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体外分离兔软骨细胞的方法并观察其与Ⅰ/Ⅱ型复合胶原膜共培养时的生物活性。方法  取4周龄的新西兰大耳兔,处死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关节软骨。通过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消化软骨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软骨细胞特点,制作细胞爬片行甲苯胺蓝染色。将第3代兔软骨细胞与Ⅰ/Ⅱ型复合胶原膜共培养,噻唑蓝(MTT)法和糖胺聚糖含量测定法检测软骨细胞在胶原膜上的细胞活性,扫描电镜观察软骨细胞在复合胶原膜上的生长情况。结果  分离出的原代软骨细胞初为卵圆形,贴壁后变成三角形或多边形,可被甲苯胺蓝染色。软骨细胞在Ⅰ/Ⅱ型复合胶原膜上生长良好。结论  两部酶法可获得大量软骨细胞,MTT法和扫描电镜证实软骨细胞可在复合胶原膜上正常扩增。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MSCs)、富血小板血浆(PRP)及两者联合的膝关节腔注射3种治疗方式对于兔软骨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新西兰大耳兔24只,采用手术在兔膝关节中建造软骨损伤模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软骨损伤模型分为空白组、单独SMSCs关节腔注射组(SMSCs组)、单独PRP关节腔注射组(PRP组)和SMSCs联合PRP关节腔注射组(SMSCs+PRP组)4组,每组6只。剔取4组兔关节滑膜进行SMSCs的体外培养,并进行SMSCs的形态学观察及鉴定。抽取兔静脉血,离心制备PRP,对比PRP与全血中血小板及生长因子的含量。将SMSCs和PRP注射入已造模的3组兔膝关节腔中,于注射治疗2、4和6周后根据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CRS)软骨修复评分对各组的软骨缺损区的修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兔膝关节滑膜的原代滑膜细胞分离初为圆形,传代后均为梭形。4组的SMSCs表面抗原CD73、CD90和CD105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00%、99.22%和99.99%,CD45检测0.5%,具备干细胞的性质。4组的血小板计数显示PRP中血小板浓度约为全血的6倍。PRP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从膝关节软骨损伤区分离出的细胞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活性进行研究,以解决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中软骨细胞来源不足的问题。方法通过膝关节镜,在软骨损伤区取少量损伤软骨组织,不含正常软骨及软骨下骨为实验组;取正常软骨组织为对照组。在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作用下从实验组中提取细胞,对照组中提取正常软骨细胞。实验组细胞培养贴壁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是否与对照组软骨细胞一致。实验组细胞行甲苯胺蓝染色鉴定,与对照组对比;噻唑蓝(MTT)法比较两组细胞生长活性;以具有专利知识产权的Ⅰ/Ⅱ型复合胶原膜为生长载体,培养实验组和对照组第3代软骨细胞,在电镜下观察两组生长活性。结果从少量损伤的软骨组织中提取的细胞为活性正常的软骨细胞,其特征及生长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软骨损伤过程中软骨细胞未发生变性,少量损伤的软骨组织仍可获得适量软骨细胞,MTT 法和电镜扫描表明,其生长活性符合自体软骨细胞移植的要求,无需取正常软骨组织作为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