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妇科阴道炎分泌物病原菌(体)的检测,了解女性阴道炎病原菌感染的现状。方法:就4年来诊断为阴道炎的妇科患者宫颈分泌物、阴道分泌物检出病原菌如淋球菌、霉菌、滴虫、解脲脲原体等,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感染人群的年龄分布主要在20—50岁;前2年病原菌以淋球菌、霉菌、滴虫为主。后2年以解脲脲原体为主,其发病率有前2年的11.0%,上升到后2年的31.7%。另外在检验中发现,有1/3的病例在实验室未找到致病菌。结论:后2年的解脲脲原体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只进行以上的四种病原菌的检查是不够的,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深部真菌感染高危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十余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大量使用,恶性肿瘤的放疗及化疗,各种侵入性医疗措施的增多,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对该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显得日益重要。为了解深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以便对可控因素进行控制,对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07年1~12月间具有完整临床资料且有微生物依据的120例深部真菌感染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兰州地区2006-2011年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及其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液体培养法检测支原体属及其对12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 2006-2011年支原体属检出率分别为52.5%、58.5%、46.9%、51.0%、47.9%、52.7%;单一解脲脲支原体(Uu)感染比例最高(96.3%~65.0%),其次为Uu、人支原体(Mh)混合感染,且所占比例逐年上升(2.2%~34.0%);支原体属对12种抗菌药物敏感性逐年下降,对克拉霉素、交沙霉素、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敏感性高,对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低,螺旋霉素、环丙沙星敏感性最低.结论 兰州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Uu合并Mh感染逐年升高;克拉霉素、交沙霉素是目前兰州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螺旋霉素、环丙沙星不适宜支原体属感染治疗的经验性用药,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土壤、水和空气中的革兰阳性芽孢杆菌.本院于2005年7月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27岁,因间断头晕乏力、鼻衄3个月余、高热10 d、头痛1周,于2005年7月6日入院.初步诊断: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实验室指标:血常规WBC 0.5×109/L,血液和骨髓细菌培养2次分离出蜡样芽孢杆菌.先后给予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感染得到控制,患者后因脑出血,引发脑疝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使性传播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又要防止误诊的现象发生。方法对患者严格按无菌操作取样接种培养,做微生物学鉴定。结果经培养分离的纯菌落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下形态学观察及生化反应等手段鉴定为不动杆菌,排除淋球菌感染。结论不能仅凭查到少数几个G-双球菌,就确诊为淋病,必须严格取样做细菌培养,以确保提供可靠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在深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显色鲎试验检测22例患者及40例健康人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调查其与深部真菌感染诊断的关系.结果 深部真菌感染组的血清(1-3)-β-D-葡聚糖水平(133.60±312.85)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1.58±18.91)pg/ml,P<0.005;使用80 pg/ml为临界值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82%、92.50%、85.71%、90.24%;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5,可信区间为0.890~1.001.结论 血清(1-3)-β-D-葡聚糖可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