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比较压力支持通气(PSV)、同步间隙指令通气(SIMV)、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三种通气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机过程的优缺点。方法根据通气模式的不同,将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PSV组(n=20)、SIMV组(n=20)和NAVA组(n=20),比较三组患者的撤机成功率、失败率、再插管率、撤机时间、撤机后并发症、撤机后ICU停留时间等。结果①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②NAVA组撤机成功率均比PSV组、SIMV组明显增高(P<0.05);撤机失败率和48 h内重新气管插管率均比PSV组、SIMV组明显降低(均P<0.05);而撤机时间、撤机后ICU停留时间均比PSV组、SIMV组明显缩短(均P<0.05);③PSV组和SIMV组在撤机时间、撤机成功率、失败率、48 h内重新气管插管率、撤机后ICU停留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三组在撤机后严重并发症如死亡、肺部感染、肺不张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VA模式在COPD患者撤机过程较SIMV、PSV模式更接近生理,撤机成功率更高,更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死原因的认识,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工作,降低病死率。方法对我院56例病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因为心功能衰竭16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4例,感染10例。狼疮脑病4例,心脑血管疾病6例,其它6例。死亡多发生在诊断后的第1年。结论SLE死因主要是心功能衰竭,而感染是主要的诱发因素,应该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作用,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选择15例SAP患者给予CRRT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液生化指标、血常规、血气分析,并进行动态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SAPSII)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CRRT治疗第2日晨和CRRT治疗结束后次日晨患者APACHEII、SAPSII和MODS评分比治疗前降低,治疗后氧合指数(PO2/FiO2)有明显改善。CRRT治疗次日晨PO2/FiO2和CRRT脱水量呈正相关;CRRT治疗第2日晨,脱水量与MODS评分呈负相关。CRRT治疗过程中血BUN、Cr和尿酸均降低,治疗时间越长,降低越明显。结论 CRRT治疗后心、肺功能的改善与脱水后组织器官间质水肿减轻有关,但并非脱水越多越好。从清除BUN、Cr来看,CRRT治疗时间似乎越长越好;但对BUN、Cr正常的患者,治疗时间可以缩短。连续性血液净化能改善、维持重症胰腺炎患者心、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提高其抢救成功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对泌尿系特发性钙结石采用以巾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并与西药组对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透方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HD)合并营养不良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营养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服用血透方(益气活血中药);对照组不予中药治疗,用药前、用药后12周分别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后RBM(68.9±14.6)、TSF(10.1±2.3)、AMC(25.3±2.0)较对照组RBM(61.2±10.3)、TSF(8.67±2.5)、AMC(24.01±2.1)增加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ALB(38.02±3.34)、TF(230.56±47.8)和Hb(98,1±14.4)较对照组ALB(35.08±2.96)、TF(192.8±36.6)和Hb(78.2±13.6)增加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充分透析的同时,口服血透方能提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皮下脂肪以及骨骼肌的量,从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88例肾性贫血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进行持续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3个月后,通过单因素分析方法比较不同相关因素对患者肾性贫血治疗效果的影响、治疗达标组与治疗未达标组相关参数。结果女性患者的治疗达标率为52.4%低于男性68.9%;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治疗达标率54.3%低于60岁以下患者68.8%;铁缺乏、感染或炎症、甲状旁腺素升高、铁蛋白升高、维生素缺乏等多种因素都会导致患者治疗达标率的大幅度的降低(P<0.05)。治疗达标患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的平均值低于治疗未达标患者,甲状旁腺素(PTH)、铁蛋白(Fer)的平均值高于治疗未达标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性贫血患者治疗效果与性别、年龄、铁缺乏、感染或炎症、甲状旁腺素升高、铁蛋白升高、维生素缺乏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维生素C对透析后肾性贫血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80例接受透析治疗的肾性贫血患者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皮下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和蔗糖铁静脉滴注,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维生素C静脉推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血红细胞指标、铁代谢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 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各时段H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数量(RBC)和未溶解红细胞比例(RB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各时段的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透析时静脉推注维生素C可以有效改善肾性贫血患者的贫血症状和铁代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维生素 C 对透析后肾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接受透析治疗的肾性贫血患者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皮下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和蔗糖铁静脉滴注,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维生素 C 静脉推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血红细胞指标、铁代谢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各时段 H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数量(RBC)和未溶解红细胞比例(RB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各时段的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透析时静脉推注维生素 C 可以有效改善肾性贫血患者的贫血症状和铁代谢。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治疗糖尿病肾病相关重症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均有顽固性水肿,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另外6例糖尿病肾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及脱水症状,27例患者均行CBP治疗,分别比较前21例患者CBP治疗前后BUN、SCr、TCO2、GLU、UA、K+、Na+变化及后6例CBP治疗前后BUN、SCr、GLU、K+、Na+、MOMS变化。结果前21例患者经CBP治疗后肾功能显著改善(P〈0.01-0.05)、水肿明显消退,透析中血压、血糖保持稳定;后6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P〈0.05)、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完全纠正,血糖控制良好。结论合理使用CBP治疗糖尿病肾病相关重症并发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对其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应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1个月开始使用内瘘时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所测得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同分为三组,即动静脉内瘘血流量〈400 ml/min为L组(23例),动静脉内瘘血流量400~600 ml/min为M组(23例)、动静脉内瘘血流量〉600 ml/min为H组(24例)。于术后1个月开始使用内瘘时和1年后对每组患者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患者心排出量、心脏指数、射血分数以及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分析不同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对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造成的影响。结果 H组患者的高危事件发生率最高,且其分别与L组、M组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患者与M组和H组比较,内瘘失功能数最多,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L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显著下降,H组患者心排出量、心脏指数值较前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个月开始使用内瘘时和1年后射血分数无明显变化;与L组比较,H组观察后心排出量和心脏指数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与心功能关系密切,适当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对于减小动脉内瘘对心功能的影响、提高动静脉内瘘长期通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