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观察硝普钠对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及脑血管痉挛的安全性。方法选取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89例,分为硝普钠组73例,对照组116例。严格将血压控制到160/100 mmHg以下,比较两组患者的再出血及脑血管痉挛死亡例数。结果硝普钠组和其他降压治疗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死亡例数和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点硝普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预防再出血的应用中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左右两侧基底神经节区病变致脑卒中后抑郁发生情况的侧别间差异。方法:左侧或右侧基底神经节区出血的患者各50例,详细测查其情绪状况。结果:左侧50例合并卒中后抑郁39例,右侧50例合并卒中后抑郁14例,左侧高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看,左侧基底神经节出血组的总分集中在26分左右,而右侧基底神经节出血组的总分集中在11分左右,左侧组得分明显高于右侧组。结论:左侧基底神经节损害合并卒中后抑郁发病率高于右侧,左侧基底神经节区出血致抑郁程度重于右侧。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发病率较高,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脑梗死的发病与血管壁、血流动力学及血流状态等多种因素有关。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是全身动脉硬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病因,它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门诊体检中心高血压患者33例及健康对照3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并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高血压患者33例,有颈动脉斑块者20例,无颈动脉斑块者13例;健康对照组30例,有颈动脉斑块者5例,无颈动脉斑块者25例。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最高,其次为有高血压无斑块组,再次为无高血压有斑块组,无高血压无斑块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最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类药物卡托普利对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的调节作用,探究其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动物模型,并应用卡托普利进行治疗,于20周末采集大鼠肝组织及腹主动脉血.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分别采用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1)模型组大鼠血清AST、ALT与对照组相比升高(P=0.000),与模型组比较,ACEI高、中剂量组血清ALT表达水平均降低(P=0.000;P=0.010),ACEI高剂量组血清AST表达水平降低(P=0.032).(2)模型组大鼠肝组织Collagen-Ⅰ和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均升高(P=0.000),与模型组比较,ACEI各治疗组上述指标表达水平均降低(P=0.000).结论:卡托普利能够改善肝纤维化大鼠的肝功能,缓解肝纤维化程度,该作用与其抑制HSC的激活并下调肝组织Collagen I和α-SMA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transient global amnesia,TGA)是指患者短期内突然不能接受新的信息而保留远期记忆,常在24小时内缓解的一种综合征[1~3]。TGA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 attack,TIA)中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少见,现报告我院收治的3例患者如下。1资料例1:女,65岁,入院当日早晨起床后一切正常,与邻居正常交谈,入院前3小时,患者仍可以正常行走,言语流利,问话回答正确,但被发现刚说完话及刚做过的事不能记起,经常反复向周围人问“我刚才说什么了?”,但能记起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事,对时间及方位、空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硝普钠对预防急性脑出血再出血的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79例,分为硝普钠组31例,对照组48例。严格将血压控制到160/100 mmHg以下,并于发病后3 d内和21 d复查头CT,如有病情变化,随时查头颅CT。于发病后21 d将两组患者的再出血死亡例数进行比较。结果:硝普钠组和其他降压治疗组脑出血患者再出血死亡例数和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点硝普钠对急性脑出血预防再出血的应用中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水平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30例,分别作为病例组与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测定颈动脉内-中膜(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厚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研究对象血浆CTGF水平。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浆CTGF水平(1.47±0.21)μg/L高于对照组(0.73±0.25)μg/L(P〈0.01);颈动脉彩超显示,病例组患者颈动脉IMT(1.20±0.21)mm高于对照组(0.91±0.25)mm(P〈0.01);有斑块组血浆CTGF水平(1.40±0.31)μg/L高于无斑块组(0.87±0.39)μg/L(P〈0.01)。结论:血浆CTGF水平增高与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密切相关,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发作性运动诱发运动障碍或称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指痉症,以突然运动触发发作性肢体随意运动障碍、不伴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早期报道以家族性较多见,散发病例的报道尚不多见.现报道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溶栓疗法是目前急性脑梗塞最有前途、最有希望的根本性治疗方法之一。但这一疗法开展的并不理想,其中一个主要因素为溶栓疗法存在最致命的并发症:颅内出血,它使溶栓疗法受到了限制。本文就我院1996年以来行溶栓治疗的60例患者中出现颅内出血的11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探讨。1临床资料1996年10月至2005年9月,我科共对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所选病例均符合溶栓适应症而无溶栓禁忌症。患者年龄43~75岁,平均57.8岁,其中70岁以上4例。24例既往有高血压史,16例入院时血压超过180/100mmHg;37例有糖尿病史,5例有冠心病房颤史,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