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血清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的表达水平,为ASD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0年12月—2021年6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选取45例ASD儿童及30例对照组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液相-串联质谱法对其外周血血清进行PUFAs含量测定;通过简易孤独症饮食行为量表(BAMBI)及自制膳食调查问卷了解ASD儿童与对照组饮食行为习惯及饮食结构上的差异,进一步分析ASD儿童血清PUFAs表达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ASD组儿童血清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花生四烯酸(AA)、亚油酸(LA)、总n-3 PUFAs及总n-6 PUFAs下降(t=2.81、2.04、2.94、2.33、2.11、2.63,P<0.05),其中EPA及AA下降明显(P<0.01)。ASD组儿童在拒食行为、与ASD特征相关喂养问题、食物谱狭窄及总分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儿童(t=2.93、13.42、2.22、8.40,P<0.05),ASD组儿童对饮食的总体兴趣低于对照组(t=2.70,P<0.05),尤其对鱼类的兴趣偏低(t=5.03,P<0.05)。结论 ASD儿童血清多数PUFAs含量比正常儿童低,可能与饮食行为及饮食偏好有关,补充PUFAs可能成为ASD儿童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社交技能教育与促进项目(PEERS?)对6~8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社交技能的干预效果,为该项目在我国小年龄组ADHD儿童中的临床应用提供证据。方法 将2021年3—11月于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确诊为ADHD的74名6~8岁儿童进行随机分组,干预组接受为期14周的PEERS训练,待干预组在干预组接受干预期间不接受干预。干预前、干预后14周分别使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小学生社会技能家长评定表、Weiss功能量表父母版(WFIRS-P)、长处与困难问卷(SDQ)进行评估。结果 在干预组接受14周训练后,SASC量表得分显示干预组的害怕否定评价(t=2.35)、社交回避苦恼得分(t=2.34)和量表总分(t=3.35)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且低于待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生社会技能评定量表得分显示干预组的交往意向(t=3.70)、群体威望(t=2.84)、社会敏感性(t=6.31)、掩饰性(t=2.34)、个体敏感性(t=3.10)、情感感受性(t=3.33)、表达技巧(t=5.95)、交往技巧(t=2.47)...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情况,为ADHD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4月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800例ADHD儿童为ADHD组,同时选取800例健康体检儿童设为对照组,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两组儿童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病史资料,采用单因素χ2检验比较ADHD组和对照组儿童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过敏性疾病共患时儿童ADHD患病风险及抗过敏治疗对ADHD症状的影响。结果 ADHD组儿童过敏性疾病患病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20,P<0.001);单一过敏性疾病组儿童ADHD患病风险OR值为1.681(95%CI:1.163~2.375),混合过敏性疾病组儿童ADHD患病风险OR值为2.494(95%CI:1.912~3.254);当ADHD患儿出现过敏症状时,58.2%的患儿ADHD症状较前加重,其中混合过敏性疾病组ADHD症状较前加重的患儿比例高于单一过敏性疾病组(60.6% vs.53.7%,χ2=434.161,P<0.001)。结论 ADHD儿童过敏性疾病患病率高于对照组;过敏性疾病增加儿童 ADHD的患病风险,过敏性疾病共患种类越多,ADHD患病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及冲动为主要症状,在学龄前期主要表现为多动。ADHD对患儿的学业成绩、人际交往、身心发育等多方面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并可持续到青春期或成年期。早期干预可以减轻ADHD核心症状,减少共患病发生率。目前学龄前ADHD的干预手段包括行为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ADHD核心症状,但无法改善学龄前儿童的社交和情绪问题,且药物副反应会造成成瘾、依从性差等问题。行为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儿的社交功能和情绪,减轻父母养育压力,且不存在药物副作用等问题,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本文对学龄前ADHD儿童的干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