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大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48例大肠癌组织进行P53、PCNA检测.结果 P53、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93.8%,PCNA强阳性表达率达66.7%;P53阳性表达率及PCNA强阳性表达率与大肠癌组织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P53、PCNA对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预测其淋巴结转移趋势及判断预后有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细胞角蛋白-7癌胚抗原在胃癌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角蛋白 -7(CK7)、癌胚抗原(CEA)在胃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研究CK7、CEA在30例胃癌和2例正常人胃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 1、正常成人胃粘膜中无CK7和CEA的表达 ;2、30例胃癌中有11例表达CK7(36.7%)、28例表达CEA(93.33 %) ,而且CK7在分化相对较低的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率(66.7%)远高于高分化管状腺癌(16.7%)(p<0.05) ;CEA表达在胃癌组织浸润前缘的病例共有19例 ,其中发生淋巴结转移的13例(68.4 %) ,CEA表达的位置与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 ( p<0.05)。结论 CK7阳性细胞在胃癌组织中所代表的可能是一种分化程度相对较低的细胞 ,CEA阳性表达的细胞与具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胃癌细胞有密切关系。胃癌中CK7、CEA表达的特点可能对进一步研究胃癌形成的机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D44V6、PCNA在大肠癌中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关系。方法 52例经手术切除及淋巴结清扫的大肠癌病例,按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两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CD44V6、PCNA的表达。结果 本组大肠癌中有淋巴结转移的28例CD44V6阳性率及PCNA强阳性表达率均为75%(21/28),CD44V6、PCNA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CD44V6、PCNA蛋白在大肠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作为预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指标。其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胃癌及胃癌前病变p53蛋白、PC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癌及胃癌前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结果胃癌及胃癌前病变中p53蛋白、PCNA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胃粘膜(P<0.05).表达水平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到胃癌均呈递增趋势.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类型、侵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p53蛋白、PCNA表达对评估胃癌前病变发展趋势和判断胃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针吸细胞学激素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对42例乳腺癌患者的针吸细胞学涂片与组织切片检查结果对照。结果针吸细胞学涂片与其石蜡切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测的总符合率为83.3%、80.9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针吸细胞涂片检测激素受体结果与组织切片同样可靠。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安全性好,对不适合手术的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