导HA117过表达组和对照组细胞,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特异性标志物MAP2蛋白质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A117过表达组和对照组细胞MAP2、NSE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 HA117的RNA在NB中的相对表达量为30.14±15.96,明显高于GNB/GN的1.03±0.37(P<0.05),DPF3的mRNA在NB中的表达量为0,81±0.17,明显低于GNB/GN的3.14±1.09(P<0.05),与HA117的表达趋势相反.免疫组化检测发现DPF3在GNB/GN中呈强阳性表达,在分化中的NB中呈弱阳性表达,在未分化/分化差的NB中呈阴性表达.过表达HA117可在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下调SH-SY5Y中DPF3的表达.经10 μmol/L维甲酸诱导7d后,对照组细胞生长明显减慢,细胞长出突起,发生神经元样分化;HA117过表达组SH-SY5Y的MAP2、NSE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HA117和DPF3的表达可能与NB的分化相关,HA117可能通过下调DPF3的表达抑制NB的分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心理状况,分析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于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份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区介入科住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病人基本信息,采用肝胆肿瘤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和医院焦虑抑郁自评量表采集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焦虑抑郁水平。结果 98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FACT-HEP量表总评分为(151.06±15.62),其中身体状况、社会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肝胆特异性评分分别为(22.87±3.04)、(22.82±2.93)、(18.42±2.70)、(22.73±2.97)、(64.22±6.88);98例患者中焦虑的可疑存在和肯定存在分别为22例(22.45%)、15例(15.31%);抑郁的可疑存在和肯定存在分别为27例(27.55%)、16例(16.33%)。影响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FACT-HEP评分的因素包括:年龄(β=-8.542)、家庭月收入(β=3.423)、患病时间(β=-4.693)、焦虑(β=-3.443)、...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手术源性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减少手术部位感染.方法 选取该院的120台次手术,对手术室内动态空气菌落数、手术器械表面菌落数进行动态监测,并对空气中和手术器械表面菌落进行菌种分析.结果 百级、千级、万级手术室动态空气菌落数均呈“N”字形分布;手术开始后1h,百级手术室空气菌落数变化量大于千级和万级手术室空气菌落数(P<0.05).用无菌巾覆盖手术器械表面菌落增长速度显著慢于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手术器械表面菌落(P<0.05);1%聚维酮碘擦拭后手术器械表面菌落增长速率显著慢于未擦拭血渍和生理盐水擦拭血渍的手术器械表面菌落(P<0.05);手术室空气中菌种和手术器械表面菌种分布一致.结论 儿童手术源性感染与手术室内空气菌落数、手术器械表面菌落数、手术时间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正>1病案简介宋某患儿,男,8岁,2019年1月22日初诊。患儿以"反复周身泛发红色风团样皮疹伴痒感3月余"于我院儿科就诊。患儿皮疹每日发作,时起时消,伴瘙痒,于夜间加重。就诊于外院,曾查过敏原示:鸡蛋3级、牛奶2级、小麦1级、大豆1级,考虑荨麻疹,予口服开瑞坦10 mg Qd治疗2周,口服扑尔敏4 mg Qd、盐酸左西替利嗪5 mg Qd 2月余,无效。大便2~3日1行,舌淡红、苔白,脉细缓。既往体健。否认家族风湿免疫类疾病史。查体:体型偏胖,面色恍白,躯干四肢散在片状红色水肿性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咽充血,扁桃体Ⅰ°肿大,心肺腹未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选取59例AIH患者为AIH组,同期体检的62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的临床资料,分析AIH患者LMR与Mayo评分、Child-pugh分级的关系。AIH患者出院后随访18个月,观察疾病复发情况,并分析LMR与疾病复发的关系。结果AIH组患者TBil水平、PT、单核细胞绝对值均高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淋巴细胞绝对值、LM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IH患者LMR为4.15±1.82,Mayo评分为(5.57±1.50)分,LMR是Mayo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hild-Pugh分级为A级的AIH患者LMR为4.56±1.77,明显高于B+C级的3.56±1.77(P<0.05)。疾病复发8例,其LMR为3.16±1.15,明显低于疾病缓解组的4.66±1.88(P<0.05)。