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取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率。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治疗组治愈率95.0%,死亡率5.0%;对照组治愈率60.0%,死亡率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5%,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严重腹部创伤患者,采取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病死率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对闭合性腹部伤合并颅脑伤的认识,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3年5月~2010年9月收治的35例闭合性腹部伤合并颅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患者经积极抢救存活28例,死亡6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率17.14%.结论 根据闭合性腹部伤合并颅脑伤的发生特点,应全面考虑,早期诊断,对于伴有意识障碍、昏迷的颅脑损伤合并腹部外伤患者,一定要积极的常规腹腔穿刺,减少漏诊、漏治.手术顺序需先治疗危及生命的损伤,注重围术期处理,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闭合性腹部伤合并颅脑伤的认识,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3年5月~2010年9月收治的35例闭合性腹部伤合并颅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经积极抢救存活28例,死亡6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率17.14%。结论根据闭合性腹部伤合并颅脑伤的发生特点,应全面考虑,早期诊断,对于伴有意识障碍、昏迷的颅脑损伤合并腹部外伤患者,一定要积极的常规腹腔穿刺,减少漏诊、漏治。手术顺序需先治疗危及生命的损伤,注重围术期处理,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经超声引导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微创置管治疗胸部创伤后迟发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1年5月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创伤外科收治的122例单侧或双侧胸部创伤后1~14d经胸部CT检查发现中等量以上的迟发性胸腔积液且伤后无胸腔手术史的患者,男性65例,女性57例;年龄17~78岁,平均51.9岁;道路交通伤57例,高处坠落伤23例,砸伤42例.经床旁超声引导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微创置管治疗.治疗后复查胸部CT采用游离胸腔积液体积估算公式计算胸腔积液量评定疗效.结果 首日抽液引流量370~760mL,后期每日抽液引流量0~280mL,留管时间0~13d;经治疗87例有效,30例显效,总有效率为95.90%.有4例堵管,经相关处理无法再通予拔管,改常规置粗管引流治愈,彻底堵管发生率为3.27%.3例颅脑损伤伴意识障碍患者治疗后留置导管意外脱落,其中2例治疗后复查胸部CT胸腔积液减少>80%,有效,1例复查胸部CT积液减少<50%,无效,改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治愈,导管脱落发生率为2.45%.1例穿刺点周围疼痛后自行缓解,1例置管抽液600mL留管感胸部疼痛不适而拔管,复查胸部CT示治疗有效,1例穿刺时不适考虑胸膜反应,反应较轻,经暂停操作、安抚患者情绪、吸氧、输液好转,后仍行此法穿刺置管成功,复查胸部CT示治疗有效.穿刺点疼痛、胸膜反应及置管后留管胸部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45%,未发生胸腔积液增多、气胸、感染、穿刺点周围血肿等医源性损伤.结论 经超声引导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微创置管抽液治疗胸部创伤后迟发性胸腔积液方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堵管发生率低,患者对置管后留管耐受性好,合并颅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使用时有导管意外脱落风险,需加强管道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4年7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73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本组患者,根据外伤病史、体格检查、辅助资料等检查,确诊率93.1%。非手术治疗9例,手术治疗63例,1例死亡。结论早期确诊是抢救脾破裂患者的关键,而且在确保伤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保留脾脏,以提高疗效,提高预后,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