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双眼视觉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激光治疗中心接受SMILE的近视患者58例(116眼),术前矫正视力≥5.0。所有患者按术前等效球镜度(SE)分为低中度近视(≥-6.00 D)组38例(76眼),高度近视(<-6.00 D)组20例(40眼)。所有患者按优势眼分为主导眼组58例(58眼)和非主导眼组58例(58眼)。分别测量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调节功能(包括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双眼调节灵活度、调节反应)及聚散功能(隐斜、正/负融像范围、集合近点)变化。组间手术前后各时间点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两样本t检验。结果 ①低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SE均较术前减小(P<0.05)。低中度近视组术后3个月主导眼调节幅度、正相对调节均较术前增大(P<0.05),术后1、3个月双眼调节灵活度较术前增大(P<0.05),高度近视组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双眼调节灵活度手术前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中度近视组与高度近视组主导眼与非主导眼调节幅度手术前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低中度近视组与高度近视组术后远/近距隐斜、正/负融像范围、调节性集合/调节比值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中度近视组与高度近视组术后集合近点均较术前增大(P<0.05)。结论 SMILE手术对低中度近视患者术后调节功能及聚散功能均具有积极的影响,但对于高度近视患者,术后双眼视觉功能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的问世,为屈光性角膜手术开辟了新的前景,利用准分子激光单个光子能量高,切削精确,无热反应,无副损伤的特点,可对角膜进行准确的切削,即可矫正近视、散光[1~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预防胃管意外滑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胃管留置过程中,应用FMEA对胃管留置过程中可能出现脱管的原因进行分析,计算危机值找出优先需要干预的因素,采取应对措施,从环节上寻找原因杜绝其脱管.结果危机值由FMEA实施前的1656分降至373分,危机值下降率为77.5%.结论 FMEA应用于预防胃管意外脱(拔)管中,能有效地降低脱管率.  相似文献   
4.
角膜塑形术[1](Orthokeratology或Ortho-K或OK镜)是利用硬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产生压力,使其弧度改变达到治疗近视目的.OK镜是采用美国航天技术,选用高透氧的高科技材料制成的特殊隐形眼镜,其针对每位患者每眼的多项检查数据,经电脑设计而专门订制的.其只需通过患者睡眠时戴镜,即可使白天视力改善或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混合性中风 ,又称中性脑梗死 ,是指脑梗死与脑出血同时存在 ,出血灶和梗死可同时发生 ,部分异时发生。有学者按脑出血和脑梗死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 ,将其分为 3型 :梗死 -出血同时型、梗死 -出血型、出血 -梗死型〔1〕。CT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现分析 2 2例混合性中风的CT表现 ,着重探讨其影像学诊断及对临床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 14例 ,女 8例。年龄 48~ 80岁 ,平均 6 5岁。有高血压病史者 15例。均行 1次以上CT扫描。采用SHIMADZU45 0 0和GEProspeedAdvantageCT装置。层厚 5~ 10mm ,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矫正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稳定 性及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情况。方法:描述性纵向研究。对2016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37例 高度近视SMILE术后患者67眼(等效球镜度为-10.75~-6.25 D)做回顾性分析,于术前、术后1 d、 1个月、3个月、6个月行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眼压、眼轴、角膜地 形图等检查。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对手术前后数据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高度近视患者SMILE 术后6个月UCVA(LogMAR)为-0.1(-0.2,0),有效性指数0.83±0.20;BCVA(LogMAR)-0.2 (-0.2,-0.2),安全性指数1.03±0.16。术后1、3、6个月近视度数逐渐增加,术后6个月屈光度为-0.25 (-0.50,0)D,回退量为-0.25(-0.50,0)D。术后UCVA(LogMAR)与年龄呈正相关,术后屈光 度、回退量均与年龄呈负相关。角膜后表面Diff值术前为(0.030±0.006)mm,术后6个月为(0.046± 0.012)mm,较术后1个月降低,与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Diff值及ΔDiff值均与 角膜组织改变百分比mPTA呈正相关。结论:SMILE矫正高度近视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 测性和稳定性,但在术后6个月内仍有轻度屈光度回退,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患者。术后角膜后表面前移,术后3个月部分恢复,术中组织切削百分比较大者前移量较大。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观察了4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经溶栓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 性变化。1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1995~1999年住院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2例。全部病例同时具备以下二诊断标准:(1)心电图ST段抬高,病理性Q波形成。(2)血清心肌酶学(CPK,SGOT,LDH)活性升高,至少超过正常值一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入院后进行溶栓治疗(尿激酶1.5 ×10~6U)和肝素持续静脉滴注(500 U/h)。 方法: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分别于起病3h、溶栓治疗后3h采血样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白塞病消化系统受累的发生率及临床表现。方法 对1994-01/2002-10哈医大二院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214例白塞病住院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有消化系统症状或实验室异常者达67例,占31.3%。23例以胃肠病变为首发或主要表现的白塞病病例中,误诊17例(64.7%),最易误诊为感染性疾病,其次为肿瘤。结论 白塞病消化系统表现发生率高,容易误诊,临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IBS病人的认症知识,阻断心因性因素与临床症状之间的恶性循环,找出病因,因病施治,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开展认知教育,追踪观察,因人而异,分层治疗,观察药物的疗效。结果 通过观察,发现心理治疗配合药物治疗其疗效明显示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单纯药物治疗优于放弃治疗病人。结论 精神因素是48例IBS病人的主要病因,心理治疗是主要手段,应提高消化科医生的整体技术和认知技巧。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人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指标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人发病早期止凝血系统的变化及血栓形成的原因、发生机制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t-PA、PAI活性) ,Laurell免疫火箭电泳法(vWF∶Ag、AT-Ⅲ含量) ,凝血酶空斑法(AT -Ⅲ∶C)对冠心病人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检测。结果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 :AMI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PA、PAI、vWF∶Ag、AT-Ⅲ∶C、AT-Ⅲ∶Ag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 .001)。UA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WF∶Ag、AT-Ⅲ∶C有显著性差异(P<0.05) ,而t-PA、PAI、AT-Ⅲ∶Ag无显著性差异。AMI与UA组比较t-PA、PAI、AT-Ⅲ∶Ag有极显著性差异(P<0 .01) ,vWF∶Ag、AT -Ⅲ∶C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MI有纤溶系统抑制 ,凝血系统功能亢进等多因素异常。而UA是凝血系统功能亢进、纤溶系统变化不明显 ,这可能与冠心病的病情发展和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