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的传染性疾病。我科于2004年-2005年用双黄连粉针剂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86例,疗效确切,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三年来我院老年人硬膜外麻醉312例。并提出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3.
徐银芳 《四川中医》2000,18(10):42-42
低热在小儿较常见 ,有时持续几周至几个月 ,体温多在 37℃~ 38℃之间 ,常伴食少、汗少、体弱、烦躁、睡眠不安等症状 ,而各项检查结果多为阴性 ,故无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笔者运用中医理论 ,采用攻补兼施之平热汤治疗本病 ,经近 3年 87例临床观察 ,疗效满意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87例均为门诊病人 ,男 5 3例 ,女 34例 ;年龄最小为 2岁 ,最大为 1 3岁 ,2~7岁 36例 ,8~1 3岁 5 1例 ;病程 2~ 4周为 41例 ,1~ 2月为 31例 ,2月以上者 1 5例 ;体温 37℃~37 5℃者 31例 ,37 6℃~ 38℃者 5 6例 ;兼有食少 ,舌苔厚腻者 2 1例 ;体弱、汗少、…  相似文献   
4.
经皮给药治疗小儿遗尿40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银芳  卞国本 《陕西中医》2005,26(5):426-427
目的:探索治疗小儿遗尿症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方法:采用SL型经皮给药治疗仪及经皮给药遗尿贴片(党参、白术、菟丝子、枸杞、桑螵蛸等),置于关元或气海穴30min。对照组多用缩泉散对比。结果:治疗组40例,总有效率90%;中药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70%,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本方法能克服传统离子导入技术的时滞性和对药物成分高度选择性的缺点。  相似文献   
5.
王氏保赤丸治疗小儿厌食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银芳  孙莱莱  范海渊 《陕西中医》2007,28(11):1520-1521
2006年6月~2007年6月,我科通过临床使用王氏保赤丸治疗小儿厌食症5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50例患儿均为门诊病例,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医厌食症诊断标准,其中1~3岁11例,4~6岁32例,7~14岁7例;女18例,男32例;病程<1月者15例,1~3月者22例,>3月者13例;伴有面色少华者38例,腹胀者35例,大便不调者40例,嗳气者34例,恶心者23例,且均有嗜食冷饮,挑食,多食荤菜等不良习惯。中医辨证为脾失健运证:面色正常或少华,不思纳食或偏食,嗳气恶心,形体偏瘦,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苔白或薄腻,脉细尚有力。治疗方法口服王氏保赤丸:主要成分为大黄、黄连、制…  相似文献   
6.
过敏性咳嗽又称咳嗽变异性哮喘,以持续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为特点,门诊易误诊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百日咳等,一般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1个月,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期抗菌治疗无效,单用平喘药可使咳嗽发作缓解,是一种潜在隐匿形式的哮喘。从2003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罪犯人格障碍与述情障碍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未成年罪犯人格障碍及述情障碍间的关系。方法采用“CCMD-2-R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DQC)及“多伦多述情障碍问卷”(TAS),对95名未成年罪犯(46名暴力犯罪和49名性犯罪)及59名正常人进行测查,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未成年罪犯与一般青少年PDQC和TAS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DQC中除“强迫”与“依赖”2种人格障碍型别与TAS各因子相关未达到显著外,其他人格障碍型别及总分都与TAS各因子和总分呈显著相关。结论①男性未成年罪犯有广泛而显著的人格特征偏离正常的情况;暴力罪犯中人格偏离主要体现于冲动、偏执和反社会型3种型别人格障碍;性犯罪组人格偏离主要体现于焦虑/回避型、偏执型和反社会型3种型别人格障碍;②男性未成年罪犯一定程度具有述情方面的缺陷;述情障碍与人格障碍同样是导致犯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在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管教过程中,有必要对人格障碍和述情障碍进行全面干预。  相似文献   
8.
遵循《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认为“伏天”治疗药物吸收快,疗效高,预防效果也好。我科近20年来,采用冬病夏治以背俞穴为主穴贴敷治疗在哮喘缓解期对患儿进行防治,疗效满意,现将记录完整并有随访资料的260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浅谈儿童性早熟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银芳 《陕西中医》2000,21(12):535
性早熟是一种生长发育异常,表现为青春期特征提早出现,目前认为性早熟是指女孩在8岁以前,男孩在10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或女孩月经初潮发生在10岁以前的一种内分泌疾病,可分为真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部分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前发动,动能亢进所致,可导致生殖能力提前出现,属中枢性性早熟,为完全性性早熟,其中非器质性病变所致者称为特发性早熟.假性性早熟,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激素的作用,导致第二性征提早出现,但血中存在的大量性激素对下丘脑-垂体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故患儿并不具备生殖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