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医疗机构就诊居民脑梗死医疗保险情况,了解呼伦贝尔市≥15岁各年龄组医疗机构就诊居民脑梗死疾病患病状况及个人医疗经济负担情况,为进一步开展脑梗死疾病的防治和降低经济负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系统收集2014年呼伦贝尔市农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患病资料,按照《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的原则和要求,对病例进行系统疾病分类,分析脑梗死疾病的构成及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结果呼伦贝尔市≥15岁医疗机构就诊居民脑梗死患病率1 152.99/10万,男性患病率为1 239.63/10万,女性患病率为1 061.11/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713,P0.001;脑梗死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47 309.901,P0.001。直接经济负担占同期呼伦贝尔市国内生产总值的0.1%;脑梗死患者个人医疗经济负担为6.91%,农村牧区个人医疗经济负担为2.55%,城镇个人医疗经济负担为8.96%。结论呼伦贝尔市脑梗死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个人医疗经济负担远高于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水平,应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医疗保障投入、加快推进政策落实,降低居民个人医疗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吉林省监测点40岁及以上中老年流动人口血压水平、高血压患病率及分布特征。方法采取按行业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双阳区,吉林市丰满区,集安市和龙井市六大类行业的18周岁以上的1 493名就业流动人口进行调查。结果吉林省监测点40岁及以上中老年流动人口的高血压患病率达到40.8%,40岁以下流动人口高血压患病率为1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9.18,P0.05)。40岁及以上中老年流动人口中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且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职业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整了性别、民族、文化程度等因素后,性别和文化程度是40岁及以上流动人口高血压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2012年吉林省监测点40岁及以上流动人口高血压患病率存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职业间的差异,提示应结合流行病学特征制订相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刘东艳  王勇  张闻洋 《疾病监测》2021,36(7):672-677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2010 — 2019年高危人群布鲁氏菌病(布病)监测结果,从而为调整防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以旗县为单位,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监测与牲畜及畜产品有直接接触的高危人群。 采集血液样本,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进行初筛,用试管凝集试验进行确诊。 在上述人群中开展布病知识知晓情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危险因素和防治知识情况3个部分。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高危人群布鲁氏菌感染、发病现状及人群布病知识知晓情况,率、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010 — 2019年,呼伦贝尔市共检测162 539人,其中阳性8 556例,阳性率为5.26%。 2010 — 2019年,阳性率呈下降趋势,不同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824,P<0.05)。 阳性率由高到低的区域依次是牧区(6.19%)、半农半牧区(6.10%)、林区(5.68%)、城市(1.95%),不同区域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139,P<0.05)。 阳性人群集中在30~59岁的青壮年,职业主要有养殖(82.36%)、其他职业(包括工人、学生、无业、其他)(15.94%)、肉食品加工生产销售运输人员(1.69%)。 2010 — 2019年,呼伦贝尔市主动监测170 327人,其中布病发病1 525例,发病率为0.90%,不同年份间发病率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089.662,P<0.05)。 2014 — 2019年,连续开展布病相关知识调查,累计调查47 187人,收集有效问卷46 614份,总知晓率为90.48%,总知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1.421,P<0.05)。 不同区域总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321,P<0.05),总知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城市(92.95%)、林区(90.48%)、牧区(89.96%)、半农半牧区(88.47%)。  结论  呼伦贝尔市人间布病防控策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应坚持开展人间布病监测及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蒙古旱獭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监测情况,为鼠疫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及实施细则进行监测,整理2009 — 2018年呼伦贝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的鼠疫监测总结及监测地区在鼠疫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上报的数据。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秩和检验分析鼠密度,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09 — 2018年捕获啮齿动物2目5科10属11种6 535只,包括达乌尔黄鼠、蒙古旱獭、黑线毛足鼠、五趾跳鼠、长爪沙鼠、黑线仓鼠、布氏田鼠、小家鼠、达乌尔鼠兔、狭颅田鼠、褐家鼠;蒙古旱獭最高密度0.16只/km2,最低密度0.02只/km2,平均密度0.07只/km2,其中陈巴尔虎旗监测的蒙古旱獭数占全部观察或捕获数量的95.80%;达乌尔黄鼠平均密度0.50只/km2,不同地区达乌尔黄鼠的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80,P=0.006);鼠体染蚤率29.61%,鼠体蚤指数1.06;从新巴尔虎右旗、满洲里市达乌尔黄鼠检出鼠疫阳性血清11份,最高滴度为1∶1 280。结论呼伦贝尔地区蒙古旱獭总体密度一直保持较低水平;达乌尔黄鼠成为优势种并携带较高滴度的鼠疫抗体,提示存在动物鼠疫的流行,应加强动物和人间鼠疫的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了解吉林省60岁以上人群死亡情况,为疾病防治研究提供信息。方法对吉林省2012年卫生信息系统死因监测中64 310例60岁以上老年人死亡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吉林省60岁以上老年人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分别占老年人死亡人数的58.92%、22.48%、6.88%、2.98%、2.37%。结论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肝疾病和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已成为吉林省老年人居民的主要死因。应加强健康促进工作,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