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2.
老年人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与相关心血管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测定老年人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IMT)及粥样斑块的程度,分析其与老年人性别,血压和高血压,脑梗死,糖尿病等相关心血管因素的关系。以期在亚临床血管病变阶段给予干预,减缓硬化的进程,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并发症。方法1.住院患者男女各100例,年龄60岁至92岁。经B超测定颈动脉IMT和粥样斑块程度,并分为颈动脉IMT正常组即对照组(A组),颈动脉IMT≤1.0mm;颈动脉IMT增厚组(B组),IMT厚度>1.0mm;颈动脉IMT增厚伴一支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组(C组);颈动脉IMT增厚伴二支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组(D组)进行性别比较。2.按病人不同疾病分为高血压病组,脑梗塞病组,糖尿病组,余病人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疾病在颈动脉硬化中的差异。3.高血压病人按颈动脉IMT正常为对照组,与颈动脉IMT增厚,粥样斑块形成组比较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了解血压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1.老年人颈动脉硬化程度在性别方面无差异。2.在高血压病组,脑梗死病组,糖尿病组与对照组颈动脉硬化程度比较中,高血压病组和脑梗死病组均有明显差异,分别P<0.05,P<0.001;而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在高血压病人中,颈动脉IMT增厚和粥样斑块形成者中的收缩压(SBP)脉压(PP)明显大于颈动脉IMT正常者,分别P<0.05,P<0.001;舒张压(DBP)比较两者无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布拉氏酵母菌联合早期干预对高胆红素血症仔鼠脑组织NF-kB表达和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足月7日龄SD大鼠8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S组)和试验组(T1、T2、T3组),每组22只。试验组于7日龄和10日龄分别腹腔注射胆红素50 μg/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末次注射12 h后,各组随机选取6只,测定血清胆红素和脑组织胆红素含量。剩余仔鼠,T1组单纯给予布拉氏酵母菌,T2组给予布拉氏酵母菌和早期干预,T3组不干预,至28日龄。HE染色和免疫组化观察NF-kB表达情况,Morris水迷宫评测仔鼠逃避潜伏时间和穿过目标象限次数。 结果 10日龄NS组血清胆红素和脑组织胆红素浓度显著低于试验组(P<0.01),试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日龄NS组显著低于T1、T2、T3组(P<0.05),T2组显著低于T1、T3组(P<0.05)。HE染色:NS组神经元结构完整,T1、T2、T3组均观察到神经元数量减少,不同程度的胆红素沉积。免疫组化:NS组NF-kB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T1、T2、T3组(P<0.01),T2组明显少于T1组及T3组 (P<0.05) 。NS组逃避潜伏时间和穿过目标象限次数显著优于T1、T2、T3组(P<0.05),T2组显著优于T1组及T3组(P<0.05)。 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联合早期干预可有效地减少高胆红素血症仔鼠脑组织NF-kB表达,改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4.
苍术类药材提取物体外对成骨细胞增殖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不同产区苍术的不同提取部位体外对成骨细胞增殖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以苍术生药量1×10-4,1×10-6 g·mL-12个质量浓度进行新生大鼠成骨细胞、MG-63成骨细胞株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结果:茅苍术对大鼠成骨细胞、MG-63成骨细胞株增殖的效果比北苍术好;在挥发油、水煎液、醇提液3个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程度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的关系。方法360例老年心血管病例和180例对照病例进行血脂测定,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探查,比较两组在不同颈动脉硬化程度时的血脂变化,NON-HDL-C与其他血脂间差异的显著性。结果(1)颈动脉硬化程度相同时,两组比较NON-HDL-C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并且随着颈动脉硬度增加差异更大(P〈0.01~0.001)。其他各项血脂改变不如NON-HDL-C显著。(2)以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正常者与心血管病组中不同颈动脉硬化程度水平和对照组中颈动脉斑块形成者比较,NON-HDL-C仍显示出与其他血脂间的明显差异。TC增高在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和斑块形成中有差异,HDL-C降低在颈动脉斑块形成中差异呈高度显著性。(3)logisi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硬化斑块者,NON-HDL-C较LDL-C的递增性更明显,差异更明显,提示NON-HDL-C在参与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中的作用并不逊于LDL-C。结论NON-HDL-C与老年人颈动脉硬化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张怡文  郭津 《中国康复》2019,34(2):101-104
<正>早期干预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刺激的教育活动,是根据婴幼儿神经发育规律,促进高危儿的潜能发挥,预防其发展为脑损伤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脑瘫、视听障碍和行为问题等),使其发育尽可能赶上正常儿童[1]。儿童脑科学的研究表明,早期干预的理论基础是根据大脑发育关键期的神经生理变化而形成的[2]。早期干预是利用大脑发育早期的代偿功能,针对高危儿等采取一系列刺激和训练活动来充分挖掘大脑的潜力,减少高危因素带来的不利后果,使存活的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网状密集式悬吊训练对发育迟缓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新的早期干预思路与方法。方法 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6~15月发育迟缓儿童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进行干预,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网状密集式悬吊训练,治疗周期为3个月。在治疗前后均采用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和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PDMS-GM)对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儿童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IMS评估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为,t=-2.983、-7.157,P<0.05;PDMS-GM评估分别为t=-2.733、-6.517,P<0.05),且治疗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IMS和PDMS-GM评估分别为t=-2.400,-6.099,P<0.05)。结论 网状密集式悬吊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更有效改善发育迟缓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人颈动脉硬度与年龄、性别及心血管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517例老年心血管病例和161例对照病例测定血糖、血脂、尿微量白蛋白、BMI和腹围,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探查,比较不同颈动脉硬度与年龄、性别两项隐性因素以及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代谢综合征、高血脂、低HDL-C、尿微量白蛋白、体重指数、腹围等十项显性心血管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1.2 mm水平,病例组年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2)颈动脉IMT 1.0~1.1 mm水平与≥1.2 mm水平的628份资料行十二项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硬度与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BMI 25~27.9 kg/m2范围、尿微量白蛋白、性别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糖尿病正相关性稍弱,与低HDL-C显著负相关(P<0.05),与代谢综合征、高血脂、腹围相关性不明显.(3)颈动脉IMT≥1.2 mm水平颈总动脉内径病例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范围分级和性质分类比较分析,病例组Ⅲ级斑块范围和混合性斑块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低HDL-C等危险因素的参与,推动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且证实尿微量白蛋白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标志.应重点关注老年男性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大黄中儿茶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Prevail Select C18(150mm×4.6mm,5μm)色谱柱,柱温35℃;以乙腈-水-磷酸(100∶900∶1)为流动相;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78 nm.结果 儿茶素线性浓度范围为22.18 ~221.8 μg/ml,r=0.9...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