结论AIH患者LMR降低,且与Mayo评分、Child-Pugh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在冠心病心绞痛疾病防治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139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68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归入SAP组,71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归入UAP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归入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LDL-C水平,分析其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冠心病心绞痛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P组、UAP组TC、TG、hs-CRP及LDL-C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HDL-C为(1.49±0.28)mmol/L,明显高于SAP组和U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AP组比较,UAP组TC、TG、hs-CRP及LDL-C水平均显著升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LDL-C水平与TC和hs-CRP之间呈正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是影响冠心病心绞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LDL-C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高表达,检测LDL-C水平有助于发现高危人群,对有效防治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通过对DPF3、Smarcd3及MEF2基因在先天性巨结肠(HD)患儿肠道组织内的检测,验证DPF3、Smarcd3及MEF2基因在肠道组织内的表达情况,并探讨DPF3、Smarcd3及MEF2基因在HD发病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28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HD患儿手术标本,并根据手术标本取材的位置分为:痉挛段组和吻合口组.利用RealTime-PCR、免疫蛋白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从RNA和蛋白水平对DPF3、Smarcd3及MEF2基因在HD患儿肠道组织内的表达进行检测,验证DPF3、Smarcd3及MEF2在肠道组织内的表达,并分析其参与HD发病过程的可能机制.其中,利用BIO-RAD对mRNA数据半定量分析;Genesnap系统及软件对蛋白数据进行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光学显微镜数码摄片进行蛋白染色分析;GraphPad Prism5绘图,SPSS(version 17.0)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DPF3 mRNA在患儿吻合口和痉挛段的表达为1.76±1.30和1.07±0.93;蛋白的表达分别为2.31±0.62和1.95±0.57.Smarcd3 mRNA在患儿吻合口和痉挛段的表达为0.68±0.62和0.38±0.42;蛋白的表达分别为0.85±0.43和0.61±0.34;MEF2 mRNA在患儿吻合口和痉挛段的表达为1.01±0.63和0.68±0.39;蛋白的表达分别为2.29±0.38和1.83±0.76.DPF3、Smarcd3及MEF2 mRNA及蛋白在患儿痉挛段的表达较吻合口均降低(P<0.05),且趋势相一致.DPF3、Smarcd3及MEF2在吻合口神经节细胞处可见阳性的棕色颗粒状染色,而在痉挛段未见明显染色.结论 DPF3、Smarcd3及MEF2可能参与HD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面积测量结果。方法横断面研究。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确诊为PDR的11例患者18只眼纳入研究。采用德国Heidelberg公司Spectralis HRA+OCT行FFA检查,视微影像(河南)科技有限公司VG200D行SS-OCTA检查。SS-OCTA采集视网膜层、浅层毛细血管层(SCP)、深层毛细血管层(DCP)图像。观察范围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共同呈现于55°FFA图像和80°×60°SS-OCTA图像中且边界清晰的49个片状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其面积测量由3名测量者独立完成。3名测量者之间两种检查方法测得的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面积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配对样本Wilcoxon检验。结果3名测量者FFA、SS-OCTA测得的视网膜层、SCP、DCP无灌注区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一致性好(一致性相关系数>0.9,P<0.05)。FFA测得的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面积为0.786 mm2;SS-OCTA测得的视网膜层、SCP无灌注区面积中位数分别为0.787、0.791 mm2,DCP无灌注区面积平均为(0.878±0.366)mm2。FFA与SS-OCTA测得的视网膜层、SCP无灌注区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198);SS-OCTA测得的DCP无灌注区面积较FFA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可重复性分析结果显示,SS-OCTA测得的DCP无灌注区面积数据中,93.88%(46/49)测量值大于FFA所测结果。结论SS-OCTA测得的PDR患眼DCP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大于FF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