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新生儿颅内出血病因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防治水平,采用回顾分析法,对150例确诊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新生儿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脐带绕颈、宫内窘迫、滞产、胎位异常、产钳、负压吸引、窒息、代谢性酸中毒(P均<0.05,共9个因素对疾病的发生有明显影响。提示加强围产期保健及监护,采用正确的分娩方式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大鼠脑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7d龄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3组,(1)假手术组(Sham)(n=30);(2)HIBD模型组(Control)(n=30):HIBD模型后即刻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HIBD药物组(NAC)(n=30):HIBD模型后即刻腹腔注射N-乙酰半胱氨酸(NAC),200mg/kg。各组大鼠于处置后6h、12h、24h、48h、7d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Tunel法检测脑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细胞凋亡数目。结果HIBD模型组脑组织中ICAM—1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数与假手术组和HIBD药物组相比均升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NAC可抑制HIBD脑细胞ICAM-1的表达及脑细胞的细胞凋亡程度,NAC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hypoxicischemicbraindamage,HIBD)后脑细胞间粘附分子-1及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临床HIBD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7日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两组:正常对照组30只,HI组(hypoxic-ischemic,HI)30只:HIBD)造模。大鼠于处置后6、12、24、48h、7d: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Tunel法检测脑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l-1,ICAM-1)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数目。[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I组脑组织中ICAM-1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数在术后12h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24h和48h达高峰。ICAM-1和细胞凋亡之间相关系数r=0.829,P<0.01。[结论]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后脑细胞ICAM-1的表达和细胞凋亡均增加,两者间呈高度线性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感冒误治引起的慢性迁延性咳嗽,常因患者感冒后不辨寒热虚实,迭进苦寒药,甚至苦寒泻下药,损伤机体阳气,导致肺气虚寒,宣肃失常;或因外寒未解,发热疼痛,履服解热镇痛药,强发其汗,或冬春季节输液消炎,凉水徒损阳气,正气无力抗邪,致外寒迟迟不解,影响肺气宣发;或因误治、失治,肺卫气虚,易再感邪,进而导致慢性迁延性咳嗽。《伤寒论》102条曰:"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  相似文献   
6.
徐金诚  肖红  伍昌林  刘仿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12(23):1645-1646,1677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对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T淋巴细胞核因子-κK(NF-κB)的活化调控作用。方法 分别从急性ITP患儿及正常健康儿童各30例外周血中分离出T淋巴细胞,并分成3组培养,即空白对照组,加入PKC激活剂佛波酯(PMA)的PMA组,同时加入PKC激活剂PMA与抑制剂H-7的PMA+H-7组。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 P65和抑制蛋白-κB(Ⅰ-κB)表达。结果 急性ITP患儿的PMA组NF-κB活化的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正常儿童的PMA组(P〈0.05),且Ⅰ-κB水平显著低于上述两组(P〈0.05),而ITP的PMA+H-7组NF-κB活化的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ITP的PMA组,且I-κB水平显著高于该组(P〈0.05)。结论 ITP患儿T淋巴细胞NF-κB活化可能受PKC信号传导调控。T淋巴细胞PKC-NF-κB信号传导途径激活可能是急性ITP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宫内窘迫新生儿心肌酶和心肌肌钙蛋白Ⅰ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宫内窘迫新生儿的心肌受损情况。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分别应用速率法和微粒子法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 30例宫内窘迫新生儿的心肌酶和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Ⅰ )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宫内窘迫组心肌酶cTn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结论 常规检测宫内窘迫新生儿的心肌酶和cTnⅠ能及时了解患儿心肌受损情况 ,从而利于尽早进行保护心脏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宫内窘迫新生儿的心肌受损情况。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分别应用速率法和微粒子法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30例宫内窘迫新生儿的心肌酶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宫内窘迫组心肌酶cTn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结论 常规脸测宫内窘迫新生儿的心肌酶和cTnI能及时了解患儿心肌受损情况。从而利于尽早进行保护心脏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颅内出血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新生儿颅内出血影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Logistic回归分析 ,分别对15 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窒息、宫内窘迫、脐带绕颈、负压吸引、滞产、剖宫产、胎位异常、早产、产钳、低体重出生儿、酸中毒、呼吸暂停、过期产、肺透明膜病、胎盘老化、新生儿出血和母亲出血共 17个因素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有影响作用。其中 ,窒息、胎盘老化、过期产、自然出血、小样儿、滞产、宫内窘迫、呼吸暂停、胎位异常、产钳、早产和肺透明膜病表现为相加作用。结论 :控制窒息、胎盘老化、过期产、自然出血、小样儿、滞产、宫内窘迫、呼吸暂停、母亲出血和酸中毒 10个相乘作用的因素 ,可降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 ,提高妇幼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表证顾名思义是指病变部位在体表,病情较浅。治疗得当,疾病向愈,治疗失当,变证多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生半死也。"外邪侵袭机体,传变的顺序依次为皮毛、肌肤、筋脉、六腑、五藏。常由轻到重,由表入里,传至五藏者难治。故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