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马来丝虫沙鼠模型的建立,马来丝虫Mf、Aw 抗原及经体外培养获得的 Es—Ag 已广泛应用于人体淋巴丝虫病的免疫学诊断和丝虫病流行病学的监测。近年来,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丝虫病人循环抗原亦获可喜结果。随着丝虫病防治和免疫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丝虫病的免疫预防、保护性免疫及晚期丝虫病人免疫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当前我国丝虫病防治、科研领域的主要研究课题。为深入探索这些问题,本研究用 SDS—PAGE 技术对马来丝虫 Mf、L_3、AW 可溶性抗原,马来丝虫MfES—Ag、L_3—L_4Es—Ag;班氏丝虫L_3ES—Ag 和 McAb、BmAWES_5、McAb  相似文献   
2.
周期型班氏和马来丝虫微丝蚴实验感染东乡伊蚊,感染后逐日解剖媒蚊,观察两种丝虫在蚊体内发育。在温度26~28℃,相对湿度80℃~85%下,班氏幼虫于感染后12、36、60小时穿过胃臂进入胸肌,进胸率分别为59.4%(170/286)、95.6%(289/302)和82.9%(34/41)。平均感染率分别为70.1%和79.3%。于14.5和9.5天发有成感染期幼虫并进入头部和喙。同时观察两种丝虫形状大小和内部构造,与在致倦库蚊和中华按蚊体内发育相似。作者认为,东乡伊蚊在实验室易于饲养,传代好,蚊卵保存于4℃冰箱6个月以上,实为两种丝虫的良好实验感染媒介。  相似文献   
3.
一起192Ir探伤误照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3年7月,上海某公司无损检测中心探伤工作人员,在对贵州省境内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一某大型水电站泄洪系统引水洞的压力钢管进行γ射线探伤工作时,由于探伤工作人员违反操作制度,致使9人受到误照射。笔者根据现场检测和受照射人员医学检查结果进行了卫生学评价。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德江县为班氏丝虫病高度流行区 ,防治前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 2 1 8% (姜祖君 .德江县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监测工作总结 .贵州省消灭丝虫病监测资料和科研论文集 ,1996 :6 1~ 6 3.) ,鞘膜积液患病率为 2 4% (陶增厚 ,郑惠君 ,程文芳 ,等 .贵州省丝虫病流行及防治概况 .贵州省基本消灭丝虫病资料汇编 ,1985 :41~ 44 .)。 70年代 ,我们曾试用鞘膜腔穿刺抽积液 ,注入普奴卡因乙醇或氢化可的松治疗部分患者 ,效果不理想 ,且因其引起鞘膜广泛粘连 ,如有复发 ,会增加手术困难。在此后的丝虫病防治过程中 ,作者以乡卫生院为基地 ,因陋就简 ,相…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一起卡源事件当事人进行回顾调查及医学检查。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中存在着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而现在由于监督与健康管理行业部门的不同,可能使监督监测与健康管理缺少联系的现状进一步扩大。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工作的加强和完善还有待于与《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配套的新措施出台以及放射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1987年4月,我们用抗疟药氯喹作了体外抗周期型马来丝虫成虫、感染期幼虫和微丝蚴的效果观察,并与呋喃嘧酮、痢特灵和海群生比较,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虫源(一)周期型马来丝虫成虫和微丝蚴(Mf)的收集:分别用腹腔灌洗法和解剖法从感染马来丝虫沙鼠腹腔内收集 mf 和成虫于消毒离心管,盛 Mf 管加入10倍灭菌 RPMI—1640液(加青、链霉素各500u/ml),1500rpm 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液,如此反复3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免疫色谱技术(ICT)用于班氏丝虫病诊断及丝虫病防治后期监测的效果。方法:丝虫病ICT系采用单克隆抗体检测血中班氏丝虫抗原。结果:在116例班氏微丝蚴血症者中有111例ICT阳性,敏感性为95.7%。12例马来微丝蚴血症者、33例蛔虫感染者、20例血吸虫感染者及6例旋毛虫感染者血清,ICT均为阴性,表明其特异性强;73例晚期丝虫病患者有18例ICT阳性,为活动性感染,其中16例伴有微丝蚴血症;用伊维菌素治疗30例班氏微丝蚴血症者,治疗前ICT阳性29例(96.7%)。治疗后8d—14d微丝蚴全部转阴,追踪观察6个月及12个月,分别有5例及7例微丝蚴复现,治疗后6个月用ICT测试,除5例ICT和微丝蚴均阳性外,8例微丝蚴阴性ICT阳性者于疗后12个月有5例查见微丝蚴;ICT及常规血检法同步用于河南省柘城县候大村丝虫病防治后期监测,血检132人,9例微丝蚴阳性者ICT均为阳性,血检阴性的123人中ICT阳性者1例。结论:实验研究证实,ICT法快速、简便、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可用于班氏丝虫病诊断、疗效考核及丝虫病防治后期监测。  相似文献   
8.
鉴于全国尚未实现消灭丝虫病,监测工作仍需继续进行。为此我们于1998年6月选择原班氏丝虫病中、高度流行区的贵州省德江及沿河两县的纵向监测点,丝虫病消灭已8~15年。采用ICT对3~14岁儿童进行丝虫抗原血症流行病学监测。一、试验分组:1.班氏丝虫病纵向监测点:德江县青龙镇南客村、煎茶镇龙盘村及沿河县沙子镇中界村1971年防治前人群微丝蚴率分别为29.8%、13.35%及24.9%,经3次查治加全民服药或全民普服海群生药盐,1976年人群微丝蚴率分别降至0.35%、0.80%及0.48%,此后每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查周期型马亚丝虫在小白鼠体内发育和病理变化。方法 生只鼠腹腔内注射从东乡伊蚊收集60-200条感染期幼虫,定期抽查微丝蚴并解剖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在感染泊30-310天解剖分别检获Ⅳ期,幼虫,童虫和成虫,成虫阳性率为34.62%(9/26),主要病变为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及其周围炎,在肺、脾、睾丸和精索可见淋巴栓塞,含有成虫和炎细胞,肺部可见退行性变的成虫和幼虫,形成丝虫性肉芽肿性病变。结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570例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了解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机体健康影响。方法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分析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结果 2008年不同工种、年龄、工龄及不同级别单位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减少电离辐射的危害,加强放射防护,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