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东北林区莱姆病的调查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7~1988年我们在牡丹江和延边林区对莱姆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观察,发现一些林场莱姆病的患病率和自然感染率较高。大青林场共有人口1 030人,在检查的628人中,发现莱姆病患者37例。在小白林场人群中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伯氏包柔氏体自然感染率为22.5%。从牡丹江林区收集的全沟硬蜱中,分离出了3株包柔氏体,其中M7菌株经单克隆抗体测定和电镜观察,确证为伯氏包柔氏体。在医院收集162份疑似森林脑炎病人血清,其中38份血清抗伯氏包柔氏体抗体阳性。对15例经临床和血清学确诊的莱姆病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和治疗,证明大剂量青霉素可以治愈全身性红斑。并从1例慢性游走性红斑患者血液中分离出1株包柔氏体。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220例妇女更年期综合征随机分组,分别采取足部反射区摩擦加穴位注射疗法(治疗组)、单纯足部反射区按摩疗法(对照1组)、单纯穴位注射疗法(对照2组)进行治疗和临床职效对比观察,结果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对照1组总有效率为86%,对照2组总有效率为74%。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比对照1例、对照2组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1)。并发现足部反射区按摩加穴位注射疗法治疗  相似文献   
3.
培养莱姆病螺旋体的一种新培养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4.
5.
金钱草对免疫反应的影响——Ⅱ.淋巴组织耗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钱草对小鼠淋巴组织有耗损作用,尤以胸腺的变化最为明显,表现为髓质网状上皮细胞变性,哈氏小体消失,皮质变薄,胸腺细胞锐减;脾和淋巴结中T细胞分布区域的细胞成分显著减少。文中讨论了金钱草的免疫抑制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中国莱姆病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知德  万康林 《中国公共卫生》2000,16(11):1048-1050
莱姆病 (Lymedisease)是一种新发现的蜱传螺旋体感染性人兽共患病〔1,2〕。主要经蜱叮咬人、兽而传染。其病原体莱姆病螺旋体 (Borreliaburgdorferi)可引起人体多系统、器官的损害 ,严重者终生致残甚至死亡。该病分布甚广 ,现已有 30多个国家报告发现有莱姆病存在 ,且发病区域和发病率呈迅速扩大和上升的趋势 ,已成为世界性的卫生问题 ,对人民的健康 ,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3〕。在我国 ,过去蜱叮咬后出现的红斑、发热等症状被人们误认为是过敏或蜱传脑炎 (过去称为森林脑炎 )等 ,关节炎、神经…  相似文献   
7.
浙南地区人群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莱姆病 (lymedisease)是由伯氏疏螺旋体 (Borreliaburgdor feri)引起的蜱传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 ,山区、林区是莱姆病的主要疫源地。丽水市是浙江省南部的山区、林区 ,为了解该地人群莱姆病感染情况 ,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 选择 3个林场作业工人 ,辖区内的社会人员及医院就诊病人的血清共 5 16份。1 2 检测方法 静脉采血 3ml,分离血清 - 2 0冰箱保存待检。采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研所提供的Elisa药盒 ,按说明书操作。待检血清 1∶5 0 0稀释 ,5 0 μ…  相似文献   
8.
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和日中医学协会共同举办的《1990年度中日医学交流会劳动卫生专题讨论会》于1991年1月15日至17日在唐山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我国25个省、市代表150人,日本代表是以横山荣二团长和铃木武夫顾问为首的11人。中华预防医学会副秘书长王有森主持会议,副会长刘世杰教授致开幕词,副秘书长李学成出席了会议。卫生部卫生监督司司长阚学贵到会并讲了话,日本代表团团长横山荣二也讲了话。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进行了足部反射区按摩及肌注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的止痛效果的临床对比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显效率为96%,对照组显效率68%,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意义,治疗组平均止痛时间为19.68分钟,且平均止痛时间为64分钟,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也具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