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目的探讨ICU治疗对高危气道梗阻的五官科患者术后气道安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6年ICU收治的高危气道梗阻的五官科术后患者56例,术后即时带气管导管入ICU,为治疗组,另取高危气道梗阻的五官科术后患者38例,为对照组,术后即时拔管,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因气道梗阻需要二次插管的插管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仅3例患者需要二次插管,插管率为5.36%,无一例死亡;对照组10例患者需要二次插管,插管率为26.32%,因气道梗阻死亡4例,病死率为10.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气道梗阻的五官科患者术后入ICU治疗,可减少呼吸道梗阻的发生,降低二次插管率,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化液体负平衡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产妇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产妇,采用机械通气、大量补充蛋白、强化脱水、限液等治疗,每日大量液体负平衡;另选14例相似病例为对照组,采用机械通气、补充蛋白、利尿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ICU病死率,病情平稳转出ICU时机械通气时间、每日白蛋白用量、液体负平衡量、呋塞米用量、ICU总费用、中心静脉压、心率、氧合指数(PaO2/FiO2)和血浆白蛋白水平。结果:治疗组的病死率小于对照组(P<0.05)。病情平稳转出ICU时:治疗组每日白蛋白用量、液体负平衡量、呋塞米用量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ICU总费用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液体负平衡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的产妇能够降低ICU病死率,缩短ICU存活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降低ICU总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作为判断脓毒血症的发展和预后在临床中的价值及其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脓毒症患者56例,入ICU后给予重症监护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充分的液体复苏,抗生素治疗,呼吸机治疗等).于入ICU后24 h内进行APACHE Ⅱ评分,同时采集入ICU治疗前及入ICU后1、3、5、7、10d各时点的静脉血(死亡患者记录到死亡前),检测PCT.追踪患者的转归,并根据28d病死率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结果 随着治疗的进程,患者PCT水平逐渐下降,从治疗第3天[存活组/死亡组:(2.98±0.48)μg/L/(4.98±0.66)μg/L]开始,与入ICU时[存活组/死亡组:(4.04±0.50)μg/L/(6.02±0.50)μg/L]相比有明显下降(均P<0.05).存活组PCT随病情好转迅速下降,至病程第10天,PCT已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0.48 ±0.18)μg/L],而死亡组虽有下降趋势,仍持续高于正常水平[(4.04±0.45)μg/L].APACHE Ⅱ评分死亡组显著高于存活组(死亡组/存活组:25.86±8.73/12.07±6.20)(P<0.05).PCT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系数是0.656(P<0.05).结论 PCT作为单一的血清学指标,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而APACHE Ⅱ评分与其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结合PCT与APACHE Ⅱ评分综合分析,对脓毒血症的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判断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高征产妇在剖宫产术前应用抗氧化药物地塞米松、维生素E及维生素C对母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影响。方法:选拟行择期剖宫产术的妊高征孕妇24例,平均分为A(对照组)、B(实验组)两组。A组术前不用药,B组于术前3d及手术当日每日静脉输入地塞米松20mg+维生素C1g,口服维生素E200mg。测定用药前、麻醉前及术中取胎儿时产妇血和脐动、静脉血SOD及LPO浓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CU治疗对高危气道梗阻的五官科患者术后气道安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6年ICU收治的高危气道梗阻的五官科术后患者56例,术后即时带气管导管人ICU,为治疗组,另取高危气道梗阻的五官科术后患者38例,为对照组,术后即时拔管,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因气道梗阻需要二次插管的插管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仅3例患者需要二次插管,插管率为5.36%,无一例死亡;对照组10例患者需要二次插管,插管率为26.32%,因气道梗阻死亡4例,病死率为10.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气道梗阻的五官科患者术后入ICU治疗,可减少呼吸道梗阻的发生,降低二次插管率,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硬膜外阻滞子宫切除术中静脉输入不同种类液体对病人的影响,选择行子宫切除术的病人60例,平均分成4组,麻醉手术中分别输入5%葡萄糖氯化钠、1%葡萄糖乳酸钠林格氏液、乳酸钠林格氏液及生理盐水,于麻醉前、麻醉后1h及2h采集动脉血测定血气、血糖、血浆K~-,Na~-,Cl。结果发现,5%葡萄糖氯化钠及生理盐水可使病人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及血钾降低倾向;生理盐水可使血氯升高;含糖液体可使血糖明显升高。因此,输入含葡萄糖液体或生理盐水对机体血生化有不利影响,而乳酸钠林格氏液对病人无明显不良影响,可作为该麻醉手术的首选液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紫绀型心脏病合并中、晚期妊娠剖宫产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综合治疗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近两年收治的紫绀型心脏病合并中、晚期妊娠行剖宫产术后的产妇10例,总结分析该类患者入ICU后的监护、治疗方法,并对母婴的存活情况进行总结.结果:10例患者中有1例在ICU出现循环衰竭死亡,病死率10%;1例新生儿产后死亡,新生儿产后的病死率为10%.结论:紫绀型心脏病合并中、晚期妊娠者因病情危重行剖宫产手术治疗,术后入ICU治疗可能降低此类产妇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以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mvO2)及尿量(UO)为目标的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方案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全身氧代谢与胃黏膜酸度(Phi)的影响.方法 脓毒性休克患者40例,予以重症监护治疗的同时,通过EGDT方案使患者达到CVP 8~12 mmHg(机械通气者CVP 12~15 mmHg)、65 mmHg70%、UO>0.5 ml·kg-1·h-1,监测复苏前后全身氧代谢与Phi的变化.结果 达标后,氧供(DO2)较达标前有明显增加(P<0.05),氧摄取率(ERO2)显著下降(P<0.05),而氧耗(VO2)变化不明显(P>0.05);达标前V0:与D02有显著正相关性(r=0.36,P<0.05),达标后VO2与DO2仍存在显著正相关(r=0.35,P<0.05).随着治疗的进展,达标后的Phi较基础值有所升高(P<0.05),但追踪患者转归(28 d病死率),存活组较死亡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 EGDT方案能够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的DO2,但能否改善全身氧代谢还不能确定.此方案亦能够提高Phi,明显改善胃肠道的微循环灌注.监测Phi对于判断病人预后、指导治疗方案、减少病人的病死率可能具有更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低血压是硬膜外阻滞下行妇科手术时较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常用的预防措施是快速输入平衡液,但大量输液可引起机体水钠潴留、组织间隙水肿,不利于术后康复[1]。高渗盐水(Hypertonicsaline,HS)在扩充血容量的同时还具有减少围手术期水钠潴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气管插管用于剖宫产儿窒息复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剖宫产儿窒息病例的分析,比较两种复苏方法的临床效果,以供借鉴. 资料与方法 剖宫产新生儿窒息(1分钟Apgar评分≤7)123例.新生儿窒息主要原因为:羊水误吸36例,液体阻塞声门19例,胎盘血流降低(包括术中产妇低血压和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间隔≥150秒)23例,术前宫内乏氧(包括胎儿宫内窘迫、重度妊高征、胎盘功能不全、胎盘早剥等)30例,宫内发育迟缓及早产5例,原因不明10例.根据窒息原因将123例分为A组(无羊水误吸)和B组(羊水误吸),每组均在处理上分别采用以下两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