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环胞素A(Cyclosporine-A,CsA)是瑞士Sandoz实验室于1970年从一些低等真菌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制备出的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物质,1974年被提纯。CsA是由1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环状多肽,分子量1202.63道尔顿,可抑制核酸前体的掺入和RNA合成,选择性地抑制T细胞增殖,具有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已广泛用于器官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mRNA在乳腺患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30例乳腺患组织nm23—H1的表达.结果:①淋巴结阳性的原发灶组织nm23—H1 mRNAA表达明显低于淋巴结阴性的原发灶组织,Ⅲ期乳腺患组织nm23—H1 mRNA水平较Ⅰ、Ⅱ期的明显低.②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与nm23—H1 mRNA的表达有显著性相关.结论nm23—H1基因mRNA表达强度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在乳胰患转移过程中,nm23—H1 mRNA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脐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增强CIK细胞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确认体外诱导出的成熟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 (CBDC )可以引发强大抗肿瘤免疫反应 ,CBDC培养 12d后用电镜分析形态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型。在不同培养时间 ,用3 H TdR掺入法检测CBDC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CIK )的扩增功能 ;用MTT法检测被CBDC激活的CIK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 ,体外诱导出形态典型的DC ,高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I、II类分子、CD5 4 ,也表达CD80、CD83、CD1a,不表达CD6 8。体外培养 12d成熟的CBDC ,能使CIK以最高的比率扩增 ,2种细胞最佳混合比为 1∶10时被激活的CIK杀伤BEL 74 0 2肝癌细胞的功能最强 ,最佳效靶比为 80∶1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小细胞肺癌(SCLC)肿瘤标志物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诊断价值,并与细胞角质蛋白(CYFRA21-1),癌胚抗原(CEA)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放射性免疫学方法和化学发光法测定24例SCLC,9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118例肺良性疾病患者血清NSE,CYFRA21-1和CEA.结果血清NSE对SCLC患者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7.5%、85.7%和85.0‰,SCLC患者血清NSE水平高于NSCLC(p<0.05),SCLC患者血清NSE灵敏度明显高于CYFRA21-1和CEA(p均<0.01). NSE与CYFRA21-1或CEA联合可提高敏感性.血清NSE水平在SCLC患者化疗前高于正常,化疗后3周升高明显,缓解后降至正常.结论 NSE是一种有效SCLC肿瘤标志物,与CYFRA21-1或CEA联合可提高敏感性,有效性,血清NSE水平还可精确地反映SCLC患者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5.
超抗原是指一些细菌或病毒编码的蛋白分子,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大量的淋巴细胞克隆.作为一种强大的T细胞激活剂,超抗原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其特性及目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恶性肿瘤含急、慢性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化学药物治疗 (简称化疗 )或放射治疗 (简称放疗 )。其疗效除了依赖肿瘤细胞的敏感性外 ,杀伤性在一定范围内也与治疗效量密切相关。但大剂量化疗或放疗均有引起骨髓衰竭的致死性副作用 ,故受限的主要因素是其对造血的抑制。因此在大剂量化疗 (或放疗 )后给予异体造血干细胞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的支持 ,以促进造血的恢复是很有意义的[1] 。外周血中有造血干细胞已为近百年来熟知的事实 ,但因其含量少 ,移植应用上进展缓慢。近些年来有了有效的动员方法 ,使采集造血干细胞成为可能。 1980年以来 …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生物小分子 ,一种生物信使 ,在神经信息的传递、血管调节以及免疫功能的调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其活性在心血管、呼吸系的生理过程中已经得到肯定。随着研究的深入 ,NO与肿瘤生物学的关系 ,特别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亦引起注意。现就这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NO的产生NO是由细胞内的NO合成酶 (NOS)催化精氨酸 (Arg)而生成 ,NOS在不同的动物和组织中存在着较大差异。研究发现 ,NOS至少有 3种同功酶[1] ,一种是神经型NOS(nNOS…  相似文献   
8.
广州地区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人群发生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998-2001年新诊断的原发性肺癌病例445例按性别、年龄l:l配对选取445例健康者进行对照研究、问卷调查、建立数据库、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32个暴露因素与肺癌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肺癌有9个主要危险因素和1个保护因素,他们是:1)吸烟OR及95%CI为3.19(2.18~4.67);2)被动吸烟来源于父亲OR为2.43(1.5l~3.90);3)被动吸烟来源于配偶OR为2.33(1.26~4.30);4)肺结核病史OR为2.36(1.13~4.94);5)家庭用煤为燃料OR为3.44(1.38~8.57);6)常食用腌、酸菜OR为3.83(2.34~6.27);7)常食用咸鱼OR为4.49(2.86~7.06);8)经常下厨用猛火炒菜OR为4.45(3.03~6.56);9)职业接触金属类毒物OR为8.76(2.28~33.64)。10)经常体育锻炼OR为0.59(0.33~1.06),可能是一个候选的保护因素。结论:肺癌的发生与多种暴露因素有关,从其病因学来看,肺癌是可以预防与控制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年龄相关microRNA-486-5p(miR-486-5p)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MSCs)衰老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microRNA芯片和real-time PCR检测供体年龄对h MSCs中miR-486-5p表达的影响;通过转染miR-486-5p模拟物或抑制物,过表达miR-486-5p或抑制其表达;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miR-486-5p对h MSCs衰老的影响;通过siRNA研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对h MSCs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端粒酶活性及衰老的影响。结果:随供体年龄增加,h MSCs中miR-486-5p的表达增加。过表达miR-486-5p可促进h MSCs衰老。相反,抑制miR-486-5p的表达可减少h MSCs的衰老。SIRT1及TERT随供体年龄增加而表达下降,直接抑制SIRT1的表达可减少TERT表达,抑制端粒酶活性,促进细胞衰老。同时抑制miR-486-5p和SIRT1的表达,使miR-486-5p失去对h MSCs端粒酶活性及衰老的调控作用。结论:miR-486-5p通过抑制SIRT1,减少h MSCs端粒酶活性,促进h MSCs衰老。  相似文献   
10.
门冬氨酸鸟氨酸对肿瘤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对恶性肿瘤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本院肿瘤科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化疗加门冬氨酸鸟氨酸护肝组(n=51)与单纯化疗组(n=51),护肝组在化疗前1 d及化疗中每日静脉滴注7.5 g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期间每2周复查肝功能.结果:护肝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比较,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低,分别为10.8%和29.4%(P<0.05),护肝化疗组无Ⅲ/Ⅳ度肝功能损害,经秩和检验证明两组肝功能损害程度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化疗联合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可预防并减少化疗对肝脏的损害,提高病人对治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