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目的研究Narcotrend(NT)麻醉深度监测仪与闭环肌松注射系统(Close-Loop Muscle Relaxant Injection System,CLMRIS)联合应用于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352例择期全身麻醉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经验组(E组即对照组),NT组(N组),CLMRIS组(C组),NT与CLMRIS联合组(NC组),每组88例。E组依据麻醉医师临床经验判断实施麻醉;N组依据NT监测指导实施麻醉;C组依据CLMRIS指导肌松药使用;NC组联合使用NT及CLMRIS指导实施麻醉及肌松药使用。以入室(T0)、诱导即刻(T1)、插管(T2)、切皮(T3)、进腹(T4)、探查(T5)、关腹(T6)、缝皮(T7)、意识恢复(T8)、气管拨管(T9)、出室(T10)等11个时间点,观察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NT分级(NTS)、NT指数(NTI)、肌松计数、TOF值、麻醉用药总量、插管时间(T2~T1)、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插管评级、出室时镇静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4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均较平稳;NC组MAP、HR变化更为平稳(P<0.05);E组T8~T10各时点RR、SpO2较低(P>0.05)。NC组NTS、NTI处于麻醉目标者较多(P<0.05);C、NC组肌松计数、TOF值于T3~T8时较低(P<0.05),T9~T11时较高(P>0.05)。诱导期药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差异主要产生于维持阶段。维持期NC组麻醉用药最小,E组最大(P<0.05);C组肌松及N组镇静镇痛药与N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NC组插管时间最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最短、Copper评级、Ramsay评分最适宜(P<0.05)。4组术中知晓无差异(P>0.05),NC组无不良反应。结论 NT麻醉深度监测仪与闭环肌松注射系统联合应用于全身麻醉,提高了全身麻醉的安全性。麻醉可控性强,诱导维持平稳,苏醒彻底及时,使用较少的麻醉药物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并可降低全身麻醉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凯纷)与芬太尼配伍及单纯芬太尼用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70例择期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芬太尼20μg/kg(A组),凯纷50mg+芬太尼10μg/kg(B组)分别于术后6、12、24、48h记录生命体征、VAS评分、自控静脉镇痛按压次数、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结果:术后两组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VAS评分、自控静脉镇痛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等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凯纷与芬太尼联合用于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镇痛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最佳方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期分别行颈胸部、脊柱、上腹部、下腹部和四肢等四个部位手术患者400例实施术后静脉镇痛,每部位患者100例。每部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四组,镇痛泵配制方案Ⅰ组:芬太尼20μg/kg;Ⅱ组:芬太尼10μg/kg+氟比洛芬酯0.8-1mg/kg;Ⅲ组:芬太尼10ng/kg+氟比洛芬酯1.6~2mg/kg;Ⅳ组:芬太尼10μg/kg+氟比洛芬酯0.8~1mg/kg,并于麻醉前静注氟比洛芬酯0.8~1mg/kg。各组镇痛泵均以0.9%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镇痛期间观察患者48小时内镇痛效果(VAS法)、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四个手术部位患者各组在术后镇痛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明显差异;各手术部位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第Ⅲ、Ⅳ组均明显优于第Ⅰ、Ⅱ组(P〈0.01),且下腹部和四肢部位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第Ⅳ组明显优于第Ⅲ组(P〈0.05);各手术部位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第Ⅱ、Ⅲ、Ⅳ组均明显低于第1组(P〈0.05)。结论:①氟比洛芬酯用于静脉术后镇痛可明显增加镇痛效果,降低芬太尼用量,减少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②氟比洛芬酯剂量增加可明显增加各部位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⑧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可以明显增强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等)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择期腹部手术患者196例,ASAI-II级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20μg/kg+昂丹司琼8mg(对照组);氟比洛芬酯50mg+芬太尼10μg/kg+昂丹司琼8mg(观察组)。每组98例,术毕接PCA泵静脉自控镇痛,分别于术后6h、12h、24h、48h观察记录生命体征(BP、HR、SaO2、RR)、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评分)、PC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等)。结果: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组VAS评分、Ramsay评分、PCA按压次数均低于芬太尼组(P<0.05),过度镇静和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单用芬太尼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可减少芬太尼的用量和不良反应,镇痛效果确切,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5.
