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比较托拉塞米和呋塞米对心功能不全患者电解质、尿量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4例中、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托拉塞米组和呋塞米组,两组均同时给予常规心力衰竭治疗(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螺内酯),连用7d,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h尿量、测定用药前后血电解质水平及心功能分级评定。结果治疗24h后托拉塞米组尿量明显增加(3685±365.5)ml/d,多于呋塞米组(2764±350.4)ml/d,托拉塞米组和呋塞米组24h尿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后两组血钾均降低,但托拉塞米组血钾降低水平要明显低于呋塞米组(P0.05),两组对血钠、血肌酐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d后两组心功能分级改善总有效率托拉塞米组(97.3%)明显高于呋塞米组(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功能不全患者短期应用托拉塞米疗效肯定,利尿作用及对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心功能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呋塞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新发房颤患者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53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即刻检查CA125。对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的发生情况进行分组,分为窦性心率组与新发房颤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统计,分析导致心肌梗死后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拟订相关干预对策。结果:两组在年龄、高血压病史、吸烟史、左房内径大于50 mm、心功能Killip分级Ⅱ级、前壁心肌梗死以及CA125水平上,出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将上述有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其均是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新发房颤患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史、吸烟史、左房内径大于50 mm、心功能Killip分级Ⅱ级、前壁心肌梗死、CA125升高等均是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其中CA125水平升高与发病密切相关,临床应重视这一指标的相关检查,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左卡尼丁(Lcarnitine,LC)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CHF患者共58例,随机分为左卡尼丁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29例。对照组按现代常规心力衰竭治疗模式治疗,给予利尿剂、洋地黄、ACEI和(或)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左卡尼丁(sigma--tau生产,批号090020)2.0g/d,连续2周。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组间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及hs—CRP、LvEF。结果:治疗组NYHA分级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分钟步行试验两组治疗前后及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hs—CRP、LVEF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丁可以有效改善心功能,是治疗老年人CHF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予以患者PCI术后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32例,在急诊PCI术后静脉泵入盐酸替罗非班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中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等各项心功能指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后采用替罗非班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心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代莉  王慧智  田倩  王洪浩  方沛钰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434-2435,2439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IL-6、TNF-α、NO的变化水平情况,观察法舒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作用,探讨盐酸法舒地尔在心肌梗死炎症治疗方面的可能作用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未能接受溶栓或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法舒地尔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硝酸甘油、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调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治疗14d。[结果]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心功能的改善较对照组有效,血清炎症因子浓度水平与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状态呈负相关。[结论]法舒地尔能有效保护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存活心肌细胞,抑制心肌梗死急性期血清炎症因子峰值,从而减少炎症因子对心肌细胞的损害,并有效改善心功能,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测定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住院患者95例,根据有无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和非心力衰竭组,并选择同期15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分别测定3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 3组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NT-pro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326,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是快速诊断CHF的一个客观指标,为临床医师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204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替罗非班+常规治疗组103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101例)。在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的基础上,试验组给予替罗非班10μg/kg在3min内弹丸式注射,随后以0.1μg·kg-1·min。由微量泵持续泵人24h,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24h及30d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顽固性心绞痛、新发心肌梗死、死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h:2.9%比16.8%;30d:5.8%比25.7%,P〈0.01)。试验组肌钙蛋白T(cTnT)峰值水平及24h平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45±0.56)ng/L比(2.51±0.52)ng/L,(1.20±0.53)ng/L比(1.83±0.43)ng/L](P均〈0.01);72h心电图ST段恢复比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8.4%和31.6%,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2.1%和7.2%,两组之间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作为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NSTE—ACS的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与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治疗NSTE—ACS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_1R)通路通过激活蛋白磷酸酶2 A(protein phosphatase 2 A,PP2 A)导致大鼠肠系膜动脉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 NOS)磷酸化水平下调的机制。方法:采用体重160~180 g成年雄性SD大鼠90只,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大鼠肠系膜动脉。首先明确AngⅡ下调大鼠肠系膜动脉中e NOS(Ser1177)磷酸化的效应,将肠系膜动脉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和AngⅡ组,AngⅡ组用浓度为1×10~(-7)mol/L、1×10~(-6)mol/L和1×10~(-5)mol/L AngⅡ分别孵育离体大鼠肠系膜动脉血管6 h、12 h和24 h;然后进一步探讨AngⅡ使eNOS(Ser1177)发生磷酸化下调的分子机制,将肠系膜动脉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AngⅡ组和坎地沙坦(candesartan,CAN;AT_1R特异性抑制剂)+AngⅡ组(用1×10~(-5)mol/L CAN预处理大鼠肠系膜动脉血管1 h后,再用1×10~(-7)mol/L AngⅡ继续孵育12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肠系膜动脉中eNOS蛋白表达和eNOS(Ser1177)磷酸化水平,以及PP2Ac的蛋白表达、PP2Ac(Tyr307)磷酸化水平和PP2A内源性抑制蛋白I~2~(PP2A)的表达水平,并用PP2A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大鼠肠系膜动脉PP2A活性变化。结果:(1)与control组比较,AngⅡ孵育离体大鼠肠系膜动脉血管6 h、12 h和24 h后,eNOS(Ser1177)磷酸化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12 h组和24 h组eNOS(Ser1177)磷酸化水平下降均出现明显浓度依赖性,但不同浓度组间eNOS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2)与control组比较,1×10~(-7)mol/L AngⅡ孵育肠系膜动脉血管12 h后,eNOS(Ser1177)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CAN预处理可明显上调eNOS(Ser1177)磷酸化水平(P0.05),且各组间eNOS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3)与control组比较,1×10~(-7)mol/L AngⅡ孵育肠系膜动脉血管12 h后,PP2Ac(Tyr307)磷酸化水平和I_2~(PP2A)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CAN预处理可使PP2Ac(Tyr307)磷酸化水平和IPP2A2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但各组间PP2Ac蛋白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4)与control组比较,1×10~(-7)mol/L AngⅡ孵育肠系膜动脉血管12 h后,PP2A活性增高(P0.05);CAN预处理可明显抑制AngⅡ对PP2A的激活作用(P0.05)。结论:AngⅡ可通过AT1R通路激活PP2A,从而介导大鼠肠系膜动脉eNOS(Ser1177)磷酸化水平下调,其分子机制可能与PP2Ac(Tyr307)磷酸化水平和PP2A内源性抑制蛋白I_2~(PP2A)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