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急腹症,诊断通常不难。本组曾收治2例罕见的急腹症,其临床症状与体征酷似急性阑尾炎,因而导致误诊。现将病例报告、分析如下。[例1]女,80岁。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呕吐、畏寒、发热15h入院。查体:T38.7℃,全腹肌较紧张,压痛(+),反跳痛(+),以右下腹明显,未触及色块。WBC15.9×109/L。诊断:急性阑尾炎。即行手术,右下腹直肌探查切口,见阑尾正常,向上沿长切口,探查见胆囊完全游离,胆囊颈管扭转,胆囊肿胀坏疽变黑,行胆囊切除术。术后诊断:胆羹扭转并急性坏植性胆囊炎。治愈。[例2]男,27岁。因转…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青年人大肠癌的误诊原因,以便早期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青年人大肠癌的诊断及其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直肠癌36例中被误诊为结肠炎7例,痔疮并出血5例,痢疾3例,肛周脓肿并肛瘘2例;结肠癌26例中被误诊为阑尾周围脓肿3例,结肠炎2例,缺铁性贫血1例。误诊率37.1%。结论 青年人大肠癌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其治疗水平有赖于对这些特征的认识,力争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病人的手术时机及死亡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ACST病人的治疗及予后情况。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10例。在中毒性休克6h内行手术者全部存活,超过24h8例,除1例幸存外,余7例均于术后1~4d死于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ACST病人应在出现休克或精神症状之前采用手术治疗,越早手术效果越好;延误手术时机、严重并发症、高龄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术中甲状腺不同切除体积与原发性甲亢患者远期复发、甲减、康复分布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8年10月我科收治的原发性甲亢并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的45例患者。男6例(13.3%),女39例(86.7%);年龄20~70岁,平均(41.9±7.8)岁;BMR分度:Ⅱ度27例(60%),Ⅲ度18例(40%)。使用CT(GE64排螺旋)进行增强扫描并计算甲状腺体积,按照甲状腺切除百分比X(%)进行分组:X1,80%(含)~85%;X2,85%(含)~90%;X3,90%(含)~95%;X4,95%(含)~100%。随访6个月,统计术后复发、甲减、康复的患者数量。运用SPSS22.0软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期间,45例患者术后复发2例(4.44%)、术后甲减3例(6.67%)、术后康复40例(88.89%)。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切除百分比是影响患者术后复发、加减、康复的重要因素,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X1、X2组术后复发例数最高,X4组术后甲减例数最高(P 0.05)。X2、X3两组患者术后康复例数最高,而两组之间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甲状腺切除百分比与复发、加减、康复患者分布状态之间关系密切。甲状腺切除百分比位于85%~95%的患者术后康复较佳,能够明显减少术后复发或甲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病例报告 例一 患者男,72岁,因阵发性脐周腹绞痛3天伴头昏、出冷汗6小时于1996年4月2日入院。既往因冠心病、高血压多次住内科治疗。外科门诊拟诊“急性阑尾炎穿孔?”收入院。体检:急性病容,面色苍白,血压12/9kPa,心率120次/分,心律不整,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3/6级,腹稍胀、软,全腹轻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化验检查:白细胞15×10~9/L,血红蛋白90g/L。经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样液体,决定手术探查。开腹后有血样液体溢出,共吸出1500毫升。肠系膜上动脉空肠一分支破裂,血肿嵌于破裂肠系膜动脉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84年3月至1992年10月共行肝内胆管结石手术122例,占同期各种胆石病手术24%。此122例术后有12例再入院,死亡1例,病死率0.82%。如何较正确对待肝胆管  相似文献   
7.
应用善得安加肠外营养治疗胰瘘9例,用药后瘘口愈合时间最短1例为6天,7例为8 ̄14天,最长1例为28天。主为善得定能缩短胰瘘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的血清瘦素(LEP)、可溶性瘦素受体(sOB-R)的表达及两者联合游离瘦素指数(FLI)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70例经病理确诊的初诊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良性乳腺病患者(良性乳腺疾病组,n=50)及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n=50)的血清,检测其血清LEP及sOB-R的表达,并经体质量指数(BMI)校正后分析以上两个指标。将乳腺癌组的试验数据与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LE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良性乳腺疾病组(P0.05),而sOB-R明显降低(P0.05)。经校正,LEP的表达仍存在组间差异(P0.05);而sOB-R的组间差异消失(P0.05)。乳腺癌组绝经后患者的LEP表达、FLI均与患者的pTNM分期及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且绝经后发生转移、Ⅲ、Ⅳ期患者的LEP水平分别高于无转移及0~Ⅱ期患者(P0.05)。结论检测乳腺癌患者的血清LEP及FLI可能是潜在的评估临床病理的指标,LEP可能促进了绝经期后乳腺癌患者的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整合素α3、β1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并进行临床病理学评估。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2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整合素α3、β1的表达。结果在非肿瘤乳腺组织中,整合素α3未检出有阳性表达,整合素β1的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率为25%(8/32);原发灶癌细胞整合素α3、β1的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率分别为36%(12/32)和81%(26/32)。结论整合素α3、β1与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其表达的检测对乳腺癌的浸润程度、转移特性及预后翔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