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院于2001年10月至2006年10月共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良性疾病568例,占同期胆囊切除术75%以上,效果良好。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从中医对心身疾病的药物治疗看中医情志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比如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偏头痛等。心身疾病在中医属于七情内伤的病证,其致病特点是直接伤及内脏,以心、肝、脾为常见,其基本病机在于气机失常。因而在选用方药时颇具特点,深刻体现了中医情志观。  相似文献   
3.
6425个单位红细胞输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成分输血,其中主要是红细胞输血,1988年国际红十字会统计,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家成分输血率达到90%~100%,其中红细胞输血率为70%左右。我国1990年底统计几个大中型城市的成分输血率只有19.1%,红细胞输血率更低[1]。我院于1988年开始进行红细胞输血,为了推动成分输血发展,特别是红细胞输血,更好地为临床服务,现将我院2000年至2005年所用的6425个单位红细胞输血情况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表1不同年份成分比例(%)红细胞数比例(%)其中抢救用2000年61.954426.23312001年74.378429.85022002年85.0103833.95732003年94…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肠球菌耐药状况,统计了临床分离的各种肠球菌标本91株,就其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继祖,全国名老中医,国家中医药继承工作第2、3、4批指导老师,来新疆从业数十载.他精通经典,擅用经方.临证思维敏捷,辨证巧妙,处方精要.我跟随刘老侍诊抄方数年,愚钝不能领悟刘老医术十分之一,但对刘老从心论治"不寐"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6.
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哮喘炎症研究的重点已经移到了T淋巴细胞上。T淋巴细胞通过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在整个炎症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T辅助细胞功能的认识取得重大进展,机体的Th1/Th2平衡倍受研究人员关注。哮喘的发生与Th2优势应答密切相关,Th2型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4、IL-5及IL-13分泌增加,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检测非孕妇女和健康孕妇的颈动脉弹性,旨在探讨妊娠期妇女颈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评价ET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输血病案作为载体是疾病诊治的全程记录,是衡量一个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标志,病案填写质量的好坏,也直接体现了医务工作者的素质和责任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介入性检查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肿瘤化疗的进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临床深部真菌的感染率逐年增加,尤其是念珠菌在住院患者的感染中最常见。抗真菌药物的应用,又使真菌的耐药问题日显突出。因此,进行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试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越发显得重要。现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临床分离的105株念珠菌的鉴定、耐药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为加强和规范我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山西省省卫生厅结合"三好一满意"和质量万里行督导工作,对全省11市及省管单位共44家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进行督导检查,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44家医院中三级医院12家,二级医院29家,其他医院3家;综合医院35家,专科医院6家,妇幼保健院3家。对所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