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三种常用白纹伊蚊监测方法在登革热风险指示中的适用性。  方法  2017年12月~2018年7月,在广州市白云区两农村同时用三种监测方法进行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密度监测,并收集同期气象数据和登革热病例情况。  结果  幼虫和成蚊密度消长均受气温影响,各监测指标反映的白纹伊蚊密度消长趋势一致,但幼虫与成蚊密度存在差异。2017年12月-2018年2月,两监测点布雷图指数为5.66~24.53,指示风险为1~3级,诱蚊诱卵指数和成蚊密度指数分别为0~4.00和0~1只/人·h,指示风险均为0级;3月份,布雷图指数反映风险等级为3级,而诱蚊诱卵指数分别为2.13和3.77,风险为0级,成蚊密度指数分别为4只/人·h和6只/人·h,指示风险为1级和2级;4月份之后,各监测指标反映的登革热风险等级趋于一致。  结论  布雷图指数指示的登革热风险总是高于或等于诱蚊诱卵指数和成蚊密度指数指示的风险。诱蚊诱卵指数和成蚊密度指数能较敏感地反映白纹伊蚊的活动情况,指示登革热风险的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