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8年世界上第1例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应用临床获得成功,已成功挽救了许多病人的生命。我科自2000年1月~2004年月共收治64例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入院后给予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应用护理程序对其实施系统化身心整体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朱燕双 《华西医学》2005,20(3):550-550
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疾病,是常染色体造成的显性的遗传病,常累及骨骼、眼及心血管系统:从医学角度看,遗传疾病是由遗传物质基础(DNA)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患者一般都能正常出生,但在正常生活条件下身体器官系统表现出功能障碍:我科共收治8例确诊马凡氏综合征患者,由于患者文化水平低、对医学知识缺乏,导致不能主动配合治疗,不能正确自我保健。我科根据患者及家族的情况进行以下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中老年患者人工心脏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64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人工心脏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中老年患者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有感染、出血、电极脱位、肺部感染、皮肤破损、便秘、排尿困难、睡眠质量下降。结论术前皮肤准备。大、小便床上训练。术后加强基础护理,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及贯穿于整个住院过程中护患、护士及家属良好的沟通,做好预见性护理,及时发现早期症状,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健康教育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久型心脏起搏器埋藏术目前已成为抢救和治疗危及生命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重要措施,最大限度地辅助心脏恢复并保持其基本的节律活动,以达到克服传导障碍,消除缓慢和快速心律失常的目的。但由于患者对起搏器的相关知识不了解或了解甚少,我科护士有计划地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进行系统化健康教育,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1例射频消融术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射频消融电流首次用于临床的导管消融进行心律失常的治疗,因为它只产生可控性心肌组织小范围损伤,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迅速引起人们的兴趣,此后10多年期间得到极大的发展,已经成为快速心律失常的常规治疗手段。我科五年来开展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共有160例,仅有1例在手术过程中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减少及防止血液科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减少医疗纠纷。方法通过对非计划性拔管患者的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降低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提高PICC的临床使用价值。结论 PICC在血液内科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加强PICC的导管维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心脏介入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介入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由于外周大动脉受到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传人血管运动中枢,抑制交感神经和激活副交感神经传出纤维,导致心率减慢和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出冷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我科2000年1月-2003年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 I)早期死亡率高,一旦确诊,应紧急处理,保护心脏功能,改善心肌顺应性,缩小梗死范围,改善预后。我科于2003年12月~2004年12月对收住的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3年12月~2004年12月收住本科的心肌梗死患者,且在发病12h内入院者,共58例,其中男40例,女18例,年龄45~75岁,平均(58·8±9·6)岁。前壁心肌梗死38例,下壁心肌梗死16例,正后壁心肌梗死4例,发病后6h内入院者38例,余20例发病后6~12h入院。58例患者诊断标准、溶栓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是因心率突然急剧加快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已成为临床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并发症也非常少犤1犦。我院自1994年开展射频消融术以来,共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82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2例,男44例,女38例,年龄67~114岁,病史2~25年。其中无器质性心脏病者72例,伴有冠心病者10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6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7例,房速2例。1.2方法在常规消毒、局麻后,经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采用我院飞利浦H5000D SA血管造影机的监测下,分别在冠状静脉窦、右心房、右心室、希氏束处放置电极导管用以标测定位,确定引起心动过速的异常结构的靶点,然后用美国先进48导生理记录仪,美墩力射频消融仪的射频消融导管在该处局部释放高频电流,在短时间、小范围内产生很高的温度,通过热效能,使局部组织内水分蒸发,干燥坏死,以达到根治的目的。1.3结果本组82例患者经术后随访1~6个月,其中有8例复发,经第2次消融成功,2例在停止放电后2h后出现1度和2度一型室传导阻滞,心...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