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使用垂体后叶素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观察102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使用垂体后叶素患者,垂体后叶素注射前后各时间点(应用前1min,应用后0.5 min、1 min、2min、3 min、4 min、5 min、10 min、20 min)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心律(HR)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并发症的处理情况。结果垂体后叶素注射前后各时间点SBP、MAP、DBP、HR均有显著变化,有两例发生并发症。结论垂体后叶素子宫肌层注射均出现较长时间(平均20分钟)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增加了麻醉风险,2例出现严重心、脑并发症,临床选择要慎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种低浓度肝素稀释液用于套管针封管对肝硬化患者出凝血机制的影响及最佳的封管液浓度。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入住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消化科的97例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32例、B组31例、C组34例,肝素钠稀释液封管分别采用6.25 U/ml、12.50 U/ml、25.00 U/ml,比较三组患者置管前后的出凝血功能、导管堵塞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三种浓度的肝素稀释液对出凝血功能无影响。三组的封管后导管堵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C组的导管堵塞率低于A组(P=0.004);三组的封管后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的4d留置率为76.47%,三组患者封管后静脉输液通畅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拔管时的穿刺口渗漏、红肿、疼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置管前、停用肝素稀释液封管24h后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及血小板计数(PLT)的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25.00 U/ml肝素钠稀释液用于肝硬化患者套管针封管安全性好,堵管发生率低,导管使用时间长。  相似文献   
4.
温控型胰岛素液体缓释肛门栓体外释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温控型胰岛素液体缓释肛门栓中胰岛素含量测定的方法,以察温控型胰岛素液体缓释肛门栓的体外释放特性.方法 色谱柱:Welch ultimate C18(4.6 mm&#215;250 mm,5μm);流动相:0.2 mol/L硫酸盐缓冲液-乙腈(74∶26,乙醇胺调pH到2.3);检测波长:214 nm;柱温:40℃;流速:1 ml/min,对胰岛素含量进行测定.采用无膜释放模型、牛肠黏膜释放模型、羊肠黏膜释放模型,以胰岛素原料药为模型药物;考察温控型胰岛素液体缓释肛门栓的体外释药机制.结果 温控型胰岛素液体缓释肛门栓在1.0 ~40.0 U/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平均回收率99.35%,RSD为0.79%;无膜释放:Q=0.4954t-2.6118(r=0.9977);牛肠黏膜释放:(1-Q) 1/3 =0.001 6t +2.927 4(r=0.975 5)羊肠黏膜释放:lnQ=0.878 3lnt-4.931 1(r=0.9705).结论 此方法简便,重复性好、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该制剂中胰岛素含量的测定.可考察温控型胰岛素液体缓释肛门栓机制.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小蓟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黄酮类化合物15个,分别鉴定为:4',5,6-三羟基-7-甲氧基黄酮(1),4',5-二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2),sorbifolin-6-O-β-glucopyranoside(3),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4),山柰酚(5),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6),myricetin(7),myricetin-3-O-β-D-glucoside(8),5,7-二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9),3',4',5-三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10),3',3,4',5-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11),3'-羟基-4',5,7-三甲氧基黄酮(12),7-羟基-3',4',5-三甲氧基黄酮(13),4',5-二羟基-2',3',7,8-四甲氧基黄酮(14),5-羟基-2',3',7,8-四甲氧基黄酮(15)。以上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该实验运用PTP1B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对化合物(1~15)进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2,12和14具有较强的PTP1B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2.54,1.85,2.11μmol·L~(-1)。  相似文献   
6.
运动员肺功能的测定值易受年龄、性别、环境及训练强度等因素的影响 ,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1~ 6〕,但关于尽可能排除上述影响因素的条件下 ,运动员肺通气功能的测定及其正常值范围的研究报道较少。为了了解冬训后的沈阳地区不同年龄运动员的肺通气功能状况 ,指导训练工作 ,我们对沈阳的 42 0名运动员及健康大学生进行了肺通气功能的测定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  (1)对象 ;随机选择沈阳地区某大学无急、慢性呼吸系统及心脏疾患、不吸烟的在校大学生 2 5 3人为大学生组 ,年龄 16~ 2 0岁 ,身高为 1 6 8~ 1 80M ,体重为 5 6 …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 (ECHO)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技术 (PCI)及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方法  12 8例年龄大于 6 5岁的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PCI组 (6 9例 )及溶栓组 (5 9例 ) ,均于梗死后第2周和第 4周进行ECHO检查。结果 PCI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LVEDV)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 (LVESV)前后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射血分数 (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 (FS)前后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室壁节段运动指数 (WMSI)降低了 8 70 %。溶栓组LVD、LVEDV、LVESV前后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EF及FS前后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PCI组AMI后第 2周与第 4周WMSI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PCI开通梗塞相关动脉 ,近期内改善左室重构 ,提高左室功能较静脉溶栓疗效显著。适用于溶栓禁忌证或无溶栓禁忌证的高危高龄AMI患者。ECHO是动态观察AMI后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 ,判断预后 ,指导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电刺激杏仁外侧核对内脏痛放电的影响。方法 用细胞外记录方法和条件-检验刺激技术,以电刺激内脏大神经在丘脑后核群诱发的单位放电作为内脏痛指标。结果 杏仁外侧核对内脏痛放电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结论 杏仁外侧核的越位能作用可能与杏仁中央核有关。  相似文献   
9.
针对健康相关产品国家抽检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探讨,以便为政府部门修订相关法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ECG、EGCG对两株耐药肿瘤细胞的细胞毒增敏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两种儿茶素成分ECG、EGCG是否对人耐药肝癌细胞BEL-7404/Adr和耐药口腔癌细胞KBV200存在细胞毒增敏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用MTT法检测药物对体外培养的细胞的毒性作用,用RT-PCR法检测MDR;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P-gp表达及细胞内Rh-123含量。结果:两种儿茶素成分在100μgml-1以下剂量对两株耐药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均小于10%,60μgml-1ECG或14μgml-1EGCG联合0.8μgml-1ADM或0.12μgml-1VCR时MDR1下降23.9%~38.6%,两种儿茶素成分与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可使P-gp表达下降,能明显提高细胞内Rh-123的含量结论:儿茶素成分ECG、EGCG与ADM或VCR联合应用可增强耐药肿瘤细胞BEL-7404/Adr和耐药口腔癌细胞KBV200的细胞毒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MDR1-mRNA表达、下调P-gp表达及抑制P-gP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