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药物学基础》课程在教师团队、教材、教法等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双高”建设要求。文章研究临床主要科室用药重构《药物学基础》课程体系,以期加强临床科室用药护理教材建设,打造由学校专任教师和医院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共同参与的“双导师制”的临床科室用药护理教学团队,推动信息技术与临床科室用药护理课程的深度融合,使《药物学基础》课程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提供“教学内容与临床用药护理对接”的临床用药监护课程体系,更好地服务中职护理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2.
伽玛线3DCRT和IMRT的临床设计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临床肿瘤放疗的1种特殊形式,即γ线立体适形放疗(3DCRT)和适形调强放疗(1MRT)的设计和临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4例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7例。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0.5 g,每天2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晨起口服西格列汀0.1 g,每天1次。2组均持续用药4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血糖及肝功能,并观察2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98%(39例/47例)和61.70%(29例/4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HOMA-IR分别为1.06±0.08和1.13±0.11,HOMA-β分别为85.70±10.07和65.83±7.20,空腹血糖(FPG)分别为(6.07±0.76)和(6.66±0.80)mmol·L-1,餐后2 h血糖(2 h PG)分别为(8.63±1.07)和(9.36±1.40)mmol·L-1,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分别为(5.84±0.69)%和(6.39±0.77)%,谷丙转氨酶(ALT)分别为(30.76±3.77)和(38.37±3.72)mmol·L-1,谷草转氨酶(AST)分别为(34.06±4.04)和(40.20±4.69)mmol·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出现便秘2例,腹痛4例,上呼吸道感染4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28%(10例/47例);试验组出现便秘3例,腹痛2例,上呼吸道感染3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2%(8例/4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二甲双胍,能够降低HOMA-IR,提高HOMA-β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萝卜硫素对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2012年3月—2013年3月选择出生1~3 d的SD大鼠30只,进行心肌细胞培养。培养4 d后心肌细胞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阿霉素损伤组、萝卜硫素低剂量组、萝卜硫素中剂量组、萝卜硫素高剂量组各6只。作用48 h后行心肌细胞活力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心肌细胞凋亡率测定。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阿霉素损伤组心肌细胞活力、SOD活性[0.296±0.011、(2.296±0.011)U/L]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中、低剂量萝卜硫素组心肌细胞活力(0.491±0.014、0.411±0.012、0.341±0.052)、SOD活性[(4.452±0.014)、(3.981±0.012)、(3.341±0.052)U/L]高于阿霉素损伤组(P0.05);阿霉素损伤组MDA含量、心肌细胞凋亡率[(3.247±0.241)μmol/L、(50.8±2.2)%]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中、低剂量萝卜硫素组MDA含量、心肌细胞凋亡率低于阿霉素损伤组(P0.05)。结论萝卜硫素可通过其抗氧化及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作用对阿霉素所致心肌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局部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并区域适形调强(IMCRT)治疗的剂量效应.通过中药的辅助整合为中晚期肿瘤患者提供不同策略有效综合治疗的依据.方法:对手术失败或无手术适应症的空腔或浅表肿瘤患者,采用局部与区域的综合治疗手段,观察分析20min、30min、200J/cm2、300J/cm2、1次、3次光化物理疗法(PCT/PDT)不同时间、剂量、分次(TDF)与IMCRT和同步中医药治疗的量效关系.结果:PDT物理疗法与IMCRT和同步中医药治疗,随着TDF的变化有显著统计意义,PDT对中晚期肿瘤特别是空腔脏器患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肯定的,对梗阻型、放化疗失败的中晚期肿瘤患者有较高的姑息治疗价值.结论:采用PDT、IMCRT与中药不同策略的整合治疗,通过TDF的优化同步中医药的辅助方案,创伤性小、副作用少,可达到减毒增效带瘤生存的目的,使中晚期肿瘤患者"变不治为可治".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56例中年龄48~76岁,平均62岁。病程6~32个月,平均18个月。8例做过微波治疗,2例做过射频治疗,治后3~9个月内复发。12例伴有慢性细菌性炎症,久治不效。诊断标准:进行性排尿困难。肛门指诊示前列腺增大,中央沟消失。B超或CT检查除外前列腺肿瘤。2 治疗方法 患者取膝胸卧位,术者左手食指肛诊触及前列腺,右手持针,以牙科5号细长针头,在23点或1点处离肛缘0.5cm位置进针,刺入前列腺内约1~2cm。先注射1%奴弗卡因4ml,针头不动,更换针管,再注射地塞米松5mg,最后注射复方丹参6ml。隔日1次,左右交替,8次为1疗程。伴有细菌性炎症者,根据药敏每次局部注射相应抗菌素,并配合药物坐浴及全身用药。3 治疗结果 治愈(症状消失,前列腺体积较治前明显缩小并  相似文献   
7.
依达拉奉和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成本-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依达拉奉和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成本-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附属医院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疏血通组。两组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疏血通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后,比较两组的成本-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成本-效果分析中,疏血通组获得单位效果的成本最低。结论: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出发,在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基础上,采用疏血通注射液,可获得较好疗效且医疗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苦参素注射液对环磷酰胺所致大鼠全血细胞及骨髓造血功能影响.方法 选择SD雄性大鼠45只,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苦参素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苦参素组均给予环磷酰胺造模.造模第3天开始给药,苦参素组大鼠给予苦参素注射液.给药结束后,观察三组全血细胞和骨髓造血情况.结果 模型组大鼠体重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苦参素组大鼠体重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苦参素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模型组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苦参素组骨髓有核细胞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苦参素注射液能够减轻环磷酰胺所致大鼠全血细胞减少,改善环磷酰胺大鼠骨髓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elta-阿片受体激活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存活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分为4组,Ⅰ组(正常对照组),Ⅱ组(模型组):MSCs中加入放线菌素D;Ⅲ组(放线菌素D+SNC80组):MSCs细胞中加入放线菌素D和SNC80;Ⅳ组:MSCs细胞中加入放线菌素D、SNC80和Naltrindole。继续培养24 h后MTT法测定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法测定细胞凋亡;免疫印迹分析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 Delta-阿片受体激动剂SNC80可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但可被Delta阿片受体阻断剂Naltrindole抑制。结论 Delta-阿片受体激活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为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存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Cyberknife(射波刀)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多因子诱导自体细胞免疫疗法在肝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2例肝癌患者行射波刀治疗,其中36例同步CIK细胞免疫治疗,纳入观察组;其余患者纳入对照组.治疗后随访1~6个月,依照WHO肿瘤近期疗效标准评定近期疗效,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患者T淋巴细胞、T辅助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评定免疫功能的变化,综合探讨射波刀联合CIK细胞治疗肝癌的疗效.结果 中位随访期为5个月.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2.2%(观察组)和61.1%(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波刀联合CIK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均较对照组增强(P<0.05).结论 射波刀联合CIK细胞免疫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