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职业性苯中毒病因及早期诊断指标.方法从208例苯作业工人中选取20例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和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者,分为高浓度(34~582mg/m3)接触组和低浓度(8~32 mg/m3)接触组,每组各10例;另设10例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各组骨髓单个核细胞早期凋亡指标Annexin V及调控凋亡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4、IL-6和干扰素(IFN)-r的水平.结果(1)低浓度、高浓度苯接触工人淋巴细胞微核率分别为0.149%、0.308%,均高于对照组(0.06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2)低浓度组骨髓单个核细胞Annexin V阳性表达水平(0.70%±0.16%)与对照组(0.68%±0.22%)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高浓度组骨髓单个核细胞Annexin V阳性表达水平(1.16%±0.19%)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者IL-4表达水平增高,且与淋巴细胞比例呈相关(r=0.616),差异有显著性(P<0.05);IL-2、IL-6、IFN-r表达水平减少,与淋巴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16,-0.689,-0.42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骨髓单个核细胞Annexin V可作为苯作业工人和慢性苯中毒患者的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2.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李  朱淼勇 《河北医药》2006,28(6):473-474
目的探讨MCS 血细胞分离机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中的使用.方法总结12例27次采用MCS 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分析采集成功率、血液学参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12例共采集27次.其中1例采集1次;7例采集2次;4例采集3次;每次循环血量为121~198 ml/kg,平均159 ml/kg;每次采集时间210~386 min,平均287 min;采集过程顺利,每例采集的单个核细胞(MNC)均>2.0×108/kg,CD34 细胞>2×106/kg,全部病例均获造血功能重建,无移植相关死亡;27次采集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8次,男1次,女7次,均为枸橼酸盐毒性反应;快速回输复苏后的造血干细胞,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MCS 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方法可靠,平均2.2次采集可达到临床治疗要求.  相似文献   
3.
血友病A患者丙肝感染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血友病A患者血液传播性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现状。方法对经本院确诊的56例血友病A患者进行了ALT、抗-HCV检测,并与2004年本院输血、手术前检测结果(对照组)共8429例做对比分析。结果56例血友病A患者的ALT、抗-HCV阳性率分别为19.64%、35.71%,对照组ALT、抗-HCV阳性率分别为3.44%、0.61%,血友病A患者的ALT、抗-HCV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005)。结论血友病A患者是HCV感染的高危人群,且HCV感染是血友病A患者肝功能受损的主要因素,1995年以后诊断的血友病A患者丙肝的发生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的有效母细胞细胞数量和浓度,评估移植后骨痂形成的数量及临床愈合率。方法在40例无感染的萎缩性胫骨骨不连患者双侧骼嵴前部吸取骨髓后,经细胞分离器进行浓缩,然后注入骨折断端。每个骨折部位均注入20cm^3的浓缩骨髓。其母细胞数量通过纤维母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数量仪来测定。其形成的矿化骨的数量通过CT扫描与注射后4个月复查的CT扫描结果之间的比较来确定。结果每例骨不连部位注入的纤维母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数量平均为51×10^3。40例中有33例骨折愈合,愈合组患者注入的骨髓母细胞都在1500个/cm^3以上,平均含母细胞数为(54962±17431)个。然而在7例仍然无法愈合的病例中,注入的骨髓母细胞浓度为(634±187)个/cm^3,细胞的总数量为(19324±6843)个,与愈合组相比不愈合组的细胞浓度和数量均较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1”“P〈001”)。4个月后CT显示矿化的骨痂数量为08~5.3cm^3(平均3.1cm^3)。统计学结果显示矿化骨痂的数量和纤维母细胞集落单位的数量及浓度均呈正相关(分别为“P=0.04”,“P=0.01”)。而愈合时间和纤维母细胞集落单位的浓度呈负相关(“P=0.04”)。结论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是冶疗胫骨骨干萎缩性骨不连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然而,其有效性与移植骨髓中母细胞的数量有关,自髂嵴获取的骨髓如果不经过浓缩处理,其母细胞数量并不能达到治疗骨不连的理想数目。  相似文献   
5.
Kikuchi病,又称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eadenitis),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发热、皮疹、关节痛、贫血、血沉加快、多浆膜腔积液等,酷似风湿性疾病,有时可与SLE、混合结缔组织病、成人Still病等疾病伴发。2005年12月,本院收治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Kikuchi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是恶性淋巴瘤的一种独立的病种,伴以血管中心性病变、血管破坏和坏死为主的病理学表现。1994年国际淋巴瘤研究小组将其命名为血管中心性淋巴瘤,1997年WHO淋巴瘤分类提议改为NK/T细胞淋巴瘤,2001年出版的WHO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新分类正式采用这一命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腹腔镜脾切除术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ITP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18例),分别行传统脾切除术和腹腔镜脾切除术,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疼痛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良效率为83.3%(15/18),对照组为79.2%(19/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2例(11.1%),对照组复发3例(1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ITP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疼痛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上较传统脾切除术有显著优势,但手术时间较长;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两者无区别,临床工作中应灵活掌握两种术式的适应证,以便达到最佳医疗及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AT)、蛋白C(PC)及游离蛋白S(FPS)在血友病出血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分别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及ELISA法检测72例血友病患者(血友病A 60例,血友病B 12例)及40例正常对照的AT、PC和FPS水平。结果血友病组和正常对照组AT均值分别为(296.24±59.26)g/ml和(229.35±23.41)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而两组PC[(5.17±1.31)g/ml和(5.26±0.96)g/ml]和FPS[(8.97±3.21)g/ml和(9.12±2.41)g/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血友病患者A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表明其抗凝活性增强,促进了血友病患者的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液成分输血在治疗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中的作用。方法根据29例产科DIC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指标给予不同的血液成分输血。治疗前后测定DIC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浆纤维蛋白原(F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TT)等指标并评价治疗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DIC患者PLT、Fg水平明显升高(P〈0.05);FDP、DD、TT水平明显降低(P〈0.05)。有效率为82.75%。结论血液成分输血治疗产科DIC患者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脐血输注前后甲胎蛋白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发现脐血富含造血干细胞及各种细胞生长因子,因而脐血输注在临床上已应用较多。文献较少报道脐血输注后可引起甲胎蛋白血症。我们对31例患者在输注脐血前、后进行了甲胎蛋白(AFP)动态检测观察,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1检测对象1.1足月产胎儿脐血标本: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