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7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1.
成人肥胖干预前后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胖不仅在发达国家中普遍存在,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营养不足存在的情况下亦出现了肥胖和与膳食相关的慢性病急剧上升。肥胖与许多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及其聚集密切相关。是冠心病和缺血型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因此,了解肥胖成人的膳食结构、营养状况、饮食行为及危险因素,探讨干预措施.对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于2002年3月~2003年3月进行了“成人肥胖调查与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职业病防治作为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职工生产环境、保护产业工人身心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手段,把职业病相关知识及其他保健知识普及到广大人民群众中,使其增强自我保健能力,能用所知的健康知识指导自己的行动,以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职业病的危害。为了解我区居民对职业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开展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后的变化,特进行本次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 研究成人肥胖特点 ,探索有效干预措施。  [方法 ] 对上海市卢湾区 2个社区体重指数 (BMI)≥ 2 5的肥胖成人采取整群抽样法、询问法和问卷式调查 ,并随机抽取其中 3 0 %的肥胖者进行干预前后的对比分析。  [结果 ] 干预后干预组的健康认知程度提高 ,同时有行为发生改变的趋势。表现在对肥胖危害认识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知晓率明显提高 (P <0 .0 1) ,脂肪摄入量明显下降 ,且摄入总量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运动频率明显提高 ,完全不运动者由干预前的 5 2 .3 8%下降至干预后的 19.0 5 % (P <0 .0 5 ) ;血清生化方面 ,高密度脂蛋白 -C(HDL -C)有显著上升且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5 ) ,而低密度脂蛋白 -C(LDL -C)明显的下降 (P <0 .0 0 1)。  [结论 ] 脂肪摄入过量、运动频率过低、对肥胖控制和预防相关知识的缺乏是当前成人肥胖特点也是控制的关键点。提示在社区进行肥胖干预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外来儿童父母育儿知识和儿童保健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元明 《上海预防医学》2002,14(10):488-489
上海市卢湾区地处市中心商业地区 ,打浦街道地处卢湾区中段 ,占地约 1 .59平方公里 ,2 0 0 0年街道总人数为 78885人。近年来外来人口不断增加 ,1 997年 0~ 7岁常住户口儿童 2 537人 ,外来儿童 52 1人 ,外来儿童占儿童总数的 2 0 .5 % ;2 0 0 0年常住户口儿童 1 879人 ,外来儿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卢湾区社区居民为基础,探讨不同人群营养状况与营养相关性疾病的患病情况,为实施针对性的干预和政府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样本的基本单位为住户,覆盖卢湾区4个街道的480户居民家庭、1 390人。结果调查结果显示,该区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及中老年居民的食物消费品种丰富,水果、畜肉类、奶及其制品较2002年上海市营养调查分别增加了16.59%、23.49%和19.35%;但蛋白质、脂肪摄入过剩,脂肪供能比已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最高上限值30%;胆固醇摄入水平亦较高,全区平均为531.33 mg,超过了WHO建议低于300 mg的水平;粮谷类食物摄入呈下降趋势,蔬菜摄入不足,低于推荐值20%。监测人群中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6.40%,糖尿病患病率为7.21%,高血脂患病率为7.49%。吸烟率为23.76%,每周饮酒率为15.27%,18~44岁和45~59岁年龄段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仅有33.95%和34.08%。结论卢湾区不同人群的食物消费品种丰富,均能满足不同人群的营养需要;但仍严重存在膳食结构不平衡现象,营养相关性慢性病仍然是现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居民锻炼率不高,在上班族中尤为突出,应重点加强相关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饮食行为与肥胖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卢湾区6所学校1 228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2.2%的中小学生有特别的食物偏好。大多数的中小学生有吃零食习惯,碳酸饮料和西式快餐食用率很高。早餐的食用情况良好,但存在营养搭配问题。超重及肥胖男孩比例高于女孩、小学生比例高于中学生。超重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在不同性别、年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小学生的饮食行为有待改进;预防和控制不良饮食行为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尤其是加强对母亲的营养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消费者对营养标签的认知程度,对目前消费者营养标签使用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营养标签的推广宣传提供依据.方法 在上海市卢湾区瑞金、淮海、打浦、五里4个街道,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141名消费者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中能正确理解营养标签的消费者仅占5.8%(44/756),认为营养标签标注有必要的消费者占82.0% (620/756),在购买食品时有因营养标签而影响购买决策的消费者占30.3% (189/623).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OR=0.962,95% CI:0.933~0.992)、受教育程度(OR=0.270,95% CI:0.084~0.866)、营养知识知晓情况(OR=0.949,95% CI:0.915~ 0.985)、认为是否有必要标注营养标签(OR =0.912,95% CI:0.895~0.941)4个因素为营养标签使用情况的影响因素.结论 消费者对营养标签的认知度虽然很高,但是能真正理解营养标签并且运用的程度还不是很高,需加强宣教和指导,普及营养知识,使得消费者能够使用营养标签这一便捷工具来合理膳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