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 克山病是一种以扩张型心肌病为临床主要症状的地区流行病,原因不明.本文旨在分析近10年来国家级克山病监测点甘肃西和县杨庄高血压与克山病的的流行情况.方法 按照<克山病监测方案>,每2年在该监测点开展1次普查,包括询问病史、测量血压、描记心电图等.连续跟踪13年.结果 1)杨庄克山病区13年累积的高血压总检出率(即患病率,下同)大于克山病检出率(高血压检出率13.4%比克山病检出率10.7%,χ2=8.555,P=0.002);2)克山病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比非克山病人群高(Z=-2.43,P=0.015),克山病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非克山病人群,是非克山病人群的1.7倍(166.3%比99.1%);3)13年克山病检出率增长2.3倍,总增长速度132.8%,低于高血压增长速度;4))13年克山病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检出率增长3.4倍,总的增长速度为240.0%,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同期水平;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杨庄克山病检出率增长缓慢,但是高血压检出率增长迅速;高血压检出率增长迅速是否与克山病区地域及人群原有心血管患病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哺乳期妇女尿碘浓度的稳定性,评价其碘营养。方法 2012年4~5月选择碘盐覆盖良好的甘肃省临夏县尹集乡,连续跟踪采集3次自然饮食和生活状态条件下哺乳期妇女间隔10 d随机1次性尿样。采用过硫酸铵消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方法(WS/T 107-2006)检测尿碘含量。结果 3次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88.13μg/L、185.0μg/L和172.9μg/L,尿碘中位数和频数构成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一个体3次尿碘在同一水平的比例占9.2%(29/184),两次尿碘浓度在同一水平的比例均〈20%;以第1次检测结果为基准,第2次尿碘浓度在〈150μg/L、150~250μg/L、250~500μg/L和〉500μg/L同一水平的符合率分别为53.2%、36.5%、31.3%和14.3%,第3次尿碘在〈150μg/L、150~250μg/L、250~500μg/L和〉500μg/L四个水平的符合率分别为44.2%、23.1%、16.7%和0.0%。结论在自然饮食和生活状态下,同一个体不同时间尿碘浓度的符合率低,一致性差,但总体3次尿碘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因此一次性尿碘浓度不能对个体碘营养作出正确评价,但能够反映群体的碘营养水平。根据尿碘浓度判定,在目前碘盐落实的情况下,调查点的哺乳期妇女碘营养适宜。  相似文献   
4.
临夏回族自治州是甘肃省碘缺乏病重病区之一.为全面评估该地区碘缺乏病现状,为实施因地制宜的补碘措施提供依据,2006年5月在自治州内的7县1市开展了调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碘盐对改善儿童碘营养的作用和甲肿复原的影响。[方法]选择100户有8~9岁儿童的家庭免费供应合格碘盐12个月,分别于供碘盐前、供碘盐1、2、3、6、9、12个月及停止供碘盐后6个月,检测尿碘水平;供碘盐前、供碘盐12个月及停止供碘盐后6个月B超测量甲状腺容积。[结果]实验前甲状腺肿大率为36.5%,12个月后降至4.4%,停止供应碘盐6个月继续降至2.2%;供碘盐期间尿碘中位数均保持在200 ̄300μg/L之间,停止供应碘盐6个月后尿碘中位数下降到112.5μg/L。[结论]在中度缺碘的病区,稳定供应合格碘盐能够保证人体碘营养;供碘盐后12 ̄18个月可使甲状腺降到正常;与尿碘指标相比,甲状腺肿指标在判定碘缺乏上具有滞后性。  相似文献   
6.
临夏回族自治州是甘肃省碘缺乏病重病区之一.为全面评估该地区碘缺乏病现状,为实施因地制宜的补碘措施提供依据,2006年5月在自治州内的7县1市开展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9县市重点人群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甘肃9县、市重点人群(小学生、育龄妇女)对碘缺乏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相应的行为,以制定高效,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方法:对甘肃省9县、市的999名小学三、四、五年级学生及1005名育龄妇女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对缺碘致智力损伤,缺碘致甲状腺肿,碘盐是碘缺乏病主要预防措施的知晓率分别为27.5%、59.7%、70.3%,育龄妇女分别为33.3%、53.6%、59.0%,学生碘缺乏病知识来源于教师,电视,医生、父母的比率为52.8%,34.3%,27.9%,21.1%,育龄妇女的碘缺乏病知识来源于村医、电视、宣传单,亲戚朋友的比率分别是44.8%、31.2%、26.0%、22.5%。有70.0%左右的学生和育龄妇女不知道缺碘能够造成智力损伤,40.0%的育龄妇女不知道食用碘盐是主要的预防措施。结论:重点人群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的核心信息知晓率低,学校-学生-家庭链及村医-育龄妇女链是最有效的碘缺乏病健康健康信息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甘肃省碘盐措施落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方法按照《甘肃省碘缺乏病监测实施方案》执行。结果2008年甘肃省碘盐监测有效率100%,居民户碘盐覆盖率98.33%,合格碘盐食用率96.15%,盐碘中位数30.58 mg/kg,变异系数23.7%;5个县合格碘盐食用率〈90%,34个县盐碘变异系数〉20%;20个县进行了定量和半定量检测,3个县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精制盐合格率98%,粉洗盐合格率90.4%。结论甘肃省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了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但仍有部分少数民族贫困县存在非碘盐问题,加碘盐尤其是粉洗盐的均匀度还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贫困地区农村孕妇和婴幼儿碘营养状况,探索消除碘缺乏危害应采取的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通过追踪监测与补碘措施,观察补碘对婴幼儿的大脑和体格发育的影响.结果经干预后,试点乡儿童身长和体重的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对照乡的分布是一个严重的负偏态分布,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身长偏低的儿童高出正常分布25%,体重偏低的儿童高出正常分布7%.试点乡儿童发育商的均值显著高于对照乡,试点乡儿童发育商的均值略高于理论值(105)(t=4.78,P<0.01),对照乡儿童发育商的均值显著低于理论值(t=8.701,P<0.01);试点乡儿童发育商的分布接近正态分布,对照乡儿童发育商的分布为负偏态分布;儿童发育商在下等和中下等的比例,试点乡与对照乡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与1999年基线调查的结果比较,试点乡儿童发育有了明显提高,而对照乡无显著变化.结论在碘盐不落实的地区,育龄妇女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碘,尿碘中位数低于100μg/L;由于非碘盐的冲击,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仅为50%左右,缺碘影响了儿重的脑发育,智力明显受损;在贫困地区农村,通过对育龄妇女(孕前-孕早-孕中-孕晚-哺乳)及其孩子(半岁-1岁-1.5岁-2岁)碘营养跟踪监测和补碘的碘营养保障工作,有效地改善了这一地区重点人群的碘营养;通过补碘一项干预措施,就使试点乡婴幼儿的大脑和体格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进一步证实缺碘是导致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甘肃省小学生和育龄妇女碘缺乏病知晓率情况,评价健康教育在防治碘缺乏病中的作用。方法按照《中央补助地方甘肃省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技术方案》要求,在全省选取29个项目县(市、区),在每个项目县(市、区)选择3个项目乡开展具体的健康教育活动;在项目实施前后,分别调查小学生和家庭主妇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结果各项目县(市、区)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后,小学生和育龄妇女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大幅度提高,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由基线调查的70.82%上升为效果评价的94.14%,平均提高23.32个百分点;育龄妇女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由基线调查的60.53%上升为效果评价的87.38%,平均提高26.85个百分点。结论健康教育活动可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家庭主妇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增强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