脂微球化氟比洛芬酯的镇痛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酯化氟比洛芬封闭于脂肪微球中,比较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凯纷)与芬太尼配伍用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及相关副作用.184例择期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分别使用芬太尼1.0 mg;凯纷50 mg 芬太尼1.0 mg;凯纷100 mg 芬太尼0.5 mg;术前静脉予充凯纷50 mg,继而凯纷50 mg 芬太尼0.5 mg.结果表明凯纷与芬太尼联合用于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镇痛效果明确,副作用较少,以先静脉预充凯纷50 mg 自控静脉镇痛(凯纷50 mg 芬太尼0.5 mg)为较好的组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Narcotrend(NT)麻醉深度监测仪用于预防全身麻醉术中知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手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432例,ASA分级Ⅰ~Ⅱ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6例,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根据NT麻醉深度监测仪指导给予麻醉药,对照组根据麻醉医师临床经验判断给予麻醉药.分别观察记录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NT分级、NT指数;记录各药物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记录Ramsay评分;于术后第1、4天各随访1次,了解患者术中感知和记忆情况.结果观察组无术中知晓,对照组怀疑有知晓及肯定知晓各1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降低[(6.0±2.8) min比( 10.0±4.9) min,( 12.0±5.5) min比(19.0±6.9) min](P< 0.05);平均动脉压、心率更为平稳;除咪达唑仑外,其余各药物用量更少(P<0.05);意识恢复、气管拔管、出手术室时Ramsay评分更低(P<0.05).结论 NT麻醉深度监测仪用于全凭静脉麻醉,提高了全身麻醉的安全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中知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颈胸部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ecia)中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择施行颈胸部手术患者70例,ASAⅠ~Ⅱ级,随机双盲分为两组,每组35例。两组均于术毕出室前静脉连接镇痛泵开始镇痛治疗.记录术后1、3、6、12、24、48小时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PCIA按压次数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间VAS评分A组低于B组(P〈0.05),PCIA有效按压次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低于B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效果明显增强,可减少芬太尼用量,降低术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麻醉(ASA)Ⅰ或Ⅱ级择期行LC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各组均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A组于手术开始前10min注射50mg;B组手术结束前10min注射50mg;C组手术开始前10min与手术结束前10min分别注射50mg;D组手术前后均注射生理盐水5ml。分别于患者清醒时(Oh),术后1、3、6、12、24h观察VAS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0h时,4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显著性(P〉0.05);1、3h时VASD〉A、B、C;B〉A;6、12h时VAS:A、B、D〉C(P〈0.05);24h时,四组VAS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24h内使用芬太尼例数D组明显大于其他3组。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术前与术毕前分别静脉注射50mg,镇痛效果能维持至少12h,是LC后镇痛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Narcotrend(NT)麻醉深度监测仪与闭环肌松注射系统(Close-Loop Muscle Relaxant Injection System,CLMRIS)联合应用于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352例择期全身麻醉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经验组(E组即对照组),NT组(N组),CLMRIS组(C组),NT与CLMRIS联合组(NC组),每组88例。E组依据麻醉医师临床经验判断实施麻醉;N组依据NT监测指导实施麻醉;C组依据CLMRIS指导肌松药使用;NC组联合使用NT及CLMRIS指导实施麻醉及肌松药使用。以入室(T0)、诱导即刻(T1)、插管(T2)、切皮(T3)、进腹(T4)、探查(T5)、关腹(T6)、缝皮(T7)、意识恢复(T8)、气管拨管(T9)、出室(T10)等11个时间点,观察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NT分级(NTS)、NT指数(NTI)、肌松计数、TOF值、麻醉用药总量、插管时间(T2~T1)、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插管评级、出室时镇静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4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均较平稳;NC组MAP、HR变化更为平稳(P〈0.05);E组T8~T10各时点RR、SpO2较低(P〉0.05)。NC组NTS、NTI处于麻醉目标者较多(P〈0.05);C、NC组肌松计数、TOF值于T3~T8时较低(P〈0.05),T9~T11,时较高(P〉0.05)。诱导期药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差异主要产生于维持阶段。维持期NC组麻醉用药最小,E组最大(P〈0.05);C组肌松及N组镇静镇痛药与N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NC组插管时间最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最短、Copper评级、Ramsay评分最适宜(P〈0.05)。4组术中知晓无差异(P〉0.05),NC组无不良反应。结论NT麻醉深度监测仪与闭环肌松注射系统联合应用于全身麻醉,提高了全身麻醉的安全性。麻醉可控性强,诱导维持平稳,苏醒彻底及时,使用较少的麻醉药物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并可降低全身麻醉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择期腹部手术患者196例,ASAI-II级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20μg/kg+昂丹司琼8mg(对照组);氟比洛芬酯50mg+芬太尼10μg/kg+昂丹司琼8mg(观察组)。每组98例,术毕接PCA泵静脉自控镇痛,分别于术后6h、12h、24h、48h观察记录生命体征(BP、HR、SaO2、RR)、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评分)、PC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等)。结果: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组VAS评分、Ramsay评分、PCA按压次数均低于芬太尼组(P<0.05),过度镇静和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单用芬太尼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可减少芬太尼的用量和不良反应,镇痛效果确切